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聚落分布与环境选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韩茂莉 《地理学报》2004,59(4):543-549
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及毗邻地区的聚落是分析论证农业开垦范围与环境扰动的重要依据,作者将这一地区的聚落分为两类,其中之一为散居在各处的基层聚落,规模小,人口少,围绕聚落形成的耕地范围也有限,不是造成环境扰动的主要方面。另一类以府、州城为中心形成的聚落,人口集中,耕地范围大,且大部分州治城邑属契丹历史纪念地,而不是农业垦殖适宜地;个别州治城邑地处沙地中部,不具备农业开垦的条件,由于人口集中,这些农田插花地不但范围大,而且是引起环境问题的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72.
柴达木盆地东部表土花粉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陈辉  吕新苗  李双成 《地理研究》2004,23(2):201-210
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区 8个样地、 2 3个样点的表土花粉分析较好地揭示了荒漠区花粉组合的特点及其与植被、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 ,荒漠区表土花粉以藜科 (Chenopodiaceae)和蒿属 (Artemisia)为主 ,并以前者占优势地位 ,麻黄属 (Ephedra)亦较常见 ,禾本科(Gramineae)、菊科 (Compositae)植物在群落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花粉百分比含量DCA排序与相关分析发现 ,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下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各不相同 ,而且与相应的植物群落及其所代表的环境特征相一致。荒漠区表土花粉蒿 /藜 (Artemisia/Chenopodiaceae)比对干旱程度具有指示作用 ,比值越小 ,越干旱。  相似文献   
73.
河西走廊景观类型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12  
利用1995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 对河西走廊近5年来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为判断出区域景观类型变化趋势, 研究从区域背景变化格局分析入手, 对区域内部变化斑块的几何特征、变化数目及与GDP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河西走廊景观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时空相关性, 进而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来推导了斑块变化的内在社会经济驱动力。结果表明: ①引起耕地斑块转出的因子是农牧投入-产出的增加, 水域斑块转出直接与渔业产值有关, 未利用地斑块转出与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播种面积增加相关, 林地斑块转出的因子是农业产量和工业产值的变化, 城建斑块转出与农民收入低、城市化水平有关; 城镇用地斑块转入是工业产值增加的结果, 草地、林地斑块转入的因子是农业投入的增加, 耕地斑块转入与农民收入增加有关, 水域斑块转入直接因子是渔业产值增加。②结合驱动力类型分析, 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最优经济福利及粮食安全驱动作用下的结果; 草地、林地被开垦, 耕地增加主要是生存型经济福利驱动的结果, 最优经济福利驱动有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城镇用地增加主要是最优经济福利驱动的结果; 在生态环境脆弱及其  相似文献   
74.
太白山佛爷池剖面的全新世环境变化信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白山佛爷池海拔3410m,是一个发育在古冰斗中的冰蚀湖。自湖中210cm沉积剖面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测年采样分析,表明自8200aBP以来的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冷暖干湿变化。8200~6800aBP温暖湿润,在7200aBP出现明显增温;6800~5900aBP气候开始波动,大约在6300aBP有一次短暂的变冷,在6000aBP前后出现明显暖期;5900~4800aBP气温下降,大约在5200aBP达到最低,然后气温缓慢回升;4800~2600aBP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大约在3000aBP达到最高;2600~900aBP气候变冷湿,大约1500aBP达到最低;900aBP~现代变好。   相似文献   
75.
