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91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葛云锦  陈勇  周瑶琪 《岩矿测试》2008,27(3):207-210
论述了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进展。传统的流体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是以显微冷冻测温测定无机盐体系为主,目前已发展到应用低温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对包裹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油气包裹体原位低温分析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对不同成分油气包裹体低温下的相变过程取得了一定的认识,据此对油气包裹体进行分类,推测其主要成分,为油气包裹体计算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粘土矿物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试和岩心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构造发育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等研究成果,以揭示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及演化模式为目的展开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存在酸性、碱性和酸性碱性交替等多重成岩环境。酸性成岩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蚀变为高岭石并伴生石英次生加大等为标志,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质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溶解、长石次生加大和晚期碳酸盐矿物沉淀为标志。研究区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环境由浅至深大致经历了碱性—酸性—酸性碱性交替(局部碱性较强)—碱性—弱碱性的演化过程,并建立了沙河街组四段的成岩演化和储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仓库技术,以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数据处理与评价作为数据仓库主题,实现了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将可视化处理分为4个步骤:数据预处理、异常背景分析、异常分析、异常综合评价;使用MAPX、DELPHI等软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可视化软件模块。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某测区实测的甲苯化探数据的处理,验证了所开发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地层孔隙网络模型描述微观孔喉特征,利用逾渗方法计算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之应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给出考虑微观渗流特征的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地层中流体分布特征。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基于微观特征的剩余油分布数量和形式,为调剖堵水、化学驱提供技术参数,实现微观渗流机理与宏观计算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Jiyang (济阳) sag is an oil rich basin,consisting of Huimin (惠民),Dongying (东营),Zhanhua (沾化),and Chezhen (车镇) depressions.The elastic rock of Paleogene has undergone early and middle diagenetic stages and now the main clastic reservoir is in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Primary and secondary pores are developed in Paleogene sandstone,the latter is generat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and calcite cement in rocks owing to the organic acid from the maturated source rock,but the materials dissolved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depressions.The reservoir secondary pores of Dongying depression are generat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the ones of Zhanhua and Huimin depressions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the secondary pores of Chezhen depression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in upper section,and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te cement in the lower section of Paleogene,respectively.The secondary pores are developed in two depths and the depth goes down from west to east,from south to north in Jiyang sag.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secondary pore development are maturity and location of source rock.Lastly,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eservoir buried depth,sedimentation,and diagenesis.The reservoir with high quali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arts in Dongying depression; there are some good reservoirs in Gndao (孤岛),Gudong (孤东),and Gunan (孤南) areas in Zhanhua depression,and 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 steep slope and the south gentle slope of Chezhen depression and central uplift,south gentle slope of Huimin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埕北断坡不整合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骅坳陷埕北断坡处于歧口凹陷向埕宁隆起过渡的斜坡带上,发育多个不整合,这些不整合对该区的油气成藏起重要作用。利用地震资料,在剖面上将不整合划分为5种类型:褶皱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其中平行不整合分布在凹陷区,褶皱不整合分布在基底,断褶不整合分布在大断裂下降盘,削截不整合分布在大断裂上升盘,而超覆不整合多分布在隆起斜坡区;利用测井资料,在纵向上将不整合划分为3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岩石、风化粘土层及半风化岩石,由于每层结构的岩性与厚度不同,形成ACE型、ADE型、BCE型和BDF型4种岩性配置模式。不整合构成埕北断坡油气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同时在其之上形成超覆不整合油气藏,在其之下依靠风化粘土层遮挡形成削截不整合与褶皱不整合油气藏。勘探证实,研究区众多油气显示或油气藏均位于不整合面上、下50 m范围内。开展不整合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将拓宽黄骅坳陷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空间,对我国东部油气资源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新生代咸化湖盆烃源岩沉积的问题及相关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和西部坳陷湖盆第三系均有蒸发岩与烃源岩共生现象。前者水体深、咸化范围小,在氯化盐和碳酸盐沉积环境中形成了优质烃源岩,后者水体浅、咸化范围大,在氯化盐和硫酸盐沉积环境中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作者认为两种湖盆出现的水体分层是有机质堆积和保存的重要条件。济阳坳陷和柴达木盆地为两类咸化湖盆的典型代表,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深化蒸发岩-烃源岩共生区油气地质的认识、促进勘探发展。  相似文献   
8.
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二段下亚段是较为典型的深断陷型三级层序.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幕式断陷作用,可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及遗迹化石分析,并综合利用测井曲线和地震相特征,认为该时期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滨浅湖滩坝等骨架砂体相,以及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等沉积相及其亚相.综合考虑物源特征、沉积环境、沉积体系平面展布以及生、储、盖组合关系,认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主要是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湖底扇、近岸水下扇的中扇和外扇以及滨浅湖中发育的滩坝和砂坝.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埕岛东斜坡地区东三段砂岩成岩作用特征 ,以及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研究 ,总结出东三段砂岩体的成岩成藏模式。东三段上部砂体成藏于馆陶组沉积期 ,对应于早成岩 B期阶段 ,油气过早进入砂岩体 ,充填了孔隙 ,抑制了成岩作用的进行 ,使原生孔隙得以良好的保存。目前该砂体位于晚成岩 A期阶段 ,伴随形成了次生孔隙 ,并正处于第二次成藏期  相似文献   
10.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相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是与大别山造山带有密切关系的山前前陆盆地,盆地中、新生界沉积物主要来自南面大别山区以及盆地东部、北部剥蚀区。通过野外实际踏勘、室内岩石薄片显微分析,认为合肥盆地中、新生界发育的沉积相主要有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湖泊相,其中以河流相最为发育。该盆地中、新生界油气源条件比较丰富,储盖条件良好,生储盖组合形式多样,存在多种油气圈闭类型,是一个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陆相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