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豫西地区秦岭造山带武当群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群变质沉积-火山岩组合是南秦岭地体中重要的基底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理解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证据.本文报道豫西地区武当群上部沉积岩和下部中-酸性火山岩Sm-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探讨火山岩成因和沉积岩物源的同位素特征.上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初始ε_(Hf)值变化在-30~+10之间,对应的模式年龄值t_(DM2)在1.0Ga至3.2Ga之间,初始ε_(Nd)值在-4.0至-6.0之间.沉积物源表现为主要与扬子陆块有亲缘关系的地壳物质和近源的下部火山岩混合的特征.火山岩的锆石初始εHf值变化在-35~+15之间,对应的模式年龄值t_(DM2)在0.8Ga至3.5Ga之间,集中于1.5~1.8Ga和2.2~2.4Ga两个峰值.2个变质石英角斑岩样品初始ε_(Nd)值分别为-9.2和-10.7,而报道的湖北武当群的玄武-安山质熔岩的初始ε_(Nd)值以正值为主.因此,武当群不同类型的火山岩可能存在着成因差异.具有低初始ε_(Nd)值和ε_(Hf)值特征的火山岩可能由地壳物质的重熔而形成的;有些火山岩具有初始ε_(Hf)值变化范围较大(-35~+15)或正初始ε_(Nd)值的特点,可能是壳、幔物质混合成因,有显著的幔源或新生地壳物质的贡献.武当群Nd-Hf同位素组成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表明,与扬子陆块有亲缘关系的南秦岭地体在元古代期间可能经历多期地壳增生和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132.
琼布拉克铜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陆相火山岩带西端,琼布拉克大断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而其旁侧的次级构造则是主要的控矿构造.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包括下二叠统塔尔得套组(P_1t~5)和上二叠统塔姆其萨依组(P_2t),矿体主要赋存在P_1t~5中基性火山岩和P_2t砂砾岩地层中.  相似文献   
13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中国东部张广才岭地区早古生代岩浆作用与地壳演化以及成矿等问题(黑龙江省地矿局,1993;孙白云,1983;党延松和李德荣,1993;赵春荆,1996,1997;李锦轶等,1999).  相似文献   
134.
华南地区栖霞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层纹灰岩和江西慈化洪桥剖面栖霞组粒泥灰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的灰岩样品40件及该剖面中产出的菊花石样品8件、江西慈化洪桥剖面的粒泥灰岩样品8件、浏阳永和剖面的灰岩样品10件及该区产出的菊花石样品3件进行了黄铁矿矿化程度(DOP值)的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的DOP值多数大于0.42;结合岩石微量元素比值特征的分析,表明华南地区栖霞组灰岩形成于缺氧的沉积环境.DOP值的变化趋势为:浏阳>来宾>慈化,表明华南地区3个剖面的沉积环境含氧量的关系为:浏阳<来宾<慈化.DOP值在3个剖面上的周期性变化与剖面中的沉积旋回相对应,亦表明沉积环境的含氧量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5.
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 (约 16 5Ma)SiO2 =6 5 .4 %~ 6 9.6 5 % ,K2 O +Na2 O =6 .0 %~ 7.17% ,K2 O≈Na2 O ,A/NKC =0 .96~ 1.13,为弱过铝质钙碱性岩石。该花岗闪长岩 (La/Yb) CN=12 .75~ 37.5 0 ,(Gd/Yb) CN =1.2 8~ 2 .90 ,Eu/Eu =0 .6 2~ 0 .90 ,以富集LILE和亏损Nb Ta、Ti、P为特征。初始87Sr/ 86Sr =0 .7114 5 8~ 0 .7174 6 1,εNd=- 9.0~ - 12 .3,其同位素组成明显有别于被认为其成因与地幔派生岩浆有关的湘东南高钾花岗闪长质岩石。暗示湘东北早中生代花岗闪长岩可能是在华南早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下中 /下地壳物质深熔作用的产物。湘东北早中生代代表性花岗闪长质岩石不能与湘东南同期花岗闪长质岩石一起构成一条连续的高εNd、低TDM钾质岩石带。  相似文献   
136.
藏北高原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系列划分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K—Ar法和Ar-Ar法定年数据,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从早到晚可划分为多格错仁和走构油茶错高钾钙碱性系列(40—30Ma)、巴毛穷宗和鱼鳞山白榴石碧玄岩—响岩系列(29—24Ma)以及黑石北湖钾玄岩系列(1.5Ma)。从岩石化学和同位素方面对区内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研究,认为藏北新生代火山岩同时具有板内碱性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在成因和源区上各系列存在着差异,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富集地幔玄武岩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地壳的AF过程。而白榴石碧玄岩—响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来自与古俯冲有关的“古老富集地幔”,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岩浆起源深度随时间变新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37.
