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及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其震中可定在泉源、李庄、岌山一带,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北纬34.8°。认为郯庐断裂带上强震的发生有其一定的规律。郯城地震发生在沂沭断裂带强活动、空间上强转移以及复发间隔长的地段,该地段位于鲁西断块和沂沭断裂带扭曲变形的构造部位,是特定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32.
沂沭断裂带地下流体微动态与断层溢出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沂沭断裂带地下流体微动态与断层溢出气的综合分析,提出沂沭带四条主干断裂中以安丘—莒县断裂活动性最强,其中又以何庄至芨山段活动性最高,但总体看来沂沭带当前处于平静状态。上述结论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其他方法的结果一致,说明地下流体微动态与溢出气工作将有助于构造活动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我国大陆东部地区发生一次大震。这次地震是我国有史料记载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震级为8.5,震中烈度十二度,波及范围除山东省以外,北至辽宁、北京、河北;西到陕西、山西、河南;南至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东濒中国东部海域,直接影响到朝鲜半岛西半部。有感区的陆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震害惨重,史称“旷古奇灾”。长期以来,对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就有不  相似文献   
34.
寒潮天气是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造成的。寒潮天气过程中,常有偏北大风,低温霜冻,暴雪,雨淞等灾害性天气同时发生。根据多年的预报经验,按山东省气象局《灾害性天气评分办法》中确定的寒潮标准,对临沂站1975—1986冬半年(当年10月一次年4月)共56个寒潮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寒潮天气发生前24  相似文献   
35.
郯庐断裂带的活断层分段与潜在震源区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在一些工程地震工作中,认为活断层分段在潜在震源区判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科学的、有依据的潜在震源区当能客观地反映构造活动特性和地震活动参数。活断层分段,应给出潜在震源区的边界条件及某些参数。应强调活断展与障碍构造的演化和发育,强调活断层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如不同的构造类型;断裂几何学、力学和运动学特点,活动量和活动速率;活动时代;横断层的存在及历史强震和古地震的活动等等。以郯庐断裂为例,在实际工作中,把断层进行四级划分可达到和满足潜在震源区的需要,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京西黄庄—高丽营断层西段晚更新世末的一次粘滑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星  郑传贝 《地震》1994,(3):23-28
本文根据新近大比例尺地质图和探槽开控的结果,认为断层西段(仅在芦井至晓幼营间)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明显活动,这种活动以正段倾滑运动为主,但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并且在距今约2.4-2.1万年期间有过一次粘滑性活动,其垂直错距为0.91.0m;该段断层潜在有发生6-6.5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对沂沭断裂带及相邻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对该区历史地震序列做了平静—活动期划分,研究了该区中强地震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对该区今后地震趋势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8.
笔者通过对大量地电资料的分析,发现深埋电极进行地电观测,能够排除表层干扰,突出地震异常。本文利用深埋电极的地电观测资料,总结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地电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39.
1983年5月20日,我省遭受一次强冰雹天气袭击。全过程自上午10点多钟开始,直到下午17时左右方告结束,历时约七个小时,影响惠民、潍坊、太安、临沂等地市的25个县。其历时之久,影响范围之广是本省少见的,灾情也很严重。据了解,雹块一般如鸡蛋,大的如碗口,积雹深度20cm,有甚者,24小时冰雹未化完。据不完全统计,受灾农作物达412.5万亩,倒树67万棵,毁坏房屋8万余间,伤人418名,死亡4名。  相似文献   
40.
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的郯庐断裂带,由于历史上有过1668年郯城8.5级地震,成为中国大陆边缘活断层研究的一个主要对象。目前认为:该断裂带自新构造期以来表现为非系统间隙性强弱活动;全新世以来表现为低活动速率、弱活动地貌标志和低强度断层;具明显分段性活动;古地震复发周期长。然而,关于该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方面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