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8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积沙地貌在雅江河谷地带分布广泛,风积沙与其周围地表温度不仅在局部空间中的差异较大,而且在时间上存在着区别。为了探索遥感技术对风积沙地貌的识别,研究地表温度与面积的关系,分析雅江河谷风积沙面积的变化特征。本文利用ArcGIS 10.3、ENVI 5.3、Landsat 8地表温度反演等软件,研究遥感技术对风积沙地貌的识别,分析风积沙地貌的地表温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秋季风积沙与其周围地表温度差异明显,一般高出3℃~9℃,能够对风积沙进行有效识别;在判释过程中,需要对气象、植被以及海拔等因素结合实地勘察进行对比校正;对不同年份地表温度反演可以判别风积沙的变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曹亮  叶唐进  陶伟 《地质与资源》2023,32(1):113-119
川藏公路巴塘至拉萨段沿线边坡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根据多年来采集的边坡灾害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插值等多种方法分析了该段公路沿线典型边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研究表明:低度、中度、高度危险区占总里程的78.9%,总长度1 008 km,其中高度达到30.28%,而基本无危险区里程为270 km,占总里程的21.1%.通过野外复核,该分析结果较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3.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鸡公村地区发育有强烈的基性岩浆活动,但其成因尚未得到系统约束。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成岩年龄为48.2±0.3 Ma,形成于始新世,与区内发育的Mo-Re成矿作用(22 Ma)没有成因联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辉长岩具有高w(Al2O3)(17.78%~18.63%)、w(K2O)(0.90%~1.76%),低TiO2特征,且相对富集LILEs(Ba, Sr, Rb等),相对亏损HFSEs(Zr, Ta, Nb等),显示弧岩浆特征。锆石εHf(t)值在10.0~13.4之间,全岩(87Sr/86Sr)同位素值在0.704 4~0.704 8之间,εNd(t)值在1.6~2.2之间。这些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指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起源于被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次研究认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壳...  相似文献   
4.
滑坡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对滑坡易发区域进行长期有效的时序形变监测是研究机理和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小基线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在滑坡等地质灾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为当前地灾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文章使用SBAS-InSAR技术对西藏江达县金沙江流域发生的典型滑坡灾害进行了时序形变特征分析。首先,基于2017年7月—2018年12月的23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获取了江达县东部及其周边区域在时间跨度内的形变分布图以及时序形变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内沃达和白格2处滑坡的实地勘探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验证了形变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另监测数据显示沃达滑坡中部及前缘位置存在明显形变,且部分位置的形变量超过100 mm,白格滑坡的残留体同样存在较大的形变,尤其是边界区域存在明显的形变漏斗,最大形变量超过110 mm。同时在金沙江流域西岸存在2处滑坡隐患区域,累计沉降量均超过45 mm,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53 mm/a和?45 mm/a。基于数据分析和现场勘查,表明SBAS-InSAR技术在滑坡灾害的形变监测方面是一种有效手段,另江达县金沙江多处岸坡在不断发生形变,应进一步加强该区域地质灾害形变监测,必要时提前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川藏公路是一带一路南亚通道的主要干线,其藏东段地质灾害频发,如何有效治理、保障安全畅通意义重大。文章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取得的藏东段沿线所有边坡数据进行统计及特征分析,利用随机森林理论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判模型,根据计算出的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判别,模型检验表明其准确率超过94.44%,同时结合实地验证,对边坡的治理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川藏公路藏东段的有效治理提供实用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汤白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西段南缘,南侧紧邻日喀则弧前盆地。矿区由地表探矿工程控制3条赋存于早侏罗世角闪石英闪长斑岩中的主矿体(1号、2号和3号),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角闪石英闪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含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83.3±1.2Ma,形成于早侏罗世;(2)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大洋岛弧背景下的安山质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一致,表明汤白矿区含矿斑岩形成于大洋岛弧环境;(3)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具有寻找俯冲期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今后应加强该带俯冲期斑岩型矿床的勘查评价工作,特别是早—中侏罗世斑岩的成矿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7.
