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75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井中三分量磁测解释通常要考虑磁性体的磁化方向,但是在剩磁或退磁影响过大的情况下,磁化方向难以确定。由于磁异常模量具有不依赖或弱依赖磁性体磁化方向的特点,而且利用井中三分量数据可以直接计算模量值,因此,笔者尝试利用井中三分量磁测的模量进行磁性体反演。首先利用井中三分量磁测数据计算模量值,然后利用模量反演二度板状体和直立长方体模型的磁性参数和几何参数,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新疆某铁矿区井中磁测资料的反演解释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或弱受磁法方向影响,在无法准确确定磁化方向的情况下能较准确地判断异常体的位置;优于传统的单分量Za反演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32.
纳米比亚奥姆博姆博地区ΔT航磁化极异常以正异常为主,反映了朝斯组的分布范围。磁铁矿露头是找矿直接标志,一般分布在磁异常梯度带上。朝斯组高磁异常带是寻找磁铁矿床的优选目标靶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揭露,在高磁异常带上发现了较好的磁铁矿体,预测该地区具有较大磁铁矿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33.
综合分析青藏高原新近纪古气候研究的不同替代性指标,建立了高原新近纪重大气候事件的演变序列,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重大气候事件的关系。青藏高原新近纪不同构造-地层区重大气候事件发生的时间与高原隆升事件基本吻合,说明高原隆升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与全球气候变化事件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早—中中新世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频繁,气候变冷期开始的年代早于全球约15Ma以来的降温期,说明早—中中新世高原隆升对全球变冷的贡献较大。晚中新世以来的气候事件与全球重要气候事件相吻合,说明青藏高原可能在晚中新世已经隆升到了一定高度,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之前有所减弱。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除受到高原隆升影响外,亦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4.
基于优化随机森林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库区沙镇溪镇-泄滩乡为研究区,探索基于最短描述长度原则的信息增益法对滑坡连续型因子进行离散的效果,计算皮尔森系数去除高相关因子。利用信息量法预测的极低、低易发区随机抽取非滑坡样本点。通过迭代计算袋外误差估计确定较优的随机特征及其数目,将优化后的随机森林对研究区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价,并与逻辑回归等方法进行比较。绘制各算法预测结果的接收灵敏度曲线,其中优化后的随机森林预测结果的曲线下面积较高,达91.8%,表明优化随机森林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35.
针对海洋重力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重力仪的不稳定性和厄特弗斯(E?tv?s)效应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与航迹线拟合和卡尔曼滤波等传统方法相比更为灵活的一种误差压制方法,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结合信号的频谱进行分频段滤波。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利用EMD去噪后的信号误差平均值为0.54%;经EMD处理后的实际船测重力测线交点差相比原始数据降低了66%~87%,其最小值为0.82mGal,最大值为2.08 mGal。该文表明,EMD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海洋重力的E?tv?s改正精度。  相似文献   
636.
加里曼丹岛作为南海南部最大的岛屿,处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汇聚带,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西加里曼丹岛古晋地区晚白垩世岩浆作用强烈,虽然该期基性岩分布少,但其成因研究对探讨西加里曼丹晚白垩纪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古晋地区伦杜基性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基性岩的岩石组成主要为辉绿岩和含橄榄石辉长岩,其中辉绿岩锆石定年显示其结晶年龄为83.4±0.9 Ma,说明岩体侵位于晚白垩世.岩石具有较为均一的SiO2(52.01%~52.38%),大部分样品具有较低的TiO2含量(0.81%~0.92%),K2O含量(0.37%~0.53%)和较高的Al2O3(14.00%~14.54%)、MgO(7.40%~7.86%).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REE=43.96×10-6~48.19×10-6),呈LREE轻度富集的平坦型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87Sr/86Sr)i=0.705 1~0.705 3,εNd(t)=2.1~3.3.综合分析表明,伦杜基性岩来源于受到俯冲沉积物和板片流体交代改造影响的地幔源区,并结合前人数据推测伦杜基性侵入岩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格局下的弧后盆地构造背景,可能与中国东南沿海-海南-越南构成一条俯冲带.   相似文献   
637.
为了探索高渗透性洋壳中高温热液循环系统的形成机制,以数值模拟为手段研究热液循环中的矿物沉淀过程及其对洋壳渗透率的反馈.在热液对流-矿物反应模型中考虑了硬石膏、黄铁矿和黄铜矿的沉淀和溶解反应,基于矿物的溶度积计算矿物的沉淀/溶解量,并将其转换为渗透率的变化.结果显示,黄铁矿和黄铜矿分布于350~380℃等温线范围内,并随着热液温度升高而逐渐向海底推移.海水被加热及与热液混合过程中沉淀出硬石膏,在热液上升通道两侧形成低渗透性的烟囱状结构,降低了海水-热液混合程度从而使热液温度升高.高温热液通道建立后,便会有更多的金属物质随着高温热液被运输至浅层洋壳或海底.模拟结果为理解海底高温热液喷口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38.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是目前唯一能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则是当前应用较广泛的找水方法,2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能为解决找水问题提供不同的地球物理依据,可以在找水功能上达到优势互补: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得到的地层电阻率分布,为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反演时电阻率参数的设定提供了信息,使反演的结果更加准确;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可以识别高密度电阻率法确定的低阻异常是否因含水而引起,并能定量地反演出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单位体积含水量等信息。同时,高密度电阻率法兼具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功能,其结果可以弥补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横向分辨率上的不足。2种方法的工作原理不同,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其联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独使用某种方法时的工作环境限制问题。在湖北安陆某找水工作中,2种方法的组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这种组合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39.
承载着能够复原人类文明进步史的古代木质沉船及其装载物是考古和历史学家关注的对象,考古意义和价值都十分重要,但主动探测寻找水下被掩埋的木质沉船类似于大海捞针,至今未见报道。笔者通过对某地木质沉船的探测和验证实例的介绍,不仅证实了高精度磁法技术可以胜任探测木质沉船的调查任务,而且通过对木船引起的磁异常解释,可以对木船的规模、平面投影位置等提供验证、发掘所需要的信息。实践证实了磁法勘察技术探测木质沉船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0.
本文以省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为基础,开展1∶5万低空航空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获得了全面的磁异常信息,并取得了较好的方法运用效果,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圈定岩浆岩、成矿预测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地质勘查提供了一种绿色而又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