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战备村地区广泛发育晚中生代火山岩及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得战备村花岗岩体侵位年龄为121.0±0.8 Ma,其周围出露的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喷发年龄为136.9±1.3 Ma,二者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上,二者均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高SiO_2,富K_2O、Na_2O,低Mg、Ti,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及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及HREE,轻重稀土明显分异((La/Yb)_N=11~23.2),具中等-弱的Eu负异常(δEu=0.35~0.82),二者具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新林战备村地区早白垩世火成岩形成于后造山或碰撞后的构造环境,代表了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这些火成岩产出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闭合造山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蒙古国查干苏布尔加大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南蒙古构造岩浆带内, 容矿围岩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量元素高SiO2(64.69?10?2~73.42?10?2), 高Al2O3 (15.33?10?2~18.35?10?2), 贫MgO(0.13?10?2~0.56?10?2), 微量元素Sr二长花岗斑岩略低(144?10?6~175?10?6), 花岗闪长斑岩表现为高Sr(样品>300?10?6, 476?10?6~720?10?6), 二者均低Y(Y<18?10?6, 2.21?10?6~ 10.20?10?6), 低Yb(Yb<1.9?10?6, 0.30?10?6~1.48?10?6), 高Sr/Y(Sr/Y>20, 21.8~63.52), 稀土元素特征为亏损重稀土, 无明显负铕异常, (87Sr/86Sr)i=0.70154~0.70397, (143Nd/144Nd)i=0.512290~0.512600,εNd(t)为+2.4~+8.5, 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 但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又存在一定差别, 它们可能是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通过年龄测定, 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70.0±5.9)Ma, 二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65.7±3.6)Ma, 铜钼矿形成时代与二长花岗斑岩形成时代相近, 均形成于晚泥盆世。铜钼矿床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紧密共生, 矿区范围内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多被蚀变并矿化, 表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铜钼矿化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 为铜钼成矿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3.
侯红星  张德会 《矿床地质》2014,33(2):350-360
红庄金矿是黄金部队在熊耳山地区开展金矿勘查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近EW向马超营断裂带与NE向红庄-青岗坪断裂交汇部位,中元古代熊耳群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稳定同位素资料显示红庄金矿成矿元素和成矿热液具多源性,主要为幔源或下地壳源,部分来自于熊耳群火山岩。红庄金矿金矿化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矿化形成深度约1.7~2.71 km,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均一温度为302℃,盐度w(NaCleq)为4.6%~5.7%;第二阶段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矿化形成深度约0.9~1.16 km,有部分大气降水混合,均一温度为112~150℃,盐度w(NaCleq)为1.7%~2.0%。矿床受控于近EW向马超营断裂,形成于华北东部南北主应力场向东西主应力场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开始之初,成矿时代为燕山中晚期,属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对红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近EW向断裂不仅控制了区域构造格局,同时也可作为储矿构造;本区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成矿空间范围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及外围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红庄金矿的发现对指导本区外围金及多金属勘查工作具有一定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达门沟金矿床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隆起带南缘乌拉山复背斜南翼,金矿体主要产于新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中,主要矿石类型包括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钾长石脉、含金钾化蚀变岩等。成矿流体主要为中低温(160~300℃)、中低盐度(5%~15%NaCleq),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液相组分阴离子以Cl-和SO2-4为主,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矿石δ34S变化于-21.7‰~5.4‰,极差为27.1‰,说明成矿物质来源的复杂性,平均值为-10.6‰,表现出亏损重硫的特点,硫继承了太古代地层中硫的同位素特点,并混有深部含矿流体的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单阶段模式年龄、Th/U比值、μ值变化范围较大,表现出多源特点,在铅构造模式图上,投点比较分散,表明哈达门沟矿石铅来源的复杂性。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部分变质热液,后期有天水的混入。矿石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386.4±2.7Ma,等时线年龄为386.6±6.1Ma,金钼矿床主要成矿时代为早泥盆世,后期有多期热液活动叠加。矿床形成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对博洛金矿床容矿围岩—博洛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 获得两组年龄441.9±6.6 Ma和452.2±3.9 Ma, 表明博洛花岗杂岩体应属于早古生代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主量元素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75.90?10?2~76.43?10?2)、富钾(K2O/Na2O=1.52~1.72)、富碱((K2O+Na2O)=8.03?10?2~ 8.22?10?2, 碱度率AR=3.99~4.13)、低钙(CaO=0.77?10?2~0.97?10?2)、弱过铝质(A/CNK=1.02~1.05)的特点; 稀土元素ΣREE=(160.56~91.28)×10?6, δEu=0.19~0.41, 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具有明显负铕异常“燕型”曲线。微量元素除P、Ti相对原始地幔略有亏损外, 其它微量元素都表现出不同程度富集, 蛛网图曲线总体为右倾的趋势。(87Sr/86Sr)i=0.70986~0.70891, 说明其岩浆来源应主要是壳源, 但受到幔源物质的混染; (143Nd/144Nd)i=0.512138~0.512115, 平均0.512127, εNd(t)变化在+1.4~+1.2, 平均+1.3, 为正值, 具有幔源的特点。这些特征表明博洛黑云母花岗岩为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并有新生地幔物质加入, 产于造山后环境。博洛金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 博洛花岗杂岩仅仅为金矿床的容矿围岩, 为矿床提供容矿空间, 与金矿床成因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站-宝兴沟( 铜) 金矿床( 点) 位于上黑龙江断陷盆地的东南部。区域地质背景及典型矿床研究表明,矿床不仅受NE 向断裂构造控制,还受其同期的岩浆岩控制。对宝兴沟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矿床围岩蚀变和与火山穹窿构造间的关系等研究,表明宝兴沟金矿可能是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二十一站和十五里桥( 铜) 金矿床可能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点) 。区域地质特征、遥感解译、航磁异常及Au、Ag、Cu 化探异常分布特征显示了本区可能存在两种环境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热液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铜元素化探异常和火山穹窿等特征,提出了在十五桥金矿床、二十一站铜金矿一带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化类型,在NW、NNE 向构造带内找寻与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7.
李明  沈少波  李文宝 《探矿工程》2009,(Z1):400-401
由于岩层松散破碎,加上断层和裂隙发育,渗、漏水严重,本来已经支护好的坑道又出现塌方,坍塌物将木支架压弯压折。补支护后,该区域又出现了沉降。在处理过程中进行了大胆尝试,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哈拉奇地区柯坪塔格组砂岩为研究对象,使用开源的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薄片图像进行粒度测量,用Matlab软件对获得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其粒度参数特征和概率累计曲线表明,哈拉奇地区柯坪塔格组属于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