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曾泉 《贵州地质》1999,16(4):351-353,357
黔东南地区(浅变质)板岩分布普遍,它具有特殊的工程特性,在修建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板岩作为一种天建筑材料,得到广泛的利用。本文介绍了板岩的工程特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2.
顾欣 《贵州气象》1999,23(6):6-7
利用MICAPS人机交互系统实测资料和T106数值预报资料对6月30日至7月2日我州连续出现大范围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高空低槽和中低层低涡切变相互作用造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并分析了T106的几个物理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3.
剑河县近45a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剑河县1960年12月~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该县年、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旱涝的演变趋势。结果得出:剑河县年降水呈“少→多→少→多→少”的规律变化;冬季呈准20a周期变化;春季呈“正常→多→持续偏少→多”的变化趋势;夏季呈“正常→少→多→少”的变化趋势;秋季呈多→持续偏少的趋势变化,与贵州和黔东南地区变化趋势相反。年、季降水距平百分率与旱涝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4.
2005年剑河县超级稻生产的农业气象条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年剑河县超级杂交水稻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剑河县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基本能满足其生长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5.
郑江  邵子叶  房斌  夏瑞 《贵州地质》2013,(4):289-292,319
麻江野猪田粉石英矿属现代风化壳型矿床.本文通过对麻江野猪田粉石英矿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总结控矿因素主要有稳定台地碳酸盐岩硅质沉积建造、岩溶浸蚀界面、地形条件和古地理气候等条件.研究认为麻江及周边地区寻找类似风化壳型粉石英矿床具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6.
利用从江县1981~2005年5~10月逐日温度、降水、蒸发及持续降雨日数等气候资料,对气候变化诱发椪柑果树发生黄龙病病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下旬旬平均气温和6月上、中旬旬平均气温超过27℃、5月下旬至6月各旬降水蒸发差为正值以及持续降雨日数超过5天是椪柑夏梢发生黄龙病病害的主要因子,5月上、中旬旬平均温度、旬降水蒸发差对黄龙病病害发生的影响不明显。春末夏初高温高湿是椪柑果树夏梢发生黄龙病病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7.
杨光建  周艳  梁平 《贵州气象》2011,35(5):27-29
利用黔东南州16县市2011年1月气象观测资料,通过与历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黔东南大部地区2011年1月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的最小值,冰冻总日数仅次于2008年,为历年同期第2最多值。并根据黔东南冬种植作物气候适宜性指标,分析了此次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2011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大部分地区小麦、油菜、绿肥等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早花早苔的油菜影响大;造成高海拔地区部分莴笋、莲花白、萝卜等蔬菜受灾较为严重,特别是肉质茎或根的莴笋和萝卜;茶叶一般种植在地势高的山坡上,在这次冰冻灾害中,茶叶叶片受损,可能影响首批春茶的上市时间;对特色作物太子参、枇杷、兔眼蓝浆果的影响较小;由于低温期间降雨阶段性明显,因此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对黔东南州农业、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低于2008年。  相似文献   
168.
周艳  闵新平  梁平 《贵州气象》2011,35(3):24-27
气象要素对乙脑的发病流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利用黔东南州16个站点1971年5-8月逐日最高和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州1971年7月乙脑流行的气象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1年黔东南适宜乙脑发生和传播乙脑病毒的三带喙库蚊孵化、成活的20℃初日较常年提前了1~10d,在气温适宜三带喙库蚊孵化、成活时期,高湿天气持续,日平均相对湿度均在60%以上,传播乙脑病毒的媒介密度迅速达到高峰;乙脑病毒传播媒介密度达到高峰后约1个月乙脑流行的规律同样适用黔东南。黔东南水溪、稻田多,传播乙脑病毒媒介生存的水分条件充足,是乙脑高发区,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初日前注射疫苗。  相似文献   
169.
塔里木盆地巴楚-柯坪野外露头区和塔中井区奥陶系萤石矿体呈串珠状或沿裂缝呈条带状分布,通过露头岩心、钻井岩心、普通薄片、电子探针、X衍射、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和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萤石矿及其围岩和油藏进行详细研究,探讨萤石矿和礁滩相油藏耦合关系与成矿模式.萤石矿体富集在礁、滩相灰岩为基岩的与断层相关的部分岩溶洞穴中,和萤石一起共生的矿物还有方解石、重晶石、硬石膏、石英及黑色沥青,萤石中含丰富的液态、气态烃包裹体、固态沥青包裹体和柱条状石膏子晶;萤石的K/Rb和Sr/Ba比值远小于正常海水值,富铕及轻稀土元素而贫重稀土元素,其礁滩相围岩碳、氧同位素具越靠近萤石脉体δ13C和δ18O值负偏移越明显特征,萤石相对其围岩具有更高的87Sr/86 Sr比值.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萤石矿属于“被动型”密西西比层控矿床,成矿机理为礁滩型“油气藏”转化为“矿捕”作用,具先成藏后成矿、多期成藏多期成矿特点,成矿流体具有盆地油田卤水和深循环大气淡水双重特征的后期低温热液成因性质,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寒武统下部黑色硅质岩及磷块岩,不整合面和断层是热液流体及成矿流体运移通道,生物礁滩和区域断层对萤石矿或油藏具有极其重要的“层、相、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黔东南三穗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3年3月12日黔东南州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黔东南降雹提供良好水汽通道,中等到强的风垂直切变、超过25%的850hPa与500hPa温度差以及一定的sI指数、K指数、CAPE值等物理量加上适宜的0℃与一20cc层高度均指示当天有利的降雹环境;此次冰雹天气过程是由一次飑线活动造成的,飑线移速与其前沿阵风锋移速相匹配,使得飑线持续时间超过6h;给三穗县款场乡带来大冰雹的风暴共经历了普通多单体风暴一非超级单体强对流风暴一超级单体风暴阶段,这3个阶段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冰雹,其中第3阶段具有钩状回波、弱回波区、高悬的强回波、回波穹窿以及深厚持久的中气旋;VIL值大小与冰雹直径大小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超级单体阶段VIL值不大,这与风暴的倾斜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