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02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骑田岭北部地区锡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骑田岭北部地区成矿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概述了区内两种主要矿床类型--矽卡岩型钨钼矿及热液充填交代型锡铅锌矿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而总结了区内矿床的成矿规律和预测标志。认为该区矿质来源丰富,矿体严格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千里山-大义山-九嶷山地区典型矿区的实际调查,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根据壳源改造型和壳幔混熔型两类不同性质花岗岩(包括过渡产物)分异演化活动的成岩成矿规律以及矿源层与成矿的关系,揭示了本区成矿物质在区域地质构造不断演化过程中的行为,即成矿物质组合的变化、分散或富集规律,指出该地区今后地质找矿的六个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湖南姑婆山锡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姑婆山锡矿田原生锡矿床的成因类型有构造蚀变带型、构造蚀变岩一矽卡岩复合型和接触带矽卡岩型3种。通过对各类锡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的分析与总结,认为岩浆岩是控制各类型锡矿形成和分布的首要条件,区域性NE至SN向断裂(F1、F2)为导矿、控矿构造,其旁侧的次级断裂及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为容矿构造;提出矿田西部和北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滇西北中甸县境内,上二叠统长兴组剖面先后测制于铁厂附近和迪古支村。后者长兴组中产生的生物化石主要为(竹蜓)类和有孔虫,共收集了7个属、5个种(其中新种2个),报道如下。 (一)迪古支村剖面位于三坝区浩湾北东约1公里处。上覆地层下三叠统紫红色及灰色钙质泥岩互层,间夹簿层泥灰岩和1层玄武质砂岩,产瓣鳃类Claraia aurita Hauer  相似文献   
5.
"湘东北地区的钴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区域性北北东向断裂带的混合岩带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沿侧伏方向长1 500m,斜长170~1 400m,厚1.02~17.63 m.剖面上钴矿体与铜矿体相间产出.钴矿体品位(10-2)Co 0.036,伴生Cu0.259、Au 0.25×10-6;铜矿体(10-2)Cu0.714,伴生Co0.015、Au0.27 × 10-6.Co、Cu互为消长关系.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钴黄铁矿石和含铜钴黄铁矿石,地表见含钴褐铁矿石.矿物成分以黄铁矿、含钴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为主;矿石结构构造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和浸染状、团块状,脉状构造;3个北东向钴异常带、北东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岩体接触带或顶盖,以及黄铁矿化、硅化、褐铁矿化蚀变等为湘东北地区原生钴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坪宝矿田找矿信息标志及有效找矿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各项资料表明,在坪宝矿田已知矿床的边,深部寻找“黄沙坪式”铅锌矿仍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侧重对区内控矿地质条件和各种找矿信息标志作较系统的分析,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就矿找矿,综合找矿和靶区验证等有效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7.
汞气测量在东安线江冲锑矿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g常与Cu,Pb,Zn,Sb等元素共生,因此在锑矿体周围多形成气晕。汞的气体晕穿透力极强,是覆盖区隐伏矿的重要找矿标志。线江冲锑矿区圈出4个汞气异常带:I号异常带长10000m,宽100-200m 异常值一般500-10000ng/m^3,最高>499969ng/m^3,连续性好;Ⅱ号异常带长1000m ,宽100-200m,异常值与Ⅰ号异常带相同,较好地反映了②、③号矿脉的空间展布;Ⅲ号异常带长800m,宽100-280m,其展布与断 裂的展布吻合;Ⅳ号异常带是F1断裂的反映。分析类比表明,1号异常带是含矿断裂的反映,经工程验证,新发现了⑤号矿脉。  相似文献   
8.
祁东留书塘铅锌矿地质特征及资源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棋子桥组碳酸盐岩中,受总体呈近SN走向的F1挤压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走向长4 500 m,宽1~5 m,平均品位(×10-2):Zn 5.91、Pb 0.22、Ag 126.95 g/t,富矿体Pb+Zn最高达24.83×10-2、Ag 506.02 g/t。围岩蚀变有硅化、重晶石化等,铁帽可视为直接找矿标志。资源量预测表明,经过进一步勘查,可望找到一个Pb+Zn达 n×102 万t、Ag n×103 t的铅锌多金属脉状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9.
董国军 《湖南地质》2001,20(4):259-262
赋存于茅口组下部含泥质灰岩段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长3500-5600m,平均厚4.39-5.15m,矿石品位一般8%-20%,最高可达65%。矿石有原岩型和粘土型两类,粘土型矿石一般呈灰-深灰色,干燥后呈灰白色,硬度1-2,比重1.6-2.3t/m^3,粘性强,可塑性好,透水性强。主要矿物成分有海泡石、石英、方解石、滑石、蒙脱石、伊利石和氟磷石等,矿石富Si、Mg、贫K、Na,CaO、Al2O3含量偏高。早二叠世江南古陆两侧局限(浅)海或海湾环境有利于海泡石沉积。在永顺-石门、安化-浏阳、怀化-浏阳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估计海泡石资源量在30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东安牛头寨地区锑矿床控制因素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锑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表现出逐级控矿特征:区域性F1断裂、牛头寨复式背斜及北北东、北北西、北西向次级断裂,分别控制着锑矿带、锑矿床的空间展布及锑矿脉的形态、产状与规模。地层岩石建造对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在赋矿地层中的白云岩、硅质岩等易碎裂,为矿液的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部分含矿地层的Sb高丰度,还可能成为矿提供了矿源。已有的研究表明,锑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特征,并混入了部分围岩沉积硫。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出岩浆流体与变质水混入溶液特征。矿物包裹体的爆裂温度平均为157℃。石英的包裹体成分测试结果,揭示了矿液为K-Na-Ca-Cl型富硅的弱碱性溶液。矿床成因厘定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