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结合钻井资料,分析了义东地区构造特征,恢复了构造演化过程,剖析了义东断槽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NW和NE向断层将义东地区切割成“两山一槽二台阶”的构造格局,义东断槽夹持于NW向义古56断层与义古991断层之间。SN剖面上,断槽内古生界残留厚度较为稳定,中生界由北向南减薄,而古近纪孔店组则由东向西减薄;EW剖面上,义古991断层前缘形成多条叠瓦状逆断层,后缘伴生一系列阶梯状正断层,表现为“前压后张”,具有重力滑动构造的特征。平衡剖面分析表明,义东地区经历了稳定、挤压、反转、裂陷及拗陷等5个演化阶段。裂陷阶段,义古56、义古991、义东等断层将义东断槽基底切割成孤立的块体,并在断块掀斜作用下,发生由东向西的重力滑动,义东断槽形成并定型。因此,义东断槽的形成受控于重力滑动,其中喜马拉雅早期的裂陷运动是重力滑动的基础,宽缓的义古991断层断面是重力滑动的必要条件,义东断层下盘抬升造成的地层掀斜是重力滑动构造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临邑断裂断层不同走向段的生长指数和断层落差,分析沙四、沙三段各沉积亚段地层沉积特征,研究发现断层的幕式活动控制了地层沉积和空间展布,沉降中心沿断裂带自西向东迁移;深入剖析断面发育特征与断层两盘岩性对置关系,探讨了临邑断裂带的油气运移轨迹及勘探潜力区带。  相似文献   
23.
在分析东营凹陷缓坡带孔店组多个原油样品的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碳同位素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孔店组原油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孔店组原油甾类化合物主要由规则甾烷构成,异构化程度较低,明显富有C29规则甾烷;三环萜烷相对含量高,三环萜烷/五环萜烷分布范围为0.15~0.53;碳同位素组成偏轻,δ13C值普遍小于-29‰。由于孔店组原油与研究区已认定的Esx3亚段、Ess4亚段和Ek2亚段三套生油岩都缺少成因联系,该区可能存在一套尚未落实的生油岩。依据原油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构成特征推断,孔店组原油应来自下第三系深层一套贫粘土矿物且富含化学盐岩的生油岩层。  相似文献   
24.
地层速度模型精度对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结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常规的速度建模方法是根据声波测井资料建立初始层状速度模型,根据拾取的射孔信号初至通过反演进行速度模型优化,结果受射孔信号信噪比及初至拾取误差的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地面微地震监测.为了提高地面微地震速度模型的精度,提出了将多道射孔信号的叠加能量作为目标函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地面微地震速度模型优化方法,并通过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无法拾取初至或初至拾取不准对速度模型优化结果的影响,有效实现了速度模型的优化,明显提高了地面微地震监测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声反射成像测井技术(ARILT)在井旁裂缝、孔洞性储层评价中成为研究热点。常规ARILT的探测深度一般在20m以内,且对复杂构造边界刻画能力不足。本文基于测井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将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地震成像技术引入ARILT中,以提高井旁区域有效成像范围和成像精度。本文在实现偏移算法及处理流程基础上,将算法用于典型模型和实际资料,重点分析不同频率、深度和偏移方法成像效果的差异。成像结果对比发现:①偏移算法影响ARILT成像精度,LSRTM具有较高分辨率,并能揭示构造体横向变化特征;②激发源频率也影响成像分辨率,提高频率会改善分辨率,但会降低探测深度;③在给定的测井观测参数下,LSRTM能有效探测23m范围内的井旁构造。   相似文献   
26.
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在经历了残丘山勘探阶段、多样性潜山勘探阶段之后,位于正向构造单元之间的中低位序复杂隐蔽潜山成为勘探主要方向.桩海地区东部紧邻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的多期构造运动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古生界潜山构造样式非常复杂,并且由于埋藏深,前期地震资料精度低,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展.该研究针对济阳坳陷桩海地区...  相似文献   
27.
针对地震资料处理中存在的时差、相位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时差、相位差自动识别校正方法.该方法以希尔伯特变换和相对熵算法为理论基础,以KL散度为判别准则,全过程数据驱动,自动化实现时差、相位差的识别与校正,有效降低人工识别成本,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文中详细阐述了相关原理及实施过程,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  相似文献   
28.
通常地层介质都是粘滞性的,由于地层的吸收作用,地震波在向下传播过程中能量被衰减,特别是高频能量的衰减,使反射信号频带宽度变窄。为了补偿被吸收的能量,笔者采用粘滞声波方程波场延拓方法进行能量吸收和衰减补偿。首先,从粘滞性波动方程波场延拓函数理论出发,推导了波场延拓函数稳定性条件;其次,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最后,通过设计数值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对比试验,证明了基于粘滞性声波方程的吸收补偿方法能够很好地对粘性介质吸收衰减进行能量补偿,改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9.
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学等方法,研究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特征,并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发现:济阳坳陷馆陶组地层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上段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以及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与层序划分,可将馆陶组地层可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2个三级层序,层序底界面都为I型层序界面,每个层序内又可划分出3个体系域,即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30.
综合钻井、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依据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相特征及空间展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沾车地区东营组发育冲积扇相、曲流河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滩坝和湖底扇8种沉积相,以湖泊相为主。东营组三段盆地持续下陷,深湖相、滨浅湖相发育,沉积范围广。东营组二段湖盆重新开始抬升,湖水收缩,沉积范围缩小,沉积相以滨浅湖相为主,伴有小规模的扇三角洲及滩坝沉积。东营组一段湖盆继续抬升,沉积范围进一步缩小,主要为冲积扇河流沉积,凸起边缘发育一系列的冲积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