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314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张大伟 《地质通报》2006,25(9):1013-1016
在中国油气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加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早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国家围绕青藏地区、柴达木盆地、松潘-阿坝地区、东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华北前第三系、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南黄海海域前第三系、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等开展的战略选区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就战略选区的定位、任务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未来选区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促进战略选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中国大型走滑断裂的复位研究与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金断裂和郯庐断裂是亚洲大陆上规模最大的2条晚中生代以来活动的走滑断裂带,前者可能同步错移并分隔曾经统一的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和侏罗纪箕状断陷的原型盆地,后者中段向北错移了属于扬子板块的苏北-胶东地块,北段佳(木斯)-依(兰)断裂切错了松辽与泛三江-哈巴罗夫斯克盆地,敦(化)-密(山)断裂左行错移了鸡西-七台河盆地和虎林盆地.因此,塔里木西南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评价应与柴达木盆地对比进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掩盖下的阿拉善地块可与北塔里木地块对应,在其侏罗系-白垩系陆相盆地沉积之下可能保存了古生代克拉通沉积,可作为有潜力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南黄海中部隆起带是苏北盆地建湖隆起的东向延伸,其震旦系-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为潜在的勘探目标区;郯庐断裂北段的构造复位研究,对拓宽东北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区和重新认识松辽盆地形成背景、成盆机制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3.
西沙群岛在下中新统上部、中—上中新统和上新统产三层白云岩、C、O 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3层白云岩中,除第一层 X606号样品δ~(13)C 和δ~(18)O 为负值,分别为-1.71‰和-3.17‰外,其它样品δ~(13)C 和δ~(18)O 组成相似,均为正值,δ~(13)C 在0.80‰~3.16‰之间,平均为2.24‰;δ~(18)O 在0.56‰~5.23‰之间,平均为2.56‰。表明白云岩为准同生成因,与冰川事件引起的超浓缩海水有关。根据δ~(18)O 计算的海水盐度为34.52%~39.98%,平均为36.88%,温度为-8.80℃~14.89℃,平均为1.07℃。白云岩结构、矿物组成、包裹体类型和特征研究表明,白云石在后生成岩演化过程中,遭受埋藏成岩流体和热液流体的改造。根据包裹体测定,埋藏成岩流体盐度为2.07%~6.30%,平均为4.55%,温度为58.4℃~89.4℃,平均为72.8℃,密度为1.00~1.02g/cm~3,平均为1.01g/cm~3;热液流体盐度为0.53%~6.45%,平均为3.84%,温度为103.3℃~296℃,平均为155.6℃,密度为0.95~0.98g/cm~3,平均为0.96g/cm~3。测试结果表明,热液成分与地层水成分基本相同,大致与正常海水盐度相当或微咸。这说明岩浆作用主要为热液流体提供热量,并使地层水加热循环,而没有明显的物质成分供给。  相似文献   
114.
季强  姬书安等 《地质通报》2002,21(7):363-369
记述了辽宁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一件初鸟类(Avialae)化石,其嘴里地牙,前肢明显长于后肢,尾巴由20多节尾椎组成,叉骨呈U字形,飞行羽毛超过了身体的长度。各种特征表明,新发现的初鸟类真正具有了飞行能力,代表了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又一中间环节。正式将其命名为中华神州鸟(Shenzhouroptor sinensis gen.et sp.nvo)。  相似文献   
115.
