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井筒腐蚀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为典型的酸性气田,生产井井筒面临严重的腐蚀隐患。结合塔中Ⅰ号气田的生产情况,对影响井筒腐蚀的各种因素(CO2及H2S含量、温度和流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确定了:①塔中Ⅰ号气田各井的井筒腐蚀受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共同影响,以硫化氢腐蚀为主,约占70%;②90℃±是井筒腐蚀发生最严重的温度区域;③塔中Ⅰ号气田各井的流速多数1m/s,存在垢下腐蚀,个别井流速达4.9m/s,存在冲刷腐蚀。根据井筒腐蚀的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井筒腐蚀的防护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洪雪  赵洪伟  沙娟芳 《世界地质》2011,30(3):410-415
彰武断陷沙海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通过岩心观察与鉴定,确定了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等资料,确定沙海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填隙物内孔隙、裂缝孔隙、溶蚀粒间孔隙和溶蚀粒内孔隙。Tmax主要分布在435℃~455℃,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沙海组纵向上在 920.9~930.55 m、935.8~938.9 m、944.35~951.07 m存在3个孔渗发育带,主要受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溶蚀溶解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33.
塔南凹陷为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的次级凹陷,盆地内发育三角洲沉积,且钻遇大规模油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展布、演化及储层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三角洲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亚相及6种微相,且集中发育于盆地的西北部;三角洲砂体的规模从南屯组初期到末期整体表现为逐渐扩张的趋势,加积和前积作用使得沉积范围迅速扩大。三角洲砂岩孔渗研究发现,塔南凹陷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类型整体属于中孔超低渗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7%~20%,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10×10-3μm2,储集物性好;席状砂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5%~16%和19%~2l%,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5×10-3μm2,储集物性次之;河口坝砂体的储集物性最差,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3%~17%,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5×10-3μm2。  相似文献   
34.
铜钵庙组是塔南凹陷的重要含油气层位,精细研究其层序地层,有助于进一步对油气藏进行勘探和开发。主要利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单井资料,对铜钵庙组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并首次在本区对层序内部体系域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铜钵庙组顶、底界面( T3、T5) 为区域不整合面,分别表现为高角度不整合和“上超下剥”的反射特征; 内部以T3--1 为界分为2 个三级层级( SQ1、 SQ2) 。T3--1 为局部不整合面,主要表现为上超。体系域在本区东次凹上部层序SQ2 中发育完整,被首次上超面、末次上超面和顶部的下超面分为LST、TST、HST 和RST。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钵庙组的内部反射结构,认为本区存在5 种主要反射结构,其中,杂乱反射、楔状反射、前积反射地震相出现在山( 陆架) 前地区,代表扇三角洲沉积; 亚平行反射、波状反射代表滨浅湖沉积或三角洲平原沉积; 平行反射位于盆地地堑中心,代表半深湖、深湖沉积。  相似文献   
35.
陈孔全  陆建林  张玺  毕海龙 《地质通报》2011,30(203):228-234
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大量发育,储集空间类型丰富,有利储层发育。将火山岩储层的形成分为2个主要阶段,即初始成岩阶段和成岩后生阶段。初始成岩阶段形成原生孔隙,成岩后生阶段形成次生孔隙。火山岩在初始成岩阶段和成岩后生阶段都可以形成大量的各种规格的裂缝,不同阶段的裂缝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不同的特点,这些裂缝是火山岩地层能作为储层的关键所在。火山机构横向并列叠置,火山岩厚度大,呈多旋回发育的特征,是深层主要的储层。盆地深层广泛发育的厚层火山岩储层与烃源岩、深大断裂配置,形成有利的勘探目标,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6.
研究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对进一步开展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及指导火山岩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裂缝分期配套的基础上,对裂缝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松南营城组储层发育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两大类型,原生裂缝主要包括冷凝收缩缝和炸裂缝,次生裂缝为火山岩及其原生裂缝系统受后期构造运动、溶蚀、风化等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各类裂缝。构造裂缝的走向有多组,且以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其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主要受断层和火山岩相控制。构造裂缝的形成具体包括5期,其中主要为3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明水期及古近纪和新近纪以来。结论认为,构造裂缝普遍规模大、发育程度高、有效性好,构成了营城组储层中最主要的渗流通道,对气藏渗流和开发特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7.
曹磊  杨刚 《物探与化探》2013,37(1):171-174
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地质资料,以多口井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结合地震解释层位,通过对测井曲线储层岩石参数的分析解释,建立油藏模型,进行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并综合分析储层与油气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快速进行有色反演,其结果不仅可以对地震解释成果进行验证,而且可以对基于地震的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比较.本方法在苏家屯地区的应用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基于天然气单次闪蒸实验、气藏水化验分析两种方法,区分松辽盆地松南气田气井产水类型;结合气藏精细描述,分析不同气井的产水机理;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探索火山岩气藏控水策略。松南气田产水可分为凝析水和地层水两种类型,构造高部位火山机构气井产凝析水,构造低部位火山机构气井产地层水。断层引起的底水上窜是造成构造高部位钻井产少量地层水的主要原因。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采气速度越高,边底水锥进越快。松南气田火山岩气藏最优采气速度约在3.6%。根据高部位高配、低部位低配的控水原则,明确了不同类型、不同构造部位火山岩气井合理产量,可有效控制火山岩气井出水,实现气藏稳产。  相似文献   
39.
对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穆棱组岩石薄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挑选包裹体发育的样品切制包裹体薄片,在冷热台上开展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合鸡西盆地的埋藏史和热史,探讨研究区城子河组、穆棱组的油气运移期次以及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生过两期四个幕次的油气运移事件,可划分为80~77 Ma和45~38 Ma两个期次,其中,城子河组有过三幕油气运移,充注时间分别为80 Ma、45 Ma及38 Ma,穆棱组在77 Ma发生过一幕油气充注。本次研究结果与鸡西盆地经历的两次构造运动相吻合:即(1)库拉板块(活动期120~65 Ma)对中国大陆边缘作用影响;(2)始新世—渐新世,约40 Ma的喜山早期运动,每次构造运动都伴随着油气运聚事件。  相似文献   
40.
为准确认识松辽盆地梨树断陷高—过成熟烃源岩生烃潜力,有效推动梨树断陷油气勘探,笔者结合梨树断陷烃源岩发育特征,在梨树断陷双龙次凹优选低成熟烃源岩样品,开展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建立了高—过成熟烃源岩有机碳恢复系数曲线和产烃率曲线,重新落实梨树断陷不同层系优质烃源岩空间展布特征和生烃潜力。结果表明,梨树断陷高—过成熟烃源岩有机碳恢复系数为1.4~2.4,总产烃率为(320~500) mg/g.TOC,总生烃量达33 821×106t油当量,其中沙二段为最主要的生烃层系,主力生烃区位于梨树断陷中部的洼陷带及其临近的八屋—十屋、东部斜坡、北部斜坡和小宽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