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2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确山吴桂桥井田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柱桥井田喜山期岩浆活动剧烈,多以岩床形式顺层侵入煤层顶底板及煤层中间,对煤层赋存形态,结构煤质产生较大破坏影响,变质作用以接触变质为主,煤类复杂。接触变质带可进一步划分为岩焦混杂带、天然焦带、焦化煤带、正常煤带。  相似文献   
12.
钻月效率受诸多因素制约,孰主孰次?对制定定额关系甚大。以往多采用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但它要求数据量大,分布典型,且手工计算难以进行。如将其视为一个多因素的灰色系统,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则可较好地满足实际需要。 1 灰色关联分析简介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分析一个系统中各因素关联程度的方法。其步骤是首先必须指定一个参考数列,即作为比较的母序列,记为x_0, x_0(k)={x_0(1),x_0(2),……,x_0(n)}其他为比较序列,又称子序列,记为x_i, x_i(k)={x_i(1),x_i(2),……,x_i(n)}  相似文献   
13.
汾西矿区位于山西省汾阳、孝义、介休、灵石四县境内,面积约2500km~2。区内风化煤储量约5.2亿t,占全区煤炭储量的2.8%。作者收集了矿区内38件地质报告中有关风化煤及小窑的风化煤资料,对区内风化煤资源的分布、质量及其开发利用作一概述,希望能引起对风化煤利用的重视,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1.风化煤资源的分布概况 矿区内煤系地层出露广,构造中等。地层倾角平缓、煤层呈近水平展布。风化煤多沿煤层露头线分布,除宜兴井田、河溪沟井田扩区、介南普查区外,其余井田均有分布。汾孝区,煤层露  相似文献   
14.
寿阳矿区深部煤层含气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田地质钻孔瓦斯资料主要分布在1000m以浅,因而深部煤储层含气量的准确预测成为煤层气资源评价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矿区15号煤浅部已有的含气量资料、煤的等温吸附曲线、储层压力梯度等数据对矿区深部的煤储层含气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张世富 《探矿工程》2001,(3):42-43,45
介绍了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的概念、原理、常规设备、程序、试井参数和资料分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淮南煤田掩盖区内推覆体下主要煤层开采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并指出开采推覆体下煤层时,巨厚的寒武系灰岩推覆体“盖冒”是威胁未来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顶板充水含水层,受下元古界片麻岩、寒武系灰岩巨大推覆体挤压破坏的原地系统及挤压破碎带是未来煤层开采时的工程地质复杂地段,从而给设计和生产部门带来许多要事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XAM/XAP补偿密度测井仪刻度资料和密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原刻度资料和密度计算方法的一些缺陷;对XAM/XAP补偿密度测井仪重新进行了刻度,并制作了新的脊肋图;依据脊肋图研究出肋线方程系数和高次多项式两种新的补偿密度计算方法,从而使密度测井的精度提高到0.03g/cm~3。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地震宽线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我队在山西省朔南地震详查勘探区选段进行了地震宽线技术的试验工作。本文扼要地介绍了从野外资料采集到资料处理解释工作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以及通过本次试验工作所得到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用回归分析评价B2煤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地质概况吴桂桥井田属于豫南确山煤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层35层,其中可采煤层22层,主要可采煤层7层。位于煤系下部的B_2煤层相当于豫西的二_1煤,是本区最主要的可采煤层。对影响B_2煤层厚度变化的因素,以往多从沉积环境、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和评价。本文拟通过3个原始资料:侵入B_2煤的火成岩厚度、山西组内砂岩厚度和山西组地层厚度,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其对B_2煤厚的影响程度,并作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河南西部煤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西部煤田位于黄河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包括11个矿区,含煤面积近8000km~2。本区煤炭资源丰富,保有煤炭储量占全省的68%,且煤种齐全,交通便利,是我国主要煤炭基地之一,在煤炭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