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布泊地区的AK1孔,是目前为止该区唯一的、最深的钻孔,深465.55m。依据AK1孔的岩性特征、热释光年龄、古地磁极性倒转、磁化率变化和Fe2O3含量的研究,将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如下:全新世为灰色—浅灰绿色色系,与晚更新世的界线划在深8.80m处,年龄值为11.5kaBP;晚更新世为杂色色系,与中更新世的界线在牙买加反向极性亚带的底界面上,深66.25m,年龄值为0.20MaBP;中更新世为褐黄色—土黄色色系,与早更新世的界线划在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面上,深235.00m,年龄值为0.73MaBP;早更新世为灰色色系,与上新世的界线在松山反向极性带—高斯正向极性带的界面上,357.50m深,年龄值为2.48MaBP;上新世为土黄色与灰色交替色系,顶部为厚8.78m的土黄色粘土层,与下更新世底部厚25.27m的灰色粗砂和含砾粗砂层相接,界限清晰。本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的底界,完全一致。因此,它是一条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界线,可用以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2.
洪友崇 《地质通报》2009,28(1):11-15
小翅目化石是一个绝灭目,分布于德国(C2)和捷克、中亚、俄罗斯、美国(P),但在中国从来未曾发现过这个目的化石。2000年,笔者等在中国陕西铜川地区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灰绿色泥页岩中首次采到了小翅目昆虫化石。根据世界历史的参考文献,小翅目化石被发现的很少,已知报道的共有3科10属。此次所发现的有1新属和1新种Triasomiomopteris oblongata gen. et sp. nov.。属种不多,但很珍贵,有一定的重要意义,首先填补了中国小翅目化石这个领域的空白,也填补了世界中三叠世这个时代的空白,同时也打破了小翅目昆虫化石仅产于古生代晚期的说法,从而对于研究小翅目昆虫化石从二叠纪到中生代早期的演化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鸟类栖息行为是鸟类重要的生活习性,与鸟类后肢骨骼的形态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适应演化关系,而中生代鸟类栖息行为的分析推断也是古鸟类学研究的热点。文中通过对大量现生鸟类的后肢骨骼系统进行形态学对比、统计学分析,分别以后肢3块骨骼的长度变化、跗跖骨远端跖骨滑车的特征差异、第Ⅲ趾趾节长度变化规律和第Ⅲ脚爪爪弧的弧度大小为研究对象,并与其对应的栖息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将判断特征和有效变量运用于中生代鸟类栖息行为的推理中。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对中生代鸟类的栖息行为得出如下的推断:大量基干鸟类的栖息习性是以攀援为主,只有少数可以树栖生活,反鸟类的栖息习性十分接近树栖鸟类,今鸟类的栖息行为兼有树栖、地栖的习性。  相似文献   
54.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处重要的中更新世古人类遗址,先后经过4次正式发掘,除出土7枚直立人牙齿化石和60余件石制品外,还有2件骨制品和29种伴生哺乳动物化石.本文对白龙洞洞穴发育进行分析,对堆积物的粒度、磁化率、粘土矿物、氧化物和哺乳动物群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白龙洞发育起始于上新统沙坪组碳酸盐岩和下伏中元古界武当山群变质岩系不整合接触面,洞穴围岩为沙坪组砾岩、藻灰岩和生物格架灰岩;洞穴发育初期由沿不整合面渗流的裂隙水引起,之后垂直渗流为溶蚀的主要方式.洞穴堆积物主要为红色粘土,形成于北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湿润环境,堆积物充填早期气候相对较为干凉,后期逐渐转为相对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动植物资源繁盛,有利于古人类生存和活动.白龙洞古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对揭示鄂西-三峡地区中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辽西义县组发现一新的翼手龙类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君昌  张宝堃 《地质论评》2005,51(4):458-462,i0004
根据产自中国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上部、具有不完整头骨的翼手龙类骨架确立一新属新种:李氏始无齿翼龙Eopteranodon lii(gen.et sp.nov.)。从它窄长的头骨且其上、下颌尖长而没有牙齿,短的颈椎椎体上来看,显示了该翼龙与无齿翼龙类相似。始无齿翼龙的肱骨没有像其他无齿翼龙类那样具有弯曲的肱骨三角嵴,而且几乎所有的无齿翼龙类均个体较大。始无齿翼龙的个体较小,两翼展宽约为1.1m左右。腕骨没有愈合,肱骨三角嵴较平直以及第Ⅳ翼掌骨稍微长于尺骨显示了它的原始性,它代表一新的、较原始的、类似无齿翼龙的翼手龙类。  相似文献   
56.
总结中国历年来蚜虫化石研究的成果。在对存在问题,尤其是分类问题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蚜虫化石新名录  相似文献   
57.
新疆吐哈盆地地质古生物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洪友崇  梁世君 《现代地质》1995,9(4):426-440,T002
对吐哈盆地生油层的地质特点和地层划分、古气候、古生物组合进行了全面研究;根据三间房组的昆虫性质与特点,建立了“吐哈昆虫组合”,其归属于燕辽昆虫群的区系范围。文中报道了叶肢介1个新种:Pseudograpta?tuhaensiss.n.和昆虫3个新种和1个新属:Mesobaetissanjianfangensiss.n,M.maculatas.n,Tuhanectesxinjiangensisg.s.n。上述研究结果对石油勘探开发区的地层划分、时代确定及与邻区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洪友崇 《甘肃地质》1992,1(1):1-13,T000
本文记述辽西喀左沙海组昆虫化石5个属6个种,其中4个新属6个新种,系本区独特种类。这些属种为古昆虫分类提供新的资料,也为地层对比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直脉蝎蛉科(Orthophlebiidae)新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友崇  张志军 《地质通报》2004,23(8):802-808
根据已知世界上不同层位和地质时代产出的直脉蝎蛉科(Orthophlebiidae)分类的根据,本文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总结。提出新的分类方案,即保留该科下的2个属:直脉蝎蛉属(Orthophlebia)和原直脉蝎蛉属(Protorthophlebia),取消中蝎蛉属(Mesopanorpa);中蝎蛉属被取消后,Rs1至少带3支支脉的种,归入直脉蝎蛉属,Rs1仅带2支支脉的种,归入原直脉蝎蛉属;Rs1 2的共柄2倍长于Rs3 4的特征,本文不将其作为属和亚属的分类根据,具有该特征的种归入Rs1 2共柄长于Rs3 4的亚属。将Rs1 2分支早于、迟于或等于Rs3 4的特征作为亚属的分类根据,在直脉蝎蛉属和原直脉蝎蛉属下各自新建3个亚属。  相似文献   
60.
雅致柏型枝和拟节柏是我国早白垩世地层中常见的属种。在四川宣汉县七里峡剖面,原被归于“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第二岩性段”也含有上述属种。据此,笔者将产上述化石的地层时代改归早白垩世,并和邻区的苍溪组、粤东的高基坪群、鄂东的灵乡群、湖南衡阳的神宝山组、浙西的寿昌组、闵西的坂头组、山东的莱阳组进行对比。雅致柏型枝和拟节柏也是四川盆地中部、东部侏罗系与白垩系分界的重要生物标志。还探讨了Frcnelopsis—Cupressinocladus组合在华南地区的分布及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