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措勤盆地东部班戈县保吉乡各昌茶玉地区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约10属15种及未定种,分别为Actinaraea?sp.,Allocoenia?sp.,A.matheyi(Koby),Clausastraea?sp.,Hydnophora?sp.,Latiastraea minima(Koby),Latiastraea?sp.,Meandraraea?sp.,Stylosmilia crassitheca Liao et al Li,S.corallina Koby,Thamnasteria?sp.,T.concinna(Goldfuss),Thecosmilia.baojiensis sp.nov.,Thecosmilia?sp.,Trocharaea cf.patelliformis Gregory等。化石指示各昌茶玉剖面第1—41层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珊瑚化石产出的层位原来被认为是混杂在中侏罗世蛇绿岩中的中二叠统下拉组,本文根据剖面中化石及岩性组合特点将其修订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并得出了该地区不存在原来所认为的中二叠统下拉组与中侏罗统蛇绿岩构造混杂现象的认识。本次萨波直不勒组与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建组剖面相对比,其岩性更细、灰岩夹层更多,珊瑚化石更为丰富,代表了更远离陆源碎屑源区的沉积环境,进一步证明晚侏罗世冈底斯地区地势是从北向南逐渐加深的,措勤盆地在晚侏罗世处于活动型深海-半深海相和上斜坡相的沉积环境中。保吉地区萨波直不勒组顶部存在上斜坡相68 m厚黑色泥页岩,TOC(总有机碳)平均值为0.83%,属于中等-好烃源岩,剖面第20层12 m厚黑色泥岩TOC值为0.65%,属于中等烃源岩。萨波直不勒组顶部为上斜坡相沉积,分布范围应该比上覆的吐卡日组更广泛。经计算,措勤盆地内萨波直不勒组烃源岩的生烃量约为44.373亿吨。萨波直不勒组的泥页岩为措勤盆地提供了充足的油源保障,同时其中的碳酸盐岩夹层也可能是油气有利储层,建议对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开展钻探取样工作,获取更为翔实丰富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32.
在前寒武纪早期,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十分发育.然而,在1.8 Ga以后,BIF在地球上消失了,直到新元古代冰期,巴西、纳米比亚、澳大利亚和我国扬子地区又再次出现了BIF.  相似文献   
33.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34.
特马道克阶是奥陶系的第一个阶,阶内通常采用二分方案,其中上特马道克阶的时间跨度约为8Ma.笔石是上特马道克阶高分辨率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类群,相对完整的笔石带序列已在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南美建立.华南上特马道克阶的笔石地层相当发育,但是已知笔石带序列既不完整,也难以进行国际对比.近年来,通过对湖南省益阳市南坝剖面中笔石标本的不间断采集,在Tetragraptus approximatus带之下识别出4个上特马道克阶笔石带(由上而下):Hunnegraptus copiosus带、Araneograptus murrayi带、Aorograptus victoriae带和Adelograptus tenellus带.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的、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上特马道克阶笔石带序列.因此,本研究填补了中国上特马道克阶笔石带的空白,提高了中国上特马道克阶笔石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35.
保存有解剖构造和系统学信息的紫萁根茎化石对于探究地史时期紫萁科植物多样性特征以及起源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国冀北辽西地区是北半球为数不多的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产地之一,但目前我们对其化石多样性的了解还处于积累阶段.本文报道辽西地区新近发现的解剖特征保存完好的紫萁科矿化根茎化石新类型——王氏阿氏茎Ashicaulis wangii sp.nov.化石采自北票市长皋地区中侏罗统髫髻山组.标本呈近圆柱状,由髓、木质部圆筒、皮层及叶柄基外套组成.髓部异质,木质部圆筒由约15~17个木质部束组成,外韧网管中柱,具明显完整叶隙(即时型或延迟型);皮层分内、外两部分,含叶迹数目相对较少.该种具有异质叶柄基硬化环且叶柄基内部皮层含大量厚壁组织.在目前已知紫萁科Ashicaulis属具异质硬化环的5个种中,有4个种报道于中国,而南半球材料多以同质硬化环为典型特征,因而中国材料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新材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紫萁科根茎化石的属种类型,而且由于其在解剖特征上与产自北美古新统的Osmunda pluma Miller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对探究紫萁科植物的多样性特征、起源与辐射演化,以及该科在北半球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和宏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