拉萨地块是研究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青藏高原陆内汇聚作用的关键地区,前人对拉萨地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于古生代演化阶段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拉萨地块南缘雄村矿集区新发现的辉长岩为研究对象,对雄村辉长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探讨其反映的构造意义。雄村辉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1.55±0.8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石炭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过程,认为早石炭世雄村辉长岩可能是古特提斯洋的残留,新的年龄数据将为研究拉萨地块和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约束。  相似文献   
8.
刘红岩  邢闯锋  张力民 《岩土力学》2016,37(9):2610-2616
针对目前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大多仅考虑节理长度、倾角等几何性质,而未考虑节理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的不足,基于断裂力学中的由于单个节理存在引起的附加应变能增量与损伤力学中的损伤应变能释放量相关联的观点,推导出了在双轴应力下含单条非贯通闭合节理岩体的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并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对双轴压缩荷载下的单个节理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的计算公式;同时考虑多节理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单组单排及单组多排非贯通节理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由此建立了相应的节理岩体双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对含单条非贯通闭合节理的岩体而言,当节理倾角小于其内摩擦角时,岩体强度与完整岩石相同,岩体损伤为0,而后随着节理倾角增加,岩体强度、损伤随节理倾角的变化分别呈开口向上及向下的抛物线,当节理倾角约为60°时,岩体损伤最大,强度最低。随着节理长度增加,岩体损伤增加,而随着节理内摩擦角的增加,岩体损伤则减小;对含单组单排非贯通闭合节理的岩体而言,当节理总长度一定时,随着单条节理长度的减小及节理条数的增加,岩体损伤则逐渐减小,但其减小幅度与节理条数并不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有研究对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时限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歧。本文对西藏林周县中部出露的托龙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以期进一步约束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托龙岩体内出露的石英二长斑岩呈岩株状侵入到帕那组中,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始新世(50.5±0.6 Ma),锆石εHf (t)值为-0.6~-0.5。石英二长斑岩具有较低的A/CNK值、较高的K2O含量和K2O/Na2O值,属于准铝质和钾玄岩系列。岩石普遍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和Pb,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 /Yb)N =15.3~16.3,Eu负异常较弱,δEu=0.56~0.69。托龙岩体较低的A/CNK值、P2O5与SiO2的负相关性以及Y含量与Rb含量之间的正相关性,表明托龙石英二长斑岩为I型花岗岩。综合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托龙石英二长斑岩可能是相对古老的变质中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俯冲板片断离环境,指示了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应发生于50 Ma之前。  相似文献   
10.
龙玛拉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北缘念青唐古拉矽卡岩型多金属成矿带一个典型的铅锌矿床,矿床以铅锌银矿化为主,伴生铁铜矿化,具有矿化元素丰富,品位高的特点。矿体在纵向上发育明显的矿化分带,从矿体顶部向下依次发育铅锌银矿化、锌铜矿化、铁铜矿化和铁矿化,表现出从矿体顶部到矿体,从低温到高温的元素和矿物组合的分布规律。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磁铁矿,同时存在少量的斜方辉铅铋矿、自然铋等铋矿物以及白铁矿、铜蓝、孔雀石等次生矿物,金属矿物间具有复杂的穿插交代关系,根据详细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厘清了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Co/Ni比值集中在1~5之间,显示出岩浆热液成因的特点,其Fe/(S+As)比值和胶状黄铁矿的出现暗示矿床形成于中浅成环境,闪锌矿富Fe、Mn,多为铁闪锌矿,表明其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按照Fe元素温度计估算出闪锌矿成矿温度为259~305℃,磁黄铁矿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为低温成因,且在浅部围岩和矿体中均大量出现,显示出成矿流体运移至近地表后快速降温,在强还原条件下发生了硫化物沉淀,龙玛拉矿床为远端岩浆热液矽卡岩型矿床。矿床中铋矿物与银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指示铋对银的富集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对该带银成矿规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