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辽东早元古宙铅锌成矿带西起营口,经青城子东至宽甸,呈倒“S”型展布。含矿岩系为一套复杂的条带状硅质碳酸盐岩系,产于早元古宙坳拉槽内优、冒地槽过渡带的深大断裂带附近的活动环境,硅质岩是其重要的组成单元。硅质岩呈层状、条带状在碳酸盐岩中稳定分布,与层状硫化物具有同生特征。硅质岩和层状铅锌矿化的组合特征、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硅质岩和层状铅锌矿化具有相以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硅质岩是深部热液在海底喷出并于次级盆地中沉淀的产物,是一种火山-沉积型硅质岩。  相似文献   
182.
报道了吉林省公主岭早白垩世泉头组发现的一窝恐龙蛋化石。蛋化石近圆形,蛋壳厚度1.4~1.7 mm,蛋壳外表面均匀分布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的凹坑;蛋壳层由2、3个呈分树枝状的基本结构单元叠加而成,蛋壳基本单元之间气孔道阔大而不规则,靠近蛋壳外表面的基本结构单元相互连结、融合形成一层相对致密的薄层。据以上特征将其归为网形蛋科(Dictyoolithidae),网形蛋属(Dictyoolithus),定为一新种:公主岭网形蛋(Dictyoolithus gongzhulingensisoosp.nov.)。公主岭网形蛋是网形蛋类化石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首次发现,同时也是早白垩世地层中网形蛋化石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3.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中的金含量及其成矿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等分析了中国东部 91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的金含量并有重要发现。除河北万全和海南定安的一些高于 10× 10 - 9的异常样品外 ,包体及寄主岩中的金含量分别在 0 .5× 10 - 9~ 10 .0× 10 - 9和 0 .2×10 - 9~ 5 .3× 10 - 9之间。其中包体平均含金 4 .6× 10 - 9,玄武岩平均含金 2 .7× 10 - 9。地幔岩中包体一般比寄主玄武岩含金高 ,二者间相关性不明显。中国东部 91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的金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有非均一性 ,它们以华北地台为中心 ,向北和向南 (向南更明显一些 )分别降低 ,这一趋势与中国金矿大多数集中于华北地台的两缘而向南北有减少和减小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高于地幔金丰度 5× 10 - 9的样品 ,除海南岛外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台两缘(辽宁、河北、山西、山东 ) ,与冀北西部和山东的金矿集中区有对应关系。研究表明这种对应关系是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间在形成时代、性质和成分上耦合性的反映 ,而富二氧化碳含金地幔流体对金活化、富集和转移直至成矿的作用是在先期岩石圈地幔的物质基础上发生的。地幔岩包体中金含量的高低 ,对地壳中金矿床和金矿集中区的分布有指示意义。海南岛 15个包体样品平均含金 11.4× 10 - 9,最高达 36 .0× 10 - 9。鉴于有不少研究反映海南岛  相似文献   
184.
程业明  刘风香 《地球学报》2017,38(2):135-143
松辽盆地是我国白垩系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发育最全的陆相沉积盆地。孢粉分析发现桫椤孢在松辽盆地白垩系中比较常见。但由于桫椤孢与桫椤科或者蚌壳蕨科具有亲缘关系。桫椤孢在地层中的发现不能明确表明桫椤科植物的存在。这种状况影响了我们对松辽盆地古环境和古气候的精确分析。白垩纪桫椤科矿化茎干化石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的发现为解决桫椤科植物在松辽盆地存在与否的难题提供了重要证据。该化石为桫椤科树蕨植物的茎干片段,包括髓、网状中柱、皮层。分体中柱的横截面呈U、W或S形,外围具有厚壁组织鞘,分体中柱末端朝向髓部或者皮层。髓和皮层由薄壁组织组成,其中分布有许多维管束和根。创伤组织在髓中常见。当前化石是我国第一个桫椤科茎干化石记录。它的发现表明白垩纪时期松辽盆地北部曾经分布着现今多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桫椤科树蕨祖先类群。结合与其伴生的一些登普斯基树蕨、本内苏铁茎干等化石证据,可能指示当时气候为热带或者亚热带。  相似文献   
185.
