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4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西南红层地区人畜饮用水季节性短缺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通过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四川省、重庆市红层浅层地下水分布广、埋藏浅、补给充沛、更新速度快的自然规律,结合红层区农户居住分散、人畜饮用需水量小的用水特点,提出了红层浅层地下水资源化的认识和相应的"小口径浅井"开采技术、"一户一井"分散式供水模式。  相似文献   
32.
地面核磁共振(NMR)找水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黄土覆盖区试验实例,介绍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基本原理、测量参数、影响因素、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说明了该方法在探测碎屑岩类浅层风化裂隙水和构造带裂隙水中的效果。同其它物探方法相比,该方法可量化含水层深度、厚度、单位体积含水量以及平均孔隙度等水文地质参数,在地下水勘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意大利搜集并编辑了发生在1279~1999年并造成人员伤亡(或失踪)、房屋毁坏的滑坡(Landslide)事件资料。在840次滑坡事件中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毁灭性的滑坡事件多发生在北部的阿尔卑斯山的南部坎帕尼亚区;在季节分布上多出现在秋季。快速移动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滑坡的类型包括崩塌(rock falls)、岩滑(rockslides)、岩崩(rockavalanckes)和泥石流(debrisflows)。绘制了滑坡事件累计频率相对于后果的关系曲线。将这类关系曲线与整个阿尔卑斯山、加拿大、日本、中国和香港的同类曲…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介绍了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监测水位、水温、p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氨氮、氯离子等8个参数,包括三部分:监测系统主机(地下水水质监测系统)、地面仪器(GSM通讯系统)和室内终端接收系统,监测到的数据可以通过GSM公共服务网无线传输。其中重点介绍了以MSC1210Y5为核心的主机系统以及在开发调试中需注意的问题。MSC1210系列芯片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新近推出的一种功能很强的带24位A/D转换器的微处理器芯片,其一些增强特性适合在测量精度要求高、输出信号微弱的场合使用。以该芯片为核心的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功耗低等特点,适合野外长期观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5.
文章根据西部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用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成果,对西北内陆盆地山前带地下水赋存机理与开发利用模式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了四种地下水赋存模式,为解决类似缺水地区居民生活用水问题,提供地下水勘查及开发利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6.
西藏贡觉县泥石流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自治区贡觉县境内对居民存在影响的泥石流沟有3条,即者龙洼Ⅰ沟,者龙洼Ⅱ沟,克西林沟,均位于该县东南部的高山峡谷区。泥石流沟长度均超过2km,沟床平均纵坡降130‰,地表松散物质的厚度都在6.5m以上,其来源有所不同,克西林沟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于沟谷两侧的也古、拉巴滑坡堆积物;者龙洼Ⅰ、Ⅱ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主要为岩石风化物质及崩、坡积物。固体物质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很广,分布曲线均呈三峰型。说明该区泥石流中固体物质含量较高。贡觉县境内泥石流的诱发因素是降雨,为降雨型泥石流。文章根据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对贡觉县降雨型泥石流的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降雨型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基质吸力引起的抗剪强度丧失阶段,与前期实效降雨量有关;第2个阶段为泥石流发生阶段,与短历时强降雨有关。运用上述理论方法,对降雨型泥石流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探讨。建议用临界雨量线模型框架来建立贡觉县泥石流的预测模型,并依据者龙洼Ⅱ沟泥石流爆发前20d的降雨量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文中建议的2个临界雨量线模型框架均适于用建立贡觉县降雨型泥石流暴发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37.
神府东胜矿区水土环境问题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在分析煤层开采顶板岩层变形破坏的基础上,讨论了由此引发的矿井突水溃砂、地表裂缝塌陷、水源地破坏、植被死亡并造成沙漠化加剧和水质污染等严重的水土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水源地分级保护体系、以拦蓄排泄带方式开采地下水等保护水环境的应对措施;还介绍了防治或减轻含水层结构破坏的“开采技术措施”;在一定措施控制下的“含水层再造技术”;在烧变岩带采用“疏排型水源地开采技术”;“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技术”以及针对矿区周围沙地较多特点的“矿井水沙地净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8.
正水乃生命之源,缺水,所以找水。人类诞生之初,就傍水而居,依水为命,择高避其害。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导致的缺水,使得水循环中的地表水资源变得匮乏或难以利用,于是开发和利用地下水成了目前唯一途径。不过,这地下水也是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想要彻底拿下,就要把硬骨头上的三块老大难问题一一解决。  相似文献   
39.
本次示范工程通过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应用与示范,分析总结方法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不同类型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方案,为该地区解决人畜饮用水指明方向,提供技术和示范经验。  相似文献   
40.
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勘探工作,为开展整治工程奠定了基础,其中物探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音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电测深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法、声波跨孔法等物探技术探测隐伏裂缝、煤洞、岩溶以及堆积物厚度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和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