震源参数的定标律在震源物理和地震灾害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用地表破裂也可以得到一个总体上的震源参数的定标律,但由此得到的定标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MW 7.6地震在地表几乎看不到原生断层,而2001年中国西藏昆仑山MW 7.8地震在地表的断层总长度可达500多公里。宽频带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尽管在细节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已使地震学家有条件得到地震破裂过程的数字成像结果,这样的成像结果可以给出更为可靠的地震断层参数,比如地震断层长度和平均位错量等。基于这一进展,本文试图利用最近得到的数字地震成像结果,研究地震参数的定标律。为此,选择了3个较为系统的数据集合,分别为D.J.wald收集和编辑的震源成像结果、Y.Yagi所做的震源过程成像结果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RI)的地震震源过程观测报告,共计63次地震。结果表明:如果考虑所有这些地震,则地震矩与断层长度之间近似满足M0∝ L^3的关系;但如果仅考虑较大的地震,则走滑型地震接近满足M0∝ L^2的关系,而非走滑型地震接近近满足M0∝ L^3的关系。对走滑型地震,最大位错量Dmax与L和W这两个量中较小的量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但非走滑型地震不具有这样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8.
青海省祁连县扎麻什基性杂岩体侵位于寒武一奥陶纪地层中。岩体以辉长岩为主,并伴有超基性岩,辉石岩,角闪石岩与闪长岩出露。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是由钙碱性岩浆经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岩石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并具有明显Nb和Ta负异常。结合该岩体与北侧清水沟一百经寺俯冲杂岩的空间分布关系,表明该杂岩体是形成于北祁连洋壳向南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39.
滇西地区腾冲地块东侧混合岩锆石年龄和Sr-Nd-Hf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20  
滇西地区特提斯构造带,是东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多个微陆块和陆块相间的造山带组成。陆块内部基底出露局限并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叠加,因而其基底属性和演化历史难于恢复。本文报道腾冲地块东侧混合岩的锆石年龄、地球化学组成和锶-钕-铪同位素特征,探讨原岩的形成时代和背景。混合岩原岩可能源自中元古代花岗闪长岩.花岗岩质地壳岩石,晚中生代重熔再造,可能经历后期混合岩化。亏损地幔钕模式年龄为1.9—1.5Ga,锆石铪模式年龄集中于1.8—1.5Ga,与出露于保山地块的早古生代和晚中生代花岗岩存在明显差别。原岩主要表现轻稀土富集、轻度的中/重稀土分馏、显著的负铕、铌、钛、钡和锶异常。初始8Nd值(1.0Ga,-1.7—3.5)和锆石8Hf值(1.0Ga,平均值10.5—13.1)及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暗示腾冲地块基底东侧在中元古代发育与岛弧有关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40.
中国北方有约200×104km2的面积被黄土、沙漠和荒漠戈壁沉积物覆盖,这些地区堆积物的形成变化与第四纪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关于中国北方沙漠与黄土记录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研究不少,但是,由于受到方法和条件等限制,系统的(高密度的)和独立的年代学工作比较薄弱,从而使诸多已经发表的关于沙漠-黄土记录的亚轨道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结论受到质疑。文章通过对黄土高原代表性的4个末次冰期以来的黄土剖面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的20多个末次冰期-全新世的沙-砂质古土壤剖面的研究,获得了150多个独立的光释光年龄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200多个样品的粒度、有机质含量和磁化率数据,重建末次冰期以来中国北方气候变化过程,对比分析沙地与黄土古气候记录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古气候在57.5~52.5kaB.P.相对干旱,41.5~37.3kaB.P.相对湿润,26~22kaB.P.逐渐干旱,22~18kaB.P.极端干旱,15~10kaB.P.干旱,10~8kaB.P.为干旱减弱的时期,8.0~2.4kaB.P.相对湿润,而2.4kaB.P.以来气候为相对干旱。其间,在8.0~2.4kaB.P.的湿润时期有几次干旱事件,而2.4kaB.P.以来气候变化频繁。具有独立年代控制的黄土和沙漠记录表明,中国北方的气候变化对轨道时间尺度的太阳辐射变化有大约3~4ka的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