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质学   10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宛胜  刘军平  孙超  赵江泰  何世军  杨仕潘  张坤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09-2023060009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典型剖面研究,在滇中禄劝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顶部识别出一套厚约20~50 m不等的Nb、Co、Ga、Zr及REE超常富集层。富集层主要岩性为灰紫色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局部夹杏仁状玄武岩。通过对禄劝万鲁布、撒角海一带的富集层刻槽分析显示,Nb2O5含量在82.4×10-6~120.1×10-6,平均值为100.3×10-6,大于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80×10-6;Ga 含量28. 8×10-6~35.6×10-6,平均值为32.1×10-6,高于现行的Ga矿资源工业指标要求30×10-6;REE含量在360×10-6~510×10-6,平均值为440.6×10-6,接近风化壳型矿床一般工业指标500×10-6;并呈现出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关键金属含量依次升高,与火山灰含量呈正相关的特征,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作用可能造成了关键金属的富集;同时富集层中伴有Co、Zr、Li等关键金属矿化现象;由此,二叠系峨眉山组红顶层是一个关键金属的富集层,鉴于滇中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组分布范围较广,是一个极具Nb、Ga、Co、Zr及REE等多种关键金属找矿前景的地区,值得找矿工作者关注。峨眉山组各段玄武岩间富集关键金属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夹层(10~120 cm)、沥青杏仁体的发现,佐证了峨眉山玄武岩是地幔柱幕式喷发,为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演化、喷发时限及其与二叠纪生物灭绝的关系、寻找常规油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及资料。  相似文献   
22.
右江盆地上世纪末发现了桂西晚古生代海相(洋岛)玄武岩,近期亦有报道。洋盆、洋脊玄武岩是判断洋岛存在的先行条件。滇东南坝达、里呼一带下石炭统的坝达组(C1b)主要为灰黑、灰白色薄层硅质岩、放射虫硅质岩、海绵骨针硅质岩、玄武岩夹凝灰岩、泥晶灰岩、泥岩,具有典型的硅质岩—玄武岩—灰岩—泥岩组合的洋盆沉积建造,含牙形石、三叶虫等。该组喷发于他披组之上的基性—超基性熔岩,具有显著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特征。因此,坝达组的划分和对比为研究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多岛洋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研究华夏造山带与扬子陆块的拼贴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介绍了地幔柱理论研究的一系列进展,诸如地幔柱特征、动力学模式及其地质意义。在重力分异过程中,随着地球质量不断向地心集中,地球自转动能也不断向地核集中,从而产生圈层分化和差异旋转。地核相对地壳、地幔高速旋转,具有巨大动能,旋转阻力不断将其转化为热能,在核幔边界聚积起来,为液核对流和热幔柱提供足够的能量。核幔边界是产生热幔柱的位置。阐明了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地幔柱理论涉及地幔深部物质垂直运动的机制,对了解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4.
青云山铜金矿为次火山低温热液矿床,矿区共有6个工业铜金矿体,矿体受断裂及构造蚀变带控制,Ⅰ号矿体为石英脉型,其余皆属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区东矿段天花寨一带的不整合面、西矿段的深部、F37和F3断裂及旁侧次级断裂在走向(倾向)上的变化部位是下一步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5.
2005年在西藏达孜县羌堆铜矿区进行了1/2.5万的路线土壤测量(40 km2),路线土壤测量省力经济,适用于地形复杂、植被发育的通行困难地区;根据土壤测量的地化异常特征推断了3条断裂、3个半隐伏-隐伏的斑岩体,发现12处地化异常,其中11-A为已知矿致异常,8-A,4-B,6-A,9-A异常分别为寻找斑岩型铜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良好靶区,可安排地质物探综合普查.  相似文献   
26.
林金灯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68-69,87
双步结热铜矿产于下白垩统比马组与始新世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接触带形成的夕卡岩中,铜矿体以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平均品位w(Cu)=4.27%.矿区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7.
在充分收集区内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劣布铜矿区的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矿体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并对其找矿远景进行简要分析,如果得以进一步证实,将对区内的地质矿产勘查具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冈底斯成矿带是西藏乃至中国的一条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已发现厅宫、驱龙、甲马等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及克鲁、冲木达等中型以上铜矿;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火山热液型、接触交代(夕卡岩)型等.陈坝铜金矿床处于克鲁-冲木达成矿远景区内.矿床成因为夕卡岩型,也有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29.
王少怀  裴荣富 《矿床地质》2007,26(3):346-352
冈底斯中段南缘矿集区位于西藏南部扎囊—桑日之间,面积约1500km2。该区已发现大小铜金矿床(点)近20处,累计铜金属资源量达200多万吨。文章从金属成矿省“景”、“场”、“相”、“床”4个等级体制出发,阐述了该矿集区在印-亚陆陆碰撞“陆内汇聚-地壳分层加厚-重力均衡调整”的高原隆升过程中的成矿作用。指出区内存在着与碰撞挤压、流体迁移汇聚有关的层控铜矿床,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矽卡岩铜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3种矿床类型。利用成矿的背景构造、“成矿构造聚敛场”的控矿构造和“行、列、汇”的成矿构造,即按“构造的构造”(tectonic-structure)或称构造成因(tectonicgenesis)观点分析了成矿远景,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0.
闽中地区是福建省金银成矿集中区,其上规模成矿主要集中于晚侏罗世次火山活动阶段。次火山-热液金(银)矿床的形成,矿、热、水“三源”是基本必要条件,北西、北东向两组构造带的复合是成矿定位的关键。在断隆带、坳中隆、坳中凹不同构造环境中,相应地递次形成(次)辉绿岩-闪长玢岩、(次)英安斑岩、(次)流纹斑岩等区域次火山-热液金(银)矿床成矿系列的3个亚系列;在垂向空间分布上,自上而下构成(微)细粒浸染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隐爆角砾岩型、次火山岩型等工业矿床类型分带序列。金矿资源潜力在50t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