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1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黑云母的取样与提纯,直接影响到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结果.我们在研究若干岩体群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取样 1.应在岩体的不同岩相带上取样,并尽量采取新鲜岩石.2.所采取的岩石需作镜下鉴定,以检查岩石的风化和蚀变程度(黑云母应基本新鲜,如蚀变较明显则不能作为测定对象),并确定黑云母的含量、粒度及岩石结构.  相似文献   
42.
黔东北(沿河)-渝东南(酉阳)一带广泛发育萤石、重晶石及铅锌(汞)矿化,关于其成矿时代,一直缺少直接的同位素年龄证据。黔东北大竹园萤石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矿体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控制,是本区热液脉型萤石矿床的代表。本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矿物Sm-Nd等时线方法进行了成矿年龄测定,获得萤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436±15 Ma(MSWD=0. 85),萤石与共生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430±13 Ma(MSWD=1. 02),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床形成于加里东期,该年龄与湘西-黔东MVT铅锌矿床成矿时代(477~410 Ma)一致。本区萤石-重晶石矿床与区内产出的主要铅锌(汞)矿床关系密切,推测它们有相近的物质来源,是在同一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个有亲缘关系的成矿系列。研究结果指示加里东期是区内重要的萤石-重晶石-铅锌(汞)中低温热液成矿期。  相似文献   
43.
笔者等对黔东北松桃县的西溪堡锰矿床中锰矿石进行了元素含量分析,对含锰层位中黄铁矿进行了S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锰矿石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Mn是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锰碳酸岩是在成岩过程中转化而成.黄铁矿形态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黄铁矿形成于强还原、偏碱性的成岩环境.黄铁矿异常高的δ34S值反映了新元古代间冰期海洋深部低硫酸盐浓度和高的硫酸盐细菌还原速率,表明南华纪(成冰纪)大塘坡早期阶段深部海洋并没有被完全氧化.含锰层位中黄铁矿异常高的δ34S值存在两种可能的形成机制:①在极低SO42-浓度下,通过BSR即可产生δ34SCDT高达58.7‰的黄铁矿;②海洋深部硫酸盐虽然具有很高的δ34S值,但却并没有高达58.7‰,δ34 SCDT高达58.7‰的黄铁矿的形成是BSR和H2S与Mn02之间发生厌氧歧化氧化反应两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在水体中SO42-浓度极低的情况下,硫酸盐和还原产物H2S之间硫同位素分馏达到最小,H2S的δ34S值接近母体硫酸盐,BSR产生的H2S被活性铁矿物固定形成的FeS与Mn02之间发生歧化氧化反应所产生的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使FeS相对硫酸盐富集34S.  相似文献   
44.
新疆色勒特果勒铜钼矿床是形成于晚古生代准噶尔洋向伊犁板块俯冲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产于闪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和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矽卡岩中。矿区发育大量的磁黄铁矿,未见原生的磁铁矿、赤铁矿以及石膏等高氧逸度矿物。矿区内的矽卡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在石炭系东图津河组中。石榴子石在矽卡岩中大量发育,是矽卡岩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根据其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主要可以分为3类:(1)内矽卡岩及岩体中的红色石榴子石;(2)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的棕色石榴子石;(3)靠近灰岩的灰绿色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内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大部分为甲烷(CH_4),结合矿区内大量发育的低氧逸度矿物,说明色勒特果勒是一个还原性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文章对不同类型的石榴子从中心向边缘做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3种石榴子石成分都以钙铝榴石为主,说明这些石榴子石是在酸性还原的条件下形成的。棕色石榴子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端员组分随着振荡环带的变化具有较明显差异,其振荡环带有效的记录了成矿热液的演化过程,为示踪成矿流体组成、性质和氧逸度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实施要求明确指出以GIS为平台,满足矢量、栅格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管理,具有输入、编辑、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以及更新功能。就MAPGIS在土地调查中建库中数据采集、属性数据采集、分幅数据接边、投影变换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老林沟石榴石矿产于黄陵背斜北部类孔兹岩系中一套富铝铁质正常沉积的泥质粉砂岩、泥质岩中,在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下,铁铝榴石与夕线石共生,属于巴罗变质系列中夕线石带产物,根据矿物共生组合、指相特征矿物得出形成该矿产的区域变质的温压条件为:t为7 00℃,P为7 30MPa,变质相属低角闪岩相至高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的研究对比,建立了鄂东独特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模式及品位、吨位模型。应用模型进行定量预测,反映该类矿床在鄂东有较大找矿前景。提出程潮矿床东南部的深部、灵乡岩体中部蜡烛山地段和金山店南陈家湾地段为预测区。  相似文献   
48.
重庆西阳县洞岩铅锌矿床位于川东南褶皱带中,为一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预测Zn金属量10.14万t。矿(化)体主要沿NNE向、NWW向断层呈脉状分布,或沿层间破碎带呈似层状分布。赋矿围岩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川东南褶皱带中这一类型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以及与NNE向断层相互关系研究薄弱。本文运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洞岩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157.7±3.3) Ma,表明该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为晚侏罗世。闪锌矿(87Sr/86Sr)i值为0.71347,远高于早期及同期沉积碳酸盐比值,可能与大气淡水加入有关。川东南褶皱带为推覆-滑脱的薄皮构造,褶皱变形的主要时期为中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早期。洞岩闪锌矿的Rb-Sr等线年龄与上述构造变形时代一致,说明矿床的形成与早燕山构造变形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49.
洞岩铅锌矿为渝东南酉阳地区新发现的中型矿床,由产于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中的两个矿体(K1、K2)组成,受断裂控制明显.根据矿床地质、矿物组合及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将其铅锌成矿作用划分为三阶段:Ⅰ-方解石-石英-重晶石(黄铁矿)阶段;Ⅱ-方解石-石英-萤石-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阶段;Ⅲ-方解石-石英阶段.系统的流体包...  相似文献   
50.
我国锰矿中主要有害杂质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时间上随着成矿时代的推移作脉冲式波动;空间上受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环境制约。影响锰矿含磷的主要因素是磷的物质来源,古地理环境的特点及磷、锰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