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杨瀚海  杨勤生 《云南地质》2010,29(3):245-250,244
华南成矿省滇东南成矿带是国内大型超大型矿床较多地区,以往认为其成因与滇东南三大花岗岩体的侵入有关,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不少科研单位及学者在3个超大型矿床的块状硫化物矿石中发现了喷流沉积的重要证据。白牛厂V1矿体的直接顶、底板地层,在多个穿矿钻孔中发现三叶虫化石以及在白羊矿段矿石中发现了沉积锡石等也难与阿尾隐伏花岗岩体的成矿作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渭河渭南段重金属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渭河是关中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流,对关中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渭河下游渭南段为研究对象,选择了3个监测点采集河流底泥及河滩耕地土壤样品24件,用便携式土壤重金属测量仪(ALPHA-4000)对河流底泥及河滩耕地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应用地积累指数法(lgeo)对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并对河滩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物平均浓度指数中,As的平均浓度指数为1.638,属于严重超标,Sr、Pb的平均浓度指数分别为0.184、0.016,属于轻度超标,同时重金属Sr、As在河滩耕地土壤中的含量均超出了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沋河入渭口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单因子含量最高,污染最为严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重力固体潮理论值导数的封闭公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计算重力固体潮理论值的天顶距法,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给出了计算重力固体潮理论值的导数的封闭公式.  相似文献   
4.
魏凡 《地层学杂志》2019,(2):188-197
以云南晋宁梅树村和海口尖山剖面肖滩阶顶部的生屑富集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野外观察认为,在原"玉案山段"底部生屑富集层,与下伏泥质粉砂岩之间存在沉积间断。本文认同陈均远等(1996)和朱茂炎等(2001)的观点,筇竹寺组建组条件不足,应该废弃,"石岩头段"和"玉案山段"应更名为石岩头组和玉案山组。肖滩阶顶部生屑层很可能为风暴作用后,在海侵过程中形成的半局限潮坪洼地沉积。通过岩石光薄片、光面和揭片观察,认为唐努乌拉尔壳在玉案山组底部小壳化石富集层中的丰度最大,其次是软舌螺和开腔骨骨针,藻类和赫尔克特壳在玉案山组底部地层中也偶尔可见,拉普渥斯壳、牙形类、刺胞类?、腕足动物和其他难以识别的生物骨骼碎片则极少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认为,玉案山组底部的生屑富集层中含丰富有机质、铝硅酸盐岩、金属碳酸盐、金属磷酸盐、铁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所谓的"生屑磷块岩"中磷主要分布于磷质团块和生物骨骼等碎屑颗粒外表面和内部,围岩中磷的原子百分含量极低或为0。其全岩P2O5的重量百分含量很可能低于6%,宜根据其中铝硅酸盐和金属碳酸盐含量的相对多少将"生屑磷块岩"更名为含磷碳质生屑白云岩或含磷碳质白云质粉砂岩。滇东肖滩阶顶部的磷沉积可能与有机质的大量存在和频繁变化的水动力条件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豫西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南泥湖矿田西北侧。为确定该矿床的形成时代,文章选取了8件硫化物矿物样品,采用Rb_Sr等时线定年方法测定成矿年龄。结果获得,闪锌矿+磁黄铁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37.3±2.6)Ma,闪锌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38.2±5.8)Ma,闪锌矿+磁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137±3)Ma,磁黄铁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37.1±2.7)Ma,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38.4±7.6)Ma,磁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137.2±3.7)Ma。上述定年结果表明,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37 Ma左右,属早白垩世。硫化物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介于0.713 23~0.713 32,平均值为0.713 25,小于陆源硅酸盐Sr的初始值0.7190,而高于地幔Sr的初始值0.7040,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与矿田内的南泥湖_三道庄斑岩_矽卡岩钼(钨)矿床、冷水北沟铅锌矿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是同一构造_岩浆_流体成矿活动的产物。结合前人对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期间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骆驼山矿床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大转折过程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