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金堡铅锌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的接触带上,属典型的断裂控矿.根据控矿断裂与矿体的关系,可把该区断裂分为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三期,并初步确定成矿期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按照矿床矿石矿物的组合、结构构造,相互关系及形态特点,又将成矿期识别为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矿化阶段、碳酸盐-多金属矿化3个成矿阶段.本文试图从区域和矿区构造分析研究入手,进行找矿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地区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气环流特征和小气候相关关系,找出预测黔东南地区春季倒春寒、3~6月降水量趋势、夏季及6~8月气温变化趋势和夏季旱涝趋势指标,用以制作黔东南地区长期天气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3.
梁平 《贵州气象》2005,29(1):20-22
利用黔东南三板溪电站库区40多年来8站年降水和夏季降水资料,从三板溪电站库区各地区年降水和夏季倾向率、周期性、阶段性3个方面来探讨黔东南三板溪电站库区40多年来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池再香 《四川气象》2002,22(4):38-40
2001年9月黔东南州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历史少见,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黔东南州现有气象资料统计入手,对十六个县(市)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造成黔东南的9月份高温少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及特征,从而得出结论,2001年9月持续高温少雨确为历史少见,高温少雨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从江县翁浪金矿床容矿岩石与围岩蚀变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王世杭 《贵州地质》2003,20(1):41-45
文章简单介绍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翁浪金矿床的容矿岩石和围岩蚀变特征,指出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对进一步寻找此类矿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厚勇 《贵州气象》2007,31(5):38-39,41
通过对现代建筑物防雷接地类型及接地网建设的探讨,分析了各种接地的重要性和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5—2006年分别用超级稻"陆两优106"在海拔618m的天柱县和海拔1307m的雷山县进行大田示范种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日平均温度降低,陆两优106生育期所需的积温、光照增多,生育期延长;分蘖速度慢,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成穗率、穗粒总(实)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减少,产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施秉县牛大场太子参种植栽培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楠  王洪斌  梁平  韦波 《贵州气象》2007,31(6):14-16
利用施秉县牛大场中药材种植基地2004-08—2006-12两要素气象自动观测站所观测的气温和降雨资料,根据太子参种植生产所需的关键气象因素以及近10 a来的生产实践经验,详细分析研究了施秉牛大场太子参生产种植基地太子参生产的气候条件的优劣,得出了基地的光温水条件适宜于太子参的种植生产,自然的阴湿条件,有效地降低了太子参种植生产的产出投入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杨义录  鲍贤军 《贵州地质》2007,24(2):101-105
通过对闪锌矿的矿物共生组合,成分、形态及物理性质标型特征的研究,讨论了台江龙井街铅锌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度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气象统计学和天气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黔东南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4-04冰雹资料和1971—2004-04逐日14时地面0 cm温度资料,结果表明:14时地面0 cm温度梯度变化超过其临界值(0.64℃/10Km)与冰雹灾害天气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相关概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