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述了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活动性。根据其活动特点,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可分5个时期:①古新世至早始新世,除沂沭断裂带中、南段为右行走滑运动外,其余地段都为张裂活动;②中始新世至渐新世,莱州湾以北地段以张性活动为主,而以南则为压性逆冲活动;③中新世至早更新世,渤海湾地区张裂活动强,其以北地区较强,而以南地区弱,且兼有左行滑动;④中更新世,断理解活动平静,在沂沭断裂带中形态该时期的夷平面;⑤晚更新世至今,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沂沭断裂带,断裂活动强烈,其性质为右行走滑--逆冲。  相似文献   
32.
闽北建瓯大康闪长质杂岩的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胜利 《矿物岩石》1997,17(2):78-83
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康闪长质杂岩体的成岩时代为498.2Ma±15.4Ma,成岩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熔融。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大康闪长质杂岩应为华南同熔型岩浆系列中的较基性端员,岩体可能形成于俯冲带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3.
河北平泉土城子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泉地区中侏罗世土城子组为内陆干旱气候条件下巨厚的红色碎屑岩沉积,自下而上可分为4段。底部第一段沉积期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第二段为湖泊沉积体系;第三段演化为河流体系;第四段为冲积扇、河流体系的复合型。上述充填序列反映了土城子组沉积时盆地依次经历了初始沉降—湖盆扩张—盆地萎缩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4.
山东沂水峨山口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类质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5.
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若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成分数据,结合Cl在热水溶液和花岗质熔体之间分配系数的最新实验成果,认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高盐度〔w(NaCl)>30%〕和高w(K+)/w(Na+)比值(>1)可以作为判别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的辅助标志;以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床为例,据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提出该矿床的形成与矿区两类不同时代侵入的花岗岩类岩石具有成因联系,成矿物质主要源自晋宁期侵位的甘沟岩体,而成矿流体则主要由华力西期侵位的石塘山花岗岩岩浆中出溶的岩浆热液构成。  相似文献   
36.
古生代末形成的联合古陆于中生代早期在其东部沿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一线再次分裂,形成了古陆东端新的特提斯洋;而在古陆西端的中部,大约是在中侏罗世的阿连期或早巴柔期,介于南美和北美大陆之间的中央大西洋扩张脊变得活动起来,导致联合古陆南、北向的分裂,在其开裂初期的前裂谷阶段,始中央大西洋以陆表海形式出现,构成了连接东太平洋和西特提斯洋生物群相互交流的海路通道。其水体的深度以及生物群的交流明显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制约,这在中侏罗世东太平洋安第斯生物区特有的生物群沿这条海路向特提斯扩散的幅度和范围上得到体现。安第斯生物区特有的菊石属——内乌肯菊石(Neuqueniceras)在我国西藏南部的首次发现表明,在中卡洛期海平面上升达到高峰期时,安第斯生物群沿始大西洋走廊向东迁移和扩散远达特提斯东端的藏南聂拉木地区。  相似文献   
37.
内蒙古中部地区古冰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吟  迟振卿 《地球科学》1994,19(2):257-261
在描述和分析内蒙古中部地区古冰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砂多边形的成因,时代及反映的古环境进行了深入探讨,确认研究区内广泛发育的砂多边形为古冰楔,古冰楔可划分为两期,它们是末次冰期两个冰缘阶的产物,时代分别为距今36000-38000a和41000-45000a,古冰楔的存在说明研究区在末次冰期时处理于严寒的冰缘环境中。  相似文献   
38.
滇西北衙富碱斑岩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供了与滇西北衙大型金矿床密切相关的富碱斑岩的主量元素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数据,对富碱斑岩的成因、起源条件和源区类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北衙地区的富碱斑岩具有较高的SiO2(w(SiO2)>68%)和Al2O3(w(Al2O3)=13.45%~15.22%),具有富集Sr(w(Sr)=365×10-6~930×10-6),亏损HREE(w(Yb)=0.64×10-6~1.17×10-6)和Y(w(Y)=7.17×10-6~12.25×10-6),较高的w(Sr)/w(Y)、w(La)N/w(Yb)N比值,无明显的负Eu异常等特征,显示了与埃达克岩的某些相似性。然而,富碱斑岩低的w(MgO)、w(Cr)和w(Ni),又与典型的埃达克岩有所不同。富碱斑岩产出的地质背景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富碱斑岩并非起源于俯冲的大洋板片,而是源于加厚地壳的底部,源区为榴辉岩相岩石。富碱斑岩显著富集Rb、Ba、Th、K,可能与俯冲大陆板片的脱水作用和流体的交代作用有关。产生富碱斑岩岩浆的动力学机制,与印度大陆板块和扬子大陆板块对“三江”的相向俯冲、金沙江-红河断裂带的走滑拉分及其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和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9.
鲁西隆起北缘帚状构造的厘定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隆起北缘章丘—淄博一带,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发育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向大型弧形脆性断裂构造带,它们均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机制,在平面上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型张扭性帚状断裂构造系统。其形成及演化受控于与其相毗邻的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是沂沭断裂带在燕山晚期发生北北东向左行扭动所派生的低序次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