本文以宝石识别展教系统为对象,针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考虑公众体验需求,将宝石识别知识通过现代工业集成技术,引入到具象演示系统的研制中,采用知识体系与展示载体相融合的传播模式,解决技术集成创新应用的问题,再现宝石识别方法的重要步骤和相关现象,最终研究形成了基于非接触检测技术与步进电机控制技术的集成系统,并提交关键技术应用创新研究的具象解决方案,为宝石识别展教系统公众展示载体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开发实例。  相似文献   
186.
专业科技博物馆的迅猛发展和公众对地学知识的渴求对地学类博物馆的展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地学博物馆的类型、公民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地质地貌类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结合地质地貌学科内容特点,借鉴科技馆/科技中心公众展示技术对地学博物馆的启示,探索研究"地貌形成与演变机理展教系统"中适用的公众展示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媒体与机电一体化相结合的核心展示技术——多媒体机械数字矩阵集成演示技术,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试制品研制。基于该核心展示技术的地貌形成与演变机理展教系统尊重用户体验,实现了虚拟模拟与实景、机械活动沙盘与数字多媒体相结合,内容易于拓展,成本可控,适宜在地学类博物馆及相关展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7.
刘政 《地球学报》2017,38(2):159-168
奥斯坦(Orsten)型保存化石是一类个体微小却三维保存软躯体的、表皮次生磷酸盐化的以节肢动物为主的化石。和澄江生物群化石不同的是,奥斯坦型保存化石无明显受垂向挤压变形,是一种特殊的保存方式。奥斯坦型保存化石呈现出精美的生物活体时的形态特征,对研究节肢动物的生长模式、系统分类及个体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形态证据。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古生物学家锲而不舍地在寒武纪地层里找寻这类化石。中国的南方是世界奥斯坦型化石重要的产出地之一,其潜在的化石资源有待深入研究,研究前景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188.
印度板块在5500万年前的古近纪撞击了亚洲板块,造就了东西走向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和喜马拉雅山系。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笔者又提出一个新观点:印度板块在约2亿年前与亚洲板块发生碰撞时,将一个发源于非洲、南美洲的“冈瓦纳恐龙动物群”送上亚洲大陆,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以禄丰龙、蜀龙、峨眉龙、马门溪龙为特征的恐龙类动物群。这一事件不仅使亚洲首次出现了恐龙动物,而且板块相撞还造就了南亚地区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和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纵向水系,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9.
岩浆绿帘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际上对岩浆绿帘石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岩浆绿帘石的特征及其在花岗质岩浆中的结晶行为,讨论了岩浆绿帘石的地质意义。岩浆绿帘石的稳定与岩浆成分、fH2O以及fO2关系密切。它通常作为中、高压近固相线结晶矿物,主要产于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等钙碱性花岗质岩石中。该矿物在岩浆中的结晶可早可晚(相对于黑云母或角闪石),氧逸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它在岩浆中的最小稳定压力。作为早期结晶的矿物,绿帘石不能作为压力计来反映岩体侵位深度,因为在绿帘石晶出时,岩浆中液相体积在50%~80%,这样岩浆可能会有快速侵位的过程,但它的地质意义在于能够对岩浆上升速率做出估算。而晚期近固相线晶出的绿帘石时,能够作为压力计反映岩体最小侵位深度。据此可以应用于对地壳演化和隆升的研究。由于氧逸度对绿帘石的稳定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能够作为压力计时,首先需要确定岩浆氧逸度情况。通常磁铁矿型花岗岩最小侵位深度在3×108 Pa左右(10 km),而钛铁矿型为5×108 Pa以上(17~20 km)。  相似文献   
190.
记述了在宁夏中卫晚石炭世地层中发现的软骨鱼类两个器官属Listracanthus和Petrodus。相似的化石曾在欧洲和北美的石炭纪黑色页岩中出现,但在中国是第一次记述。生物地层学分析表明,这2个器官属的共生出现,可以作为判断晚石炭世地层时代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