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针对高层建筑风振控制问题,应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模糊规则库的模糊控制方法,通过MR阻尼器实现减小高层建筑风振反应. 采用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策略, 即以风荷载和其变化率为输入量, 以MR阻尼器所提供的控制力为输出量.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的模糊规则库,根据作用模糊子集的推理方法进行模糊推理运算, 并采用常用的重心法进行解模糊处理.以某12层框架结构为例, 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优化前的模糊控制策略和LQR最优控制策略进行比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使优化模糊规则库得以优化,改善了模糊控制的效果,有效地减小了结构的风振反应.  相似文献   
52.
管道穿越黄土陡坡斜井工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怡  王芝银  马兰平  曾志华 《岩土力学》2008,29(Z1):267-271
长输油气管道工程频遇黄土冲沟,给管线的施工和安全运营带来了困难。基于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斜井开挖法穿越边坡的井周及坡体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确保斜井布设在边坡潜在的最危险滑动面以外的前提下,坡顶斜井入口越接近坡肩,斜井井周及坡体的稳定性越好。鉴于黄土斜井拱顶易出现塌落的问题,基于多工况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结合响应面方法,构建了拱顶屈服区深度的预测公式,经验证相关性良好,可用于对斜井穿越黄土冲沟或陡坡的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53.
大型地下储油洞粘弹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芝银  李云鹏  郭书太  许杰 《岩土力学》2005,26(11):1705-1710
在大型地下岩洞中储油是世界各国石油战略储备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建造大型地下储油洞库无疑是一种综合经济效益良好的方案。针对大型地下水封储油岩洞库的工程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储库洞群中各洞室的开挖施工顺序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通过对3种可能的施工方案所引起的地表变形、洞周关键位置的变形以及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比选出了洞群中各洞室较优的开挖先后顺序。对筛选出的较优方案进行了施工过程与粘弹性稳定性分析模拟,给出了考虑岩体流变特性时油库的变形规律特点,并对大型地下油库的强度及长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所得结论对地下储油库的开挖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海洋立管、海底管线和浮式平台系泊缆等柔性圆柱结构的流激振动会造成严重的疲劳损伤。目前,关于单根柔性圆柱流激振动的研究较多。为研究多根柔性圆柱系统的流激振动特性,开展了双柔性圆柱流激振动的模型试验。采用模态分析法将试验测量应变转化为位移。通过分析双柔性圆柱在并列、串列和交错排布方式下的响应位移、控制频率,揭示了双柔性圆柱的流激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圆柱并列排布时,两圆柱的相互作用使结构顺流向位移增大;柔性圆柱串列排布时,受遮蔽效应的影响,下游圆柱控制模态较低。由于柔性圆柱的多模态响应特性,"锁频"区后下游圆柱的位移并未显著增大;柔性圆柱交错排布时,下游圆柱发生"Wake-flutter",横流向和顺流向的控制频率接近,顺流向的位移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大坝受时效、温度及水位变化影响产生非线性位移,提出了统计-支持向量机模型,实现了对土石坝的位移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56.
近来,人们对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后钻孔与管壁之间泥浆填充情况给予了关注。为解答该问题,本项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现场和室内实验,对钻孔与管壁之间泥浆填充情况进行量化评价。研究中选择了粘土和砂土两种土质,分别敷设直径100mm(4in.)、200mm(8in.)、300mm(12in.),材质为SDR17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道61m(200ft.)。随后,按1天、1周、2周、4周、1年的时间间隔开挖管道,观察管道与钻孔孔壁之间土的填充情况,记录填充土体强度,评价泥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土样进行了现场和室内试验。本文介绍了此项研究的主要成果,可为水平定向钻钻孔环形区域完整性评价提供量化信息。研究表明:1)钻孔与管道之间的环形区域填充情况良好,较少有空洞存在。2)在周围土层的固结作用下,充填土土体强度随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57.
在某铜镍矿区通过开展磁通门探头结合瞬变电磁法勘探实验研究,与传统的感应电动势探头测量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磁通门探头采集数据晚期道稳定,深部信息反应良好。理论计算结果也表明,相同条件下瞬变电磁法勘探中测量磁场更容易发现深部矿体信息,且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58.
暴雨条件下麻柳沟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麻柳沟区域地形地质以及气候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暴雨条件下麻柳沟区域坡面泥石流模型试验。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区域坡面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通过对试验现象以及数据进行观测分析,研究暴雨条件下坡面侵蚀、溜滑以及由此引发的土体转化为泥石流的全过程。模型试验表明:麻柳沟区域坡面泥石流类型为降雨型、阵型、滑坡型泥石流;强降雨条件下,泥石流形成与表面冲刷及饱和土体浅层滑动有密切关系;泥石流形成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土体浸润→蠕变→局部溜滑→局部产流冲蚀→大规模滑动→泥石流体形成。  相似文献   
59.
GPS由于其高精度、速度快、全天候的特点,在工程测量及城市工程网的建立、更新和改造中广泛应用。但是GPS测量结果为WGS-84坐标,而实际应用的坐标系往往是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本文针对GPS坐标转换过程中由于利用公共点求解转换参数,而将原有坐标系中系统误差引入转换过程中的情况,探讨将曲面拟合法应用到坐标转换中来处理转换残差的可行性,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0.
吕红涛 《北京测绘》2013,(6):105-106,41
测绘项目分包管理中,通过对承包商的前期控制、过程控制和资料验收控制三个基本步骤,实时监控各分包单位的内外业进程,及时发现、记录并修正测绘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达到控制测绘成果质量的目的、安全高效协同完成测绘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