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固体颗粒表面吸附水层厚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玻璃微珠为对象,探索堆积固体颗粒表面吸附水层厚度随驱动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完全浸润的堆积固体颗粒之间存在3种不同性质的水,因其受表面作用力的大小不同,可用离心法加以区分。随着离心力的增加,依次驱替出自由水、毛管水和吸附水层水。结合重量分析,用离心法可得到不同驱动压力梯度下的吸附水量及吸附水层厚度。吸附水层厚度是水动力学条件的函数,其随驱动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为解释多孔介质中水相的渗流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车镇凹陷第三纪盆地是在前第三系基岩背景上经构造运动发育起来的断陷-坳陷湖盆,经历了早第三纪裂陷沉降和晚第三纪-第四纪坳陷沉降两个阶段,从而形成具有双层次岩相组构的盆地.下层系油源层发育,断裂发育,热演化油气成藏机制的控油规律明显,上层系油源层不存在,断裂不发育,油气只有通过连通上下层系的输导体系,才能进入到上层系聚集成藏.根据油气运移聚集的特点,油气成藏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下第三系的"自生自储"型原生油气藏,二是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下生上储"型次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