王赞红 《地理学报》2003,58(4):606-610
据搬运风力大小和源区差别将大气降尘分为尘暴降尘和非尘暴降尘。选择典型尘暴和非尘暴天气搜集两类降尘,并对其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两类降尘物除外观色泽不同外,粒度特征差别明显。总体上看粒径为5-6准和> 8准的颗粒物是大气降尘的较稳定组分。尘暴降尘粒度比非尘暴降尘偏粗,分选更差。典型非尘暴降尘粒度频率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尘暴降尘呈现双峰态粒度分布特征,其原因是远近距离共同搬运和强烈气流对粗细颗粒的混合搬运共同作用。现代尘暴和非尘暴降尘粒度分布曲线与黄土—古土壤的十分相似,说明现代降尘是地质时代风尘活动的继续,现代风积作用仍在进行。但现代尘暴和非尘暴降尘与黄土—古土壤的粒度参数存在差异,表明降尘堆积物受到环境改造作用的影响,黄土化过程使降尘堆积物丧失一部分风成特征。  相似文献   
76.
西藏枪勇冰川冰下富碎屑化学沉淀特征与冰下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枪勇冰川是我国现代大陆性冰川之一,在其外缘冰床背冰面的基岩表面和节理裂隙中发现了富碎屑化学沉淀,为研究冰岩界面的物理、化学过程提供了良好载体。对该区富碎屑化学沉淀理化特征的研究表明:枪勇冰川冰下存在压力融水,冰下碎屑,特别是陆源气溶胶粉尘来源的碎屑,能与融水及其中溶解的CO2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Ca++;Ca++随融水向下游方向迁移,在冰床背冰面,由于上覆压力减小,融水中的CO2逸出并发生复冰作用,使融水中的Ca++重新富集,形成CaCO3沉淀,并将融水中的粉砂粘粒碎屑胶结,形成富碎屑化学沉淀;枪勇冰川冰下融水的存在,证明其冰下存在温度接近融点的融区,有类似于温性冰川的滑动过程。  相似文献   
77.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海洋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以及海洋产业空间集聚的变动趋势。得出以下结论,90年代前半期,我国海洋经济的相对地区差距缩小,后半期有所扩大。90年代多种海洋产业在同一地区的空间集聚减弱。其中,1995年到2000年多种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加剧。我国海洋经济地区差异与多种海洋产业的同一空间集聚表现为相同的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78.
胡兆量 《地理学报》2005,60(5):878-878
《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由陆大道等当代中国区域发展研究领域主要专家学者主笔、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里程碑性质的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和评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我国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效果,阐述了各主要阶段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因素。在过去综合考察、工业布局、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等大量坚实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区域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演进过程,总结了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系统的概括,并对新世纪影响我国区域…  相似文献   
79.
流域景观功能网络构建及应用——以台湾乌溪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生态及城市功能并重的台湾乌溪流域,在乡镇行政单元的基础上,利用耗费距离模型将景观功能网络落实于实际的空间单元。透过网络节点间的通达性分析可知,乌溪流域的景观功能网络中以城市功能网络结构较佳,城市子节点多环绕于城市功能中心,功能的输出与传递有较高的效益;而生态功能网络节点间通达性差异并不显著,唯作为一级及二级功能节点的红香、高美湿地等位置孤立、通达性较差,需就其功能向外传输路径进行优化,并提升二载山及北坑子等重要联系节点的生态功能强度。  相似文献   
80.
地学现象的分维与标度关系——以中国大陆山系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形理论产生以后,已经在许多领域里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分形维数的计算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大量相关研究往往忽略了标度问题的影响,而将计算出的分维结果随意比较。本文则是以中国大陆山系为例,对地学现象的分维与标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1)中国大陆山系的分形性质是客观存在的,其分形性质是不以测算标度而出现变化的,是始终存在的;(2)虽然在不同的测算标度下,中国大陆山系的分形性质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随着测算标度范围的变化,中国大陆山系的分维也会相应地出现一定的变化,即中国大陆山系客观存在的分形性质是绝对的,而分维则是一个相对的值,是随着测算标度而出现变化的;(3)分维不仅随着测算标度的变化而出现一定的变化,而且,分维是测算平均标度的函数,即D=f(r)(式中:r为测算平均标度,D为分维)关系成立;(4)因为分维值会随着不同标度范围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如果要进行分维之间的比较,则应选择相同的标度范围和标度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