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李雯雯  陈鸣鹤 《地球学报》2017,38(2):229-235
本文对俄罗斯穆伦地区查罗石玉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及构造特征的研究,查罗石玉的主要矿物查罗石(紫硅碱钙石)是一种富钙、钾、钠的硅酸盐矿物,根据镜下观察发现:查罗石玉显微结构特征可以分成5种类型:纤维变晶结构、放射状或帚状结构、柱状变晶结构、包含变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各种类型的查罗石玉的矿物组分以及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差异。常见的构造类型为:块状构造、片状构造、弧性构造等。扫描电镜下观察分析得出:查罗石主要由细长矩形的片状查罗石组成,查罗石晶体呈定向排列,晶体大小平均长约150~200μm,宽约10~20μm,发育良好的多组波状弯曲的片状查罗石晶体及其纤维变晶结构是查罗石玉具有丝绢光泽的原因。结合前人资料,以及本文对查罗石玉的测试研究,初步判断查罗石成因为热液交代型。  相似文献   
142.
岩石负泊松比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热力学原理,泊松比允许范围为-1≤σ≤0.5。虽然具有负泊松比的物质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除低密度泡沫材料,具有负泊松比的物质没有被发现。当岩石的纵速度与横波速度之比<√2,则泊松比为负值。  相似文献   
143.
滇中鱼坝村组的建立及陆相侏罗系底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中及相邻地区上三叠统舍资组含煤层与下侏罗统冯家河组红层之间,连续沉积了一套杂色细碎屑岩过渡层。其分布稳定,该层所含化石及磁性地层特征表明其时代属早侏罗世。因此建立下侏罗统鱼坝村组,并确定该组底界为陆相侏罗系的底界。  相似文献   
144.
我国金伯利岩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山东、辽宁、贵州、山西及河北金伯利岩的稀土总量很高,且变化大。金伯利岩中稀土的球粒陨石标准配分模式为简单的较平滑的线,属LREE极富集型。不同岩体REE含量和配分模式的差异与部分熔融程度、地幔的非均一性、金伯利岩浆早期结晶的石榴石巨晶矿物的含量、壳源物质的混染作用、岩浆中挥发份含量及岩体的产状有关。钙钛矿是金伯利岩中主要的稀土载体矿物,次为磷灰石。  相似文献   
145.
五大连池、尚志等地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珣若  金志云 《地球化学》1991,(2):164-169,T001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新生代富钾及富钠碱性玄武岩进行了熔融与淬火实验研究。确定了岩石固相线与液相线的温度,岩石结晶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了矿物结晶的温度区间与顺序、晶体形态及习性。讨论了压力对岩石熔点的影响、岩石酸度与粘度、结晶程度的关系以及熔体有序状态对矿物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本文百次研究了山东金伯利岩中橄榄石的产状、含量、大小、世代、形态、颜色、环带、矿物包体、折光率、2V、化学成分、端员组分特征及红外光谱和穆斯堡尔谱特征,并分析研究了橄榄石的成因。指出了无色—浅绿色的、含MgO、Cr2O3、NiO高的橄榄石是找金刚石矿的指示性矿物。  相似文献   
147.
陈晓云  谭锴  卢立伍  姬书安 《地质学报》2022,96(11):3722-3732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塔拉一带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中的2件原角龙属Protoceratops头骨化石,头骨全长超过700 mm、齿骨腹缘近于平直、上颌骨侧面近水平向的嵴较直且较弱、〖JP2〗无上颌骨齿,表明其应归入似希腊鼻原角龙P. hellenikorhinus。该种鉴定特征被修订为:原角龙属个体较大的种,头骨全长超过700 mm,鼻骨角突发育,无前颌骨齿,上颌骨侧面前后方向的嵴相对平直且较弱,鳞骨腹突伸长且与方轭骨相接触,齿骨腹缘平直,前齿骨前缘与腹缘形成一明显夹角,隅骨后缘由一向后的三角形面形成。〖JP〗这是似希腊鼻原角龙在阿拉善地区的首次确切记录,阿拉善右旗巴音塔拉也成为该种化石继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之后的第2个分布区,大大扩展了该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并为两地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148.
云南禄丰地区首次发现晚侏罗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云南禄丰地区在地层学方面有两项重要的进展:①川街盆地不仅具有“禄丰晰龙动物群”, 在其上部还相继发现了中侏罗世“川街龙动物群”和相当晚侏罗世的恐龙化石;②按照国际地层规范,厘定并新建了一套侏罗纪岩石地层单位。新近又在前人称之为“上禄丰组”下部(川街组)及“酒红层”(麻地山组)中分别鉴定出中侏罗世轮藻组合Aclistochara maanshanensis-Aclistochara abshirira-Aclistochara karierica和晚侏罗世早期轮组合Aclistochara jaisalmerensis-Aclistochara karierica-Mesochara voluta。这一晚株罗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在中国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9.
钻孔偏心—套芯法地应力测量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得出偏心钻孔在围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讨论了由于“偏心”导致率定的换算公式失准,表明小孔孔壁应变和位移随“偏心”增大而显改变。利用保角变换以实例对压磁法偏心钻孔的地应力测量数据进行了修正,对比同一钻孔相近深度上基本不偏心的测量结果,表明修正后二着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50.
滇中妥甸组中首次发现昆虫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次在云南滇中地区晚侏罗世妥甸组滥泥阱剖面和级山坡一带发现昆虫化石2新种:Mesobluttula tuodianensis sp.nov.和Neorthophlebia yunnanensis sp.nov.,未定种3种。其中长翅目新直脉蝎蛉新直脉蝎蛉属(Neorthophlebia)在国内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