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忠县-武汉输气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在严密、规范的管理下,在创新、进取、开拓精神的激励下,经过艰苦、科学、细致的工作,历经8年拼搏而完成的历史性工程。重点阐述了穿越长江、跨越峡谷、山岭隧道、场站工艺和水工保护5个方面的工程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所取得的创新、创纪录成果。  相似文献   
62.
管道工程作为线性工程体系,系在遥感技术应用中探索了信息自动提取的独特流程。针对性的选择专门的数字图像变换,将提高所提取信息的准确性。面状信息的线性分割与统计,是管道工程对所提取的面状成果最佳的应用手段。结合江苏LNG项目讨论了利用遥感图像对管道经过的水体等关键地物参数进行自动统计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3.
长输管道的线路优化是寻求最优路径的过程。以管段间影响线路路由的诸多因素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知识库的“管道建设成本模型”,利用基于栅格场的GIS空间分析实现“管道定量线路优化”。  相似文献   
64.
阐明了站场工程设计采用标准色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标准色号在冀宁管道工程站场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应用效果,介绍了国际通用的主要颜色标准体系及选用建议,为今后工程设计中标准色号的选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5.
滇西北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灾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系统分析了滇西北红粘土的物质组成、物性特征和工程地质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其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红粘土粒度组成主要以粘粒为主,粘土矿物成分比较复杂,在丽江以南其矿物成分主要以高岭石(K)为主,在丽江以北则以伊利石/蒙脱石(I/S)混层矿物为主。此外,滇西北红粘土具有含水量高、重度低、塑性高、膨胀性弱等物性特征,在天然状态下比较稳定,但是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其土体强度大大降低,易引发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66.
GPS由于其高精度、速度快、全天候的特点,在工程测量及城市工程网的建立、更新和改造中广泛应用。但是GPS测量结果为WGS-84坐标,而实际应用的坐标系往往是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本文针对GPS坐标转换过程中由于利用公共点求解转换参数,而将原有坐标系中系统误差引入转换过程中的情况,探讨将曲面拟合法应用到坐标转换中来处理转换残差的可行性,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7.
地下水封油库围岩地下水渗流量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建聪  郭书太 《岩土力学》2010,31(4):1295-1302
为准确地计算特大型地下水封储油岩洞库地下水的渗流量,根据现场调查、测试与监测以及室内外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了三维多孔连续介质流-固耦合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软件模拟地下水渗流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大型地下水封储油岩洞库地下水渗流量计算的合理方法。经与法国专家经验法、大岛洋志经验式、《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等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接近。该计算方法适用于试验数据和资料匮乏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特大型地下水封储油岩洞库围岩地下水渗流量或涌水量的计算;考虑地下水流-固耦合分析时,单洞室的涌水量比只考虑地下水流动作分析时稍小;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比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围岩地下水的最大渗流速度稍小。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试验确定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单形调优法,对模型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三轴固结排水试验、侧限压缩试验和加卸载试验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确定模型参数。最后分析了Wu-Bauer亚塑性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9.
王洪波  张学增  熊保林 《岩土力学》2007,28(12):2726-2733
简要介绍了亚塑性理论和亚塑性本构模型以及在颗粒材料力学分析上的应用。详细地介绍了亚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亚塑性本构模型不是从弹塑性理论发展而来,它是以非线性张量为基础,没有屈服面、塑性势、流动法则、硬化定律以及把变形分解为弹性和塑性部分等概念。亚塑性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是涉及到应力水平非常低或者非常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70.
转动阻抗被定义为作用颗粒接触上的一对对称力偶,用来抵抗颗粒之间的相互转动。将转动阻抗引入到离散元模拟中是对传统离散单元法的重要改进。开发出考虑颗粒转动阻抗的接触模型,并将其嵌入到PFC2D中,利用该模型进行粗粒土的双轴剪切数值模型试验,研究剪切过程中转动阻抗对粗粒土的宏细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宏观方面,颗粒转动阻抗对粗粒土的宏观力学行为(应力-应变及体应变-轴应变行为)有重要的影响,随着转动阻抗的增加,粗粒土的剪切强度和最大摩擦角随之增加,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证明所建模型是可靠的;在微观方面,考察转动阻抗对粗粒土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发现,随着转动阻抗的增加,粗粒土的内部的接触数目减少,而粗粒土的剪切强度增加,表明转动阻抗能够提高粗粒土力链网络的稳定性,同时发现随着转动阻抗的增加,粗粒土的各向异性增加主要是强力链各向异性的增加,说明转动阻抗增强了强力链的传递力的能力以及抵抗力链屈曲破坏能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颗粒转动阻抗,粗粒土出现组构与轴应变非共轴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