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天津武清能见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年8~9月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天津武清区晴天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能见度与细粒子(PM2.5)、大气污染物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大气平均能见度为6.3km,低于4km的时间段占50%;日变化表现为日出前(北京时间5时)能见度最低,约为2.6km,下午15时最高,约为11.1km;不同大气相对湿度下能见度与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相关性不同;污染气体浓度与能见度呈反相关关系,φ(SO2)、φ(NO2)、φ(NO)、φ(NH3)和φ(CO)越高,能见度越低。  相似文献   
92.
边界层内的气压场直接影响区域性的大气环境质量,天气系统的变化与边界层气压场形势直接相关。根据2000~2006年大气环境监测资料的日均值和日增(减)量分布图,同时对夏秋季节主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和台风进行耦合诊断分析,得出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时空演变对我国环境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形成的高压均压场对污染物有累积效应,也出现污染物的汇聚,而其周边流场对区域污染物有输送作用。此外,天气系统的降水分布又对大气污染物有清除的作用。而且天气形势演变的空间和周期性形成了大气环境的区域性和过程性等复杂的特征。本文选择典型个例,进行剖析研究。在地面高压或500 hPa高度上5880 gpm等高线控制区内,造成大范围的静稳型区域性污染物的增量过程。在副高周边地区的雨区内经常是PM10的谷值期。夏秋季节台风近周边和远周边的影响区,经常是PM10峰值或较重污染物浓度出现区域。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国际能源机构(IEA)最新公布的各国CO2排放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1990-2005年世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CO2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较大,而且在2000年之后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CO2排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非OECD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CO2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整体上也呈现负增长,但各国情况相差较大。在人均排放量方面OECD国家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大多数非OECD国家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4.
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研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和国内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特点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目标、尺度、方法等,提出以IPCC推荐的详细技术为基础的第二类(T2)方法为主,更精确的第三类(T3)方法为辅的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优良做法,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对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行实体分类和分析,根据清单编制的范围、定义和数据可得性等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95.
基于NDVI的三峡大坝岸边植被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破坏很明显,尤其是岸边带附近。本文基于多时相遥感图像,采用NDVI序列计算植被覆盖度,通过比较三峡大坝蓄水前后1978、1999、2006年3个时期坝区9月份岸边3km缓冲区的植被覆盖度特征、动态变化,描述了研究区各年份植被覆盖分布以及近30年的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同时,从面积角度定量,采用分级分析了变化大小,并应用统计学的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覆盖度样本进行了检验,得到如下结论:近30年间,三峡大坝岸边带植被覆盖变化显著,1978~1999年时间段,由于大坝工程建设植被破坏程度较高,有植被覆盖的区域面积下降了3.31km2;1999年至2006年时间段,在有8km2的淹没区情况下,有植被覆盖的区域仅下降1.57km2,说明植被恢复较明显。近30年间,三峡大坝植被覆盖度整体上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
庞燕波  王文兴 《大气科学》1993,17(4):499-505
全球和区域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查明各种气态物质自然源释放通量,含硫化合物是其中的一种,它在阐明生物圈硫循环和环境酸化中起重要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尚无有关研究报道.本文参考文献资料和实测数据用类比法进行了我国两广地区自然源硫化物释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天然源硫化物中主要是来自树木和土壤,释放的硫化物为COS(49%),DMS(32%)和H_2S(14%).两广地区全年自然源硫释放量3325吨(以硫计).  相似文献   
97.
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渗透反应格栅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业耀  孟凡生 《地下水》2004,26(2):97-100
渗透反应格栅是一种原位修复地下水的新技术,具有经济、便捷等特点.大量研究表明,渗透反应格栅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和氯代烃等污染物.本文概括了渗透反应格栅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及实际应用,简要分析了此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目前渗透反应格栅已经在世界各地应用,可以预料,这一技术在我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景观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由于高寒和多风少雨,生态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景观系统抗御和修复干扰的能力微弱.因此,在该地区实施大农业开发工程不能走传统的开荒要粮的道路,而应实施农业景观调整规划,规划的重要内容有3项,即实施现代农业技术使现有的高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使现有的大量中低产田改造成有灌排条件的高产田;选择干旱坡地、不平整土地和与当地农民生活相关不密切的旱地退耕还林还草.从而解决粮食需求问题,遏止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
西藏—江两河地区农业景观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家骥  高吉喜 《地理科学》1998,18(3):213-218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由于高寒和多风少雨,生态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景观系统抗御和修复干扰的能力微弱。因此,在该地区实施大农业开发工程不能走传统的开荒要食的道路,而应实施农业景观调整规划,规划的重要内容有3项,即实施现代农业技术使现有的高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使现有的大量中低产田改造成有灌排条件的高产田;选择干旱坡地、不平整土地和与当地农民生活相关不密切的旱地退耕还林还草。从而解决粮食需  相似文献   
100.
过程与格局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萍  史培军  高吉喜 《热带地理》2007,27(5):390-394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和区域生态规划中,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之间的关系是区域生态规划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回顾景观生态学生态过程与生态格局关系认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二者之间"过程为体,格局为用"的哲学关系。"体"即根本和内在的东西,"用"为"体"的外在表现。面对具体的规划区域时,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问题的着眼点都是"格局",但是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都是"过程"。围绕二者关系主线,建立了一个基于生态过程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规划方法框架,主要包括3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分析区域历史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确定面向生态过程需求的生态格局以及制定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