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研究表明新疆富蕴盆地早石炭世黑山头组、南明水组主要为一套滨、浅海相沉积,地层之间发育多套砾岩层,呈透镜体状,横向上延伸不远,为河流入海时形成的一系列水下河道沉积,而并非前人所认为的萨吾尔造山运动形成的构造底砾岩。砾岩层横向特征的对比及交错层理、波痕等古流向数据,表明地层沉积时期水体古流向总体自北西向南东(介于93°~125°),物源区位于盆地北西方向。研究区内黑山头组与南明水组之间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并非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形成的构造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42.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SCB)是华南裂谷盆地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期,也是华南古生代最重要的烃源岩发育时期.铜仁坝黄SCB附近的沉积序列和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时期沉积具有热液活动和缺氧沉积的双重特征,并伴有火山活动,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作者提出了地壳伸展-差异升降-热液上升(伴随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43.
内蒙古中部出露1条近EW向的含铜镍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宽约30km,长约400km。该岩带横跨2个构造单元:宝音图岩浆弧和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文章按构造单元将其划分为2个成矿亚带:额布图—特颇格日图矿带和克布—小南山矿带。额布图—特颇格日图矿带构造单元为宝音图岩浆弧,主要形成以富镍为主、伴生Co元素的镍矿床(点),包括额布图、达布逊和特颇格日图;克布—小南山矿带构造单元为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形成以富铜、镍为主,伴生Pt,Pd等铂族元素的铜-镍(PGE)矿床,包括克布、黄花滩和小南山。赋矿岩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及串珠状产出,矿石矿物以金属硫化物为主,含少量氧化物。区内不同构造单元内岩体形成2种不同类型矿床,其原因可能是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北缘俯冲,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在不同构造单元底侵上升,经过不同的介质及围岩,形成2种明显差异的成矿亚带。  相似文献   
44.
波尔藏陇巴背斜作为羌塘盆地东部典型构造之一,是一个已经被后期构造破坏的圈闭构造,油气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曾经历过多期次的油气运移。其构造演化是羌塘东部区域构造演化史的缩影,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晚期,燕山期为构造定型时期,喜马拉雅早期表现为叠加变形等构造调整作用,喜马拉雅晚期以快速抬升和构造破坏为特征。构造解析及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羌塘盆地东部构造挤压应力早期以NNE-SSW向为主,晚期以NE-SW向为主;间有NW-SE向和近EW向。早期构造变形与油气运移具有很好的配套性,晚期则以构造破坏为主。从构造变形程度看,羌塘东部以及中央隆起带等受喜山运动的构造破坏较强烈,但羌塘坳陷中部应该存在保存条件较好的构造圈闭。综合分析认为,羌塘坳陷上三叠统含油气系统可能较之侏罗系含油气系统更加良好,它受到喜山期的构造改造程度应该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45.
文章评述了增生造山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认为增生造山作用贯穿地球历史,是大陆增生的重要方式。用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解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出巨型造山系的形成与长期发育的大洋岩石圈俯冲制约的两侧或一侧的多岛弧盆系密切相关。在多岛弧盆系演化过程中的弧 弧和弧 陆碰撞,弧前和弧后洋盆的消减冲杂岩的增生,洋底高原、洋岛/海山、外来地块(体)拼贴等一系列碰撞和增生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边缘增生造山系。大洋岩石圈最终消亡形成对接消减带,大洋岩石圈两侧的多岛弧盆系转化的造山系对接形成造山系的联合体。拼接完成后往往要继续发生大陆之间的陆 陆碰撞造山作用、陆内汇聚(伸展)作用,后者叠加在增生造山系上,使造山过程更加复杂。对接消减带是认识造山系形成演化的关键。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经历的各种造山过程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一个增生造山过程。多岛弧盆系研究对于划分造山带细结构非常重要,是理解造山系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的基础,并制约了造山后陆内构造演化。大陆碰撞前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及陆缘系统更完整地记录了威尔逊旋回,记录的信息更加丰富。根据多岛弧盆系的思路对特提斯大洋演化提出新的模式,认为西藏冈底斯带自石炭纪以来受到特提斯大洋俯冲制约,三叠纪发生向洋增生造山作用,特提斯大洋于早白垩世末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46.
江西省上饶县金竹坪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西省上饶县金竹坪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北武夷梨子坑(铜钹山)火山岩盆地,该火山岩盆地是北武夷地区火山岩分布区,本区新发现了较大规模的钼多金属矿化。金竹坪矿区位于该火山岩盆地的近中心位置,钼(钨)多金属矿体又主要赋存于隐伏(半隐伏)花岗岩与其上覆火山岩的接触带,矿化与接触带产状一致。文章通过在该接触带的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中采集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定年测试,获得了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35.5±5.7)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16,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白垩纪。由于矿体赋存于岩体顶突部位的蚀变花岗岩中,预示成矿为花岗岩侵入的同期或稍后,即钼钨铅锌银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密切相关,这对于火山岩内寻找与侵入岩有关的矿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7.
砷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伯英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09,28(6):569-575
砷的毒性在古代就因砒霜而广为人知,国际癌症研究会将砷列为第一类致癌物。目前,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受到砷中毒的威胁,砷污染事件在世界范围都有报道。环境中的砷的来源很复杂,有自然因素引起的砷污染(主要是地质成因砷污染),也有人为活动带来的砷污染,还有二者共同作用形成的砷污染。此外,砷还可以通过各种自然的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进行迁移转化,直接或间接对人和动物等产生危害。文章从砷的来源与分布、砷的毒性和危害、砷的迁移转化、生物在砷循环中作用的新认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针对目前国内外砷污染研究现状,提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议在河套地区进一步开展砷元素地球化学及人体健康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48.
对采自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中上部的英安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组谐和年龄值:838±9 Ma(n=9,MSWD=0.80)和780±12Ma(n=5,MSWD=1.2)。其中780±12 Ma解释为苏雄组英安岩的喷发时限,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强烈扩张时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而838±9 Ma则可能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开启前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综合研究认为,苏雄组位于康滇裂谷半地堑盆地的调节带,为华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活动的产物;火山活动和沉积记录均表明,扬子周缘发育与地幔柱相关的裂谷盆地系统,且华南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组成单元。  相似文献   
49.
成矿谱系研究及对东天山铁矿找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论述了成矿谱系研究的概要过程,指出了成矿谱系两方面的内涵,即“矿床成矿(亚)系列随着地质历史时期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和“成矿元素在同一地区长期聚集”。区域成矿谱系实际上就是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结合哈密小红山铁矿的发现,本文从铁的成矿谱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东天山地区具有寻找铁矿的巨大潜力。通过借鉴华北陆块北缘铁矿的成矿谱系和阿尔泰的成矿谱系,开拓找矿思路,尽早开展东天山地区铁矿资源潜力的评价和新一轮找矿工作,立足于新的成矿时代、新的矿床类型和老矿山的攻深找盲,要取得找矿突破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现代海底热液成矿系统和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都含有大量的贵金属这一事实出发,论证了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贵金属的重要性,并论述了Au、Ag在矿物、矿石、矿体及矿床类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Cu-Au共生、Pb(Zn)-Ag共生组合对于矿床地质和找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