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全寺银金矿床位于张宣幔枝构造东侧的侏罗纪断陷盆地中,成矿时限晚于133.33Ma~101.82 Ma.通过硫、铅、氢、氧、碳及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认为,成矿物质应源自地球深部,在中生代冀西北幔枝构造演化过程中集中成矿.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并加入了部分天水.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白音诺尔铅锌矿控矿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因素是矿床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过去人们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含矿围岩的萃取。因此,找矿重点是寻找矿源层。但是,更多的事实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至地壳,并在幔枝构造较好的控矿构造空间聚集成矿。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的成矿作用,总结了该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指出了不同级别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不同级别的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3.
冀北地区金矿床He、Ar、Pb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焦点问题。选择了冀北地区3个幔枝构造金矿集中区11个金矿床黄铁矿及部分围岩进行了He、Ar同位素测定。研究表明,冀北地区主要金矿的3He/4He的值域为(0.93~7.30)×10-6,平均3.55×10-6;R/Ra=0.66~4.93,平均2.53;40Ar/36Ar=426~2073,40Ar平均为8.20×10-7cm3/g,4He/40Ar平均为2.17。矿区外围片麻岩和花岗岩的3He/4He值仅为(0.001~0.55)×10-6,反映来源上有明显差别。3He和4He在He同位素浓度图上落于地幔区附近。64个Pb同位素数据表现为矿质以幔源为主,确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研究认为,本区成矿物质应源于地球深部,随地幔柱多级演化,深部成矿流体由地球深部迁移到浅部,期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壳幔流体的混合作用,故其值域往往界于地幔和地壳之间。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中南段区域构建演化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中南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成矿集中区之一,是振兴东北的重要资源基地。近年来这里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发现某些内生金属矿床具有独特的成矿特征,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因此,急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的成矿作用,总结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归纳建立找矿模型,指导新一轮地质找矿,以期实现地质找矿理论上的重要进展与找矿实  相似文献   
5.
中山沟金矿是张家口市的中型金矿,现主要开采I号、Ⅱ号金矿脉,开采深度1100m。本文以幔枝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矿床地质背景、矿田构造解剖、成矿物质来源、矿脉垂向变化、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山沟金矿由上往下矿体有宽度变大、品位变富的明显趋势,说明该矿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应注重深部地质找矿。  相似文献   
6.
冀东峪耳崖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峪耳崖金矿硫、铅、氢、氧、碳、稀有气体同位素、包裹体研究以及与区域对比分析,对金、银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认为峪耳崖矿区成矿物质应主要来自地核,受深部过程的约束,成矿物质随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地表迁移, 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壳源物质发生部分混染,使所测同位素数据往往表现出以深源为主、并混有少量壳源物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非金属矿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非金属矿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体制、产品结构、深加工技术及矿山环境等问题,并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21世纪非金属矿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华北东部裂陷盆地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裂陷与华北地幔亚热柱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地幔亚热柱强烈上隆,在岩石圈底部受阻。使华北东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同时,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太行、燕山、胶辽、大别造山带),即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幔枝构造。各幔枝构造(造山带)间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并共同与中心裂陷盆地构成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层含矿性问题涉及到成矿理论和找矿方向。本文通过对冀北内生金、银多金属矿产出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矿床赋存地层自太古、元古至中生界均有,并不存在明显的层控性。“萃取”观点的产生和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矿源层”思想的影响;二是上世纪80年代前分析测试技术有限(特别是金元素);三是样品数量少,取样范围大多为矿化波及区域。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更可能来自地球深部,金、银多金属是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多级演化将深部矿质带到浅部、成矿。  相似文献   
10.
华北东部盆山耦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盆-山耦合关系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是,在几何学上,成对盆山耦合论述较多。而华北东部裂陷盆地则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裂陷与华北地幔亚热柱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地幔亚热柱强烈上隆,在岩石圈底部受阻,使华北东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太行、燕山、胶辽、大别造山带),即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幔枝构造。各幔枝构造(造山带)间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并共同与中心裂陷盆地构成盆-山耦合关系。与此同时,随地幔热柱-亚热柱-幔枝构造向上迁移的成矿元素,亦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向上迁移,并最终在幔枝构造的有利聚集部位成矿,形成张宣、冀东、辽东、胶东、鲁西、小秦岭、阜平等幔枝构造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