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黄土高原坡地单株植物下的微地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坡地孤立植物下的微地形反映了植被、土壤、侵蚀和沉积过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三种植物微地形结构的研究,分析了坡度和植物种类对微地形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越大,沉积物堆积高度越大,微地形越明显;不同植物之间的微地形有明显差异。本研究中,地表植被覆盖为草类的刺槐林保持土壤的作用最大,可以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低地区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2.
清末民初人类活动对东川森林破坏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麟 《山地学报》2003,21(3):304-310
对云南东川清代民初“土法炼铜”、农业垦殖和薪炭利用三种主要人类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作用大小首次进行了定量估算,在方法上充分考虑了森林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演替速率,因此对清末民初东川三种主要人类活动毁林下限值的计算结果:毁林面积1395.5—1576.1km^2,毁林覆盖率12.2—13.8%,是较为可靠的。该方法在定量研究历史植被方面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63.
灰色关联度法在泥石流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邹翔  崔鹏  韦方强  陈杰 《山地学报》2003,21(3):360-364
泥石流活动性评价是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有力工具——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了泥石流活动性评价的方法,并用此方法,以云南蒋家沟为参考序列,对云南的6条典型泥石流沟进行活动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的情况较吻合。并应用云南保山王官屯沟和云南怒江州六库的芭蕉河沟做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是正确性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4.
典型滑坡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乔建平  赵宇  陈永波 《山地学报》2003,21(3):369-372
对一个典型滑坡的研究可以通过勘察到观测,由经验判断、GPS地表和DIP地下观测、数据统计、仿真模拟组成综合研究系统。本文讨论了一个由古、老、新滑坡构成的典型滑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65.
岷江上游近50a土地覆被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樊宏 《山地学报》2002,20(1):64-69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典型区的研究,揭示我国西南山地系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规律。本文通过对岷江上游大量历史材料和数据的分析确定:耕地大幅度增加和林地内部结构的剧变是50a来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特点。本文在对二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岷江上游山地系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规律,有以下结论:(1)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受山地自然条件控制,将继续以林地与草地为主体;(2)通达性的改善往往是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大规模变化的开端;(3)土地覆被变化存在一个演替序列;(4)土地利用效益增长潜力较大的土地覆被类型快的速度增长。此结合可指导研究萄生态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266.
岷江上游草地资源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建平  叶延琼  樊宏 《山地学报》2002,20(3):343-347
岷江上游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共7个天然草地类型,面向达813538hm^2,占幅员总面积的32.9%。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143.02万个羊单位,1999年牲畜存栏177.89万个羊单位,超载率24.4%。由于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毒草增多、鼠虫害面积增大、牧草覆盖度下降,产草量降低)。针对草地资源特点有退化状况,提出了草地合理利用建议:①加强草场利用规范和管理;②实行草地承包,落实草场“三权”政策;③调整畜群结构,控制牲畜数量;④提高牲畜出栏率,发展季节性畜牧业;⑤改良天然草地,治理退化草地;⑥发展人工草地,建立打贮草基地,提高抗实保蓄能力。  相似文献   
267.
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波  刘庆  游翔  庞学勇 《山地学报》2002,20(4):438-444
四川省西部地区是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的重点地区。由于区内人地矛盾突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成了该地区林农,林牧,农牧关系紧张,阻碍了当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展,困难,相关政策和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初步考察,并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川西地区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退耕还林后,川西地区农业(种植业)产值相对降低,林业和牧业产值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短期内并未给川西农村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又是深远的。因而退耕还要工程中强调生态效应的同时,如何将农村长期经济效应向短期化转化以及长期生态效应向经济化转化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8.
罗辑 《山地学报》2002,20(4):509-510
美国西北部保存着丰富的森林类型,为开展森林生态学研究和林业实践提供了理想场所。随着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对林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得愈来愈突出,Franklin提出的“新林业”理论的经营总目标是森林相嵌体数量多,分布合理,能持续提供多种林产品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新林业理论对世界林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9.
汉江流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流域,起着我国中西部的经济传输作用和承南启北的连接作用,是我国西北、西南、中原、华中等经济区的连结枢纽。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陕、豫、鄂三省的发展中,其战略意义更显要;流域的农业对全国有突出贡献,在流域内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给全国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0.
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与岩土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岩土组成的坡地的土壤水份特征及对植被类型的影响,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森林分布与黄土厚度的关系,给出了云南元谋干热河答阶地砾石层、泥岩、片岩组成的荒山的植被恢复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