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66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吴财芳  秦勇  傅雪海  曾勇 《地学前缘》2005,12(3):299-308
煤层气成藏维系于其能量平衡系统,宏观上受控于“四场互动”过程,核心是能量的有效传递及其地质选择过程。以沁水盆地为例,对构造动力能、热动力能、地下水动力能等宏观动力能的地质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阐明了不同宏观动力能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动力能及其演化总体经历了4个阶段;热动力能及其演化和由其控制的煤化作用同样经历了4个阶段;地下水动力能及其演化包括3个阶段。其中,燕山中期的剧烈岩浆活动是宏观动力能条件演化的关键时期。以构造动力能为主线,将其他能量场贯穿起来,可知宏观动力能与煤层气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如下:盆地北部阳泉—寿阳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南部晋城—阳城及沁水北部区域,不仅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而且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中部沁源地区是煤层气成藏和高产的有利区域;盆地东部的屯留—襄垣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  相似文献   
102.
103.
为了满足矿井瞬变电磁法实际井下施工的需求,以全空间水平层状介质为背景建立模型,计算垂直和水平偶极子源的瞬变电磁场,进而得到任意角度的瞬变电磁场。从电磁场矢量位出发建立方程,根据边界条件求解,得到场分量的数值表达式,利用快速汉克尔变换求得频率域的场,再利用余弦变换多项式法变换到时间域。根据井下线圈架设方位的不同,计算了三层模型的磁场分量,皿、只随时间变化呈衰减趋势,在较早的一段时间内衰减很慢,基本保持稳定,之后迅速衰减,双对数坐标下具有线性规律。当架设方向不同时,磁场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变,量值发生变化。这里还提出引入电偶极子源到井下进一步完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4.
徐雷  李成  奚砚涛 《江苏地质》2009,33(1):89-92
分析了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历史来源和不同存储载体的矿山地质信息特点,利用开源技术对Web Service架构下地质信息集成平台进行研究,实现了异源、异构、异库的复杂地质信息的数据共享、地图显示以及图形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05.
岩石在单轴压力环境下电阻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文龙  刘英 《江苏地质》2009,33(3):299-302
主要研究了煤矿中常见的石英砂岩和石灰岩等,在受不同的单轴压应力的环境下,其电阻率变化的一些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了岩体的电阻率是表征岩体发生变化时一个十分敏感的参数,为利用岩体电阻率来预测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层滑构造煤岩体微观特征及其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琚宜文  姜波  王桂梁  胡超 《地质科学》2004,39(1):50-62,91,T001,T002
层滑构造在煤层及其顶、底板间普遍发育,它对地质勘探、煤矿生产、矿井工程灾害防治以及煤层气的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淮北煤田海孜煤矿为例,在研究宏观层滑构造带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层滑构造的微观特征和形成机理。构造煤是层滑引起的煤层流变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对构造煤与构造岩的微观特征测试,发现层滑运动除了产生脆性变形外,还产生较强烈的塑性变形。利用煤镜质组光率体各向异性和构造岩组构,结合层滑构造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煤岩体应力、有限应变分析。结果表明:层滑构造以顺层剪切为主,煤层受力的主要方向为NW-SE向。  相似文献   
107.
煤层开采对所在矿区地下水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研究单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较多,而对多煤层的影响研究甚少,特别对于我国西部缺水矿区.以南梁煤矿为例,运用地下水系统演化理论和岩石力学模拟等,对该矿井水文地质结构、矿井涌水变化规律、矿井地下水流场演变、矿井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重构了多煤层开采条件...  相似文献   
108.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地层在赵圩村出露良好,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 段:鲕粒灰岩段、 风暴事件沉积段、叠层石段和白云岩段,其中叠层石段又划分为A 和B两个单元。剖面内部发育大量风暴沉积记录,并与 正常沉积在垂向上互层叠置,整体具有向上频率变弱、规模变小的趋势。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包括丘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 冲刷- 充填构造、冲刷切削构造、砾屑灰岩层、生物礁丘截切现象等。文中划分出4 种风暴沉积序列类型,说明每种序列类 型指示的古地理和古环境意义,以及在剖面上的分布组合特征。依据剖面岩性与风暴沉积的分布组合规律,认为赵圩组由 下至上构成一个总体向上变深,而后又变浅的沉积序列,沉积环境演化依次为浅滩-近岸浅水潮下带-碳酸盐岩开阔台地- 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深水斜坡-潮坪、泻湖,气候总体炎热干旱。风暴频发可能与沉积期本区所处的较低的古纬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实现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阶段的转变,是煤田地震勘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地震反演技术是岩性勘探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规避常规反演方法的固有限制,利用概率神经网络技术预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到密度数据体和速度数据体,并获得相应的波阻抗数据体。对某矿区的实际地震资料采用该技术进行岩性反演,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波阻抗数据体,为岩性解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0.
运用灰色理论建立煤矿涌水量预测的GM (1,1)模型,在某矿井太原组工作面涌水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观测频率和数据密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使精度提高到96.26%。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数据比较,证明所建立模型较为可靠。结合其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排水能力,设定该工作面的上灾变阈值为15 m3/min,得出工作面的涌水量大小、灾变时间和数值的预测值,为工作面安全开采和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