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是洋脊扩张的产物.其形成年龄代表了扩张事件的时间,也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拉昂错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进行锆石SHRIMPU—Pb定年,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120.2Ma±2.3Ma,代表辉绿岩的结晶年龄。结合已有的关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形成年龄(西段休古嘎布122.3Ma±2.4Ma,中段大竹卡126.0Ma±1.5Ma、吉定123.0Ma+_1.8Ma,东段罗布莎162.9Ma±2.8Ma)的报道,表明拉昂错地区特提斯洋海底扩张的时代与体古嘎布地区一致.雅鲁藏布江西段与中段地区洋盆的形成时代一致,但晚于东段的发育时代。这意味着整个东提斯洋盆的发育时代存在东早西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区域环境到矿化阶段的系统论述,其用意是强调区域环境的深部构造热作用是成矿的热动力基础,多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晕)叠置区是成矿区的标志。火山-岩浆演化是热源的积累.先钼后铀的矿化作用基础,碱性流体交代蚀变和氢交代铀富集成矿等综合因素决定了居隆庵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铀资源地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合研究相山铀矿田北部矿床勘探资料,加深了对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认识。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总体呈EW向展布,推覆运动方向是从南往北。构造主滑脱面发生于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层(Z)与上侏罗世打鼓顶组下段(J3d1)岩层之间,将震旦系基底变质岩逆掩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下段砂岩、砂砾岩之上。推覆构造系统由前缘断层、反冲断层、主滑脱带(主干构造)、推覆体和构造窗组成。推覆移动距离达3~4.5 km。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晚侏罗纪,即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4.
相山盆地以南北向罗陂-上南断裂为界,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具不同成矿地质体、不同成矿构造、不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地块。文章系统总结了相山盆地东、西部的地质特征、铀矿特征、控矿因素的差异,探讨了相山北部"三盲"地质特征的形成机制与相山火山盆地的发展演化史,认为东、西部具有不同的控矿因素和成矿地质条件,指明了东、西部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了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吸附特性和处理废水的机理。根据粉煤灰的物理和化学吸附特性,研究了其对低质量浓度铀溶液吸附效果,分析了吸附容量及影响因素。实验表明,t=0~76h时,铀的质量浓度急速下降,吸附效果明显,最大时吸附量可达到82%。随着吸附的进行,溶液pH值增大,而溶液中Fe^3+、∑Fe则在减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相山铀矿田北部多个铀矿床深边部找矿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找矿空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铀成矿与次火山岩(脉)体有着密切联系的规律愈加明了。通过与石马山(612)矿床位置毗邻的中型以上岗上英(613)铀矿床类比,阐述了矿床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地质因素,并分析石马山(612)等矿床探采资料,认为石马山(612)矿床深边部存在着类似岗上英(613)矿床控矿的构造和次火山岩(脉)体,并可发现盲矿体,为该铀矿床深边部找矿提出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江西峡江-广丰地区产铀盆地常具有特殊的三元结构:含铀火山岩发育在燕山早期的断陷区内,火山岩之下为一(几)套煤系地层,火山岩系之上为一套红色碎屑岩层,构成“黑-灰-红”特色三层结构的叠合式盆地。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叠合式盆地的空间分布、组成结构、形成演化和矿化等特征,并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对铀成矿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研究区铀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1)叠合式盆地主要由多旋回的火山岩及其上部的巨厚红层组成,发育在前寒武系变质基底及较薄的峡山群(D2X)、安源群(T3A,含煤层)和林山群(J1L)之上。下白垩统武夷群(K1W)与火把山群(K1H)之间存在构造挤压事件,时限约为132~110 Ma,主要表现为近SN向的挤压和区域性抬升剥蚀,并导致NE和NW向两组共轭断裂分别发生左行和右行压扭,派生的近SN向断裂以张性为主。这些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特别是近SN向张性断裂,富大矿体均赋存其中;(2)铀矿化时代晚于火山岩围岩的成岩时代,与红层沉积时代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暗示红盆发育过程对区内铀成矿起重要控制作用;(3)与铀矿物相伴生的萤石、石英中H、O、C同位素指示大气水对铀成矿的贡献,大气水对红层中的Fe^3+、F、Cl、H2S、(U)等进行淋滤,并携带至火山岩的构造裂隙中,在与深部来源流体共同作用下,使火山岩普遍发育水云母化、铀矿化等,因而成矿作用应滞后于火山作用。  相似文献   
8.
鹿井矿田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鹿井矿田以往的勘查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鹿井矿田是构造-岩浆作用导致的铀成矿物质汇聚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及基性脉体热液促成了汇聚区内成矿物质的再迁移及成矿作用的发生;矿田内现有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剥蚀作用的结果;控矿因素本质上是地球化学障;铀成矿壳层分析表明矿田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现有矿床的近外围地区、以酸性矿石为主的矿床深部及红层覆盖区均值得开展新一轮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龙巴岭铀矿床矿化类型不同于相山铀矿田已知的水云母-萤石型和钠长石型铀矿化类型,它以石英-晶质铀矿矿物群产于碎斑流纹岩中。根据铀矿化产出形式、矿化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群的组成及生成顺序,这种铀矿化类型既区别于已知的铀矿化类型,又与这两种铀矿化类型存在某些关联。介绍这种矿化类型可能会有益于对相山铀矿田的铀成矿认识和找矿评价。  相似文献   
10.
牛头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基底EW向河元背-凤岗断陷带与NE向小陂-芜头断裂的交汇部位,已发现有河元背、牛头山铀矿床及深部多金属矿化信息.牛头山地区是一个构造热液活动叠置区,断裂构造、火山岩组间界面动力变形、热液叠加蚀变和花岗斑岩侵入时的热流体作用是控制多金属矿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多金属矿化地质特征分析,尝试对该地区多金属找矿远景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