大陆碱性玄武岩中幔源宕石包体是研究大陆上地幔最直接的样品之一。尖晶石是幔源岩石包体中常见的副矿物。对其成分、平衡温度、压力及氧逸度热力学状态研究,不仅可阐明上地幔条件下尖晶石的矿物学特证,揭示它们及其寄主幔源岩石的成因,而且还可获得研究区上地幔热力学状态、物质组分、矿物相变及地幔不均一性等信息。 本文利用我国东部31个地区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类和辉石岩类包体中的16O个尖晶石探针分析资料、及所分析的共生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及单斜辉石的大量数据。采用新的较合理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作图,得到如卜结论:1 随着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其橄榄岩类残留物中的尖晶石的颜色由浅褐变为深褐色.Cr和Fe含量增加。而Al和Mg含量降院,2 碱性玄武岩中辉石类包体的尖晶石和橄榄岩类包体的尖晶石的颜鬼及成分有很大差异.说明两者成因不同 3 碱性玄武岩中幔源岩石包体内的尖晶石的主要成分是Cr、Al、Fe、Mg。Cr和Al、Fe和Mg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类质同象替代,而Fe与Al、Cr之间的替代作用是有限的。4 我国东部新生代时上地幔中,尖晶石形成的平衡温度为1100~1500°K(约827~1227℃)。其形成压力为(1.2~60) 10 Pa.但大部分尖晶石形成的平衡压力<40×10~8Pa(即  相似文献   
116.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合报道了浙江天台盆地产出的蛋化石,其中包括新建立的龟鳖化石蛋科(新科)Tesmdoolithidae ram. nov.和天台蛋属(新属)Tiantaioolithus gen. nov.,以及5个新种:Dendroolithus shuangtangensis sp. nov.,Elongatoolithus chichengshanensis sp. nov,Elongatoolithus laijiaensis sp. nov,Spheroolithus jincunensis sp. nov,Tiantaioolithus jiangi sp. nov。这批蛋化石以赤城山组出现的类型最为丰富,有长形蛋、树枝蛋、圆形蛋、龟鳖类化石蛋等;赖家组蛋化石数量少,仅见长形蛋和圆形蛋类,其时代均为晚白垩世。推测天台蛋化石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冷,受精卵不能正常孵化所致。孵化率降低,生殖链打断,可能是引起恐龙绝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7.
记述了辽宁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一件初鸟类(Avialae)化石,其嘴里无牙,前肢明显长于后肢,尾巴由20多节尾椎组成,叉骨呈U字形,飞行羽毛超过了身体的长度。各种特征表明,新发现的初鸟类真正具有了飞行能力,代表了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又一中间环节。正式将其命名为中华神州鸟(Shenzhouraptorsinensisgen.etsp.nov.)。  相似文献   
118.
浦庆余  郭克毅 《地质论评》2007,53(B08):229-232
三清山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岩体侵位定位后又经历了大约50Ma的侵蚀和剥蚀,将上覆5000m的地层搬到南北两侧的断陷盆地中,形成白垩纪红色砂岩和砂砾岩地层,花岗岩体便出露地表。又经过大约50~60Ma的构造演化和地貌演变形成了目前海拔1000~1800m的玉京峰期壮年地面和1200~1300m的怀玉山期壮年地面。至距今2.4Ma以前的上新世,在这两期古地面上曾先后发育了红色风化壳。红色风化壳的底部形成了众多的石蛋。进入更新世,随着地壳的强列抬升和气候变冷,冰冻风化、块体运动和流水侵蚀,古地面上的沟谷迅速向下侵蚀,古地面受到切割、破坏,风化壳也被侵蚀掉,形成深切峡谷、悬崖峭壁和柱、峰林立的景观,在柱、峰顶部残存着一些花岗岩石蛋。这种海拔超过1500m,相对高差超过1000m的高山地貌巍为壮观,石柱、尖峰显得十分秀丽,这就是三清山式地貌——高山尖峰地貌的特色,是提供旅人欣赏的主要花岗岩景观地貌,也是需要人们切实保护的重要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119.
广东南雄盆地的"南雄层"和"丹霞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沿用263地质队资料,将南雄红层底部出现的第Ⅰ沉积旋回划为松山组;重新厘定了南雄群的含义,阐明其间各岩石地层单位顶、底界线标志;沿用罗佛寨群;指出不必用丹霞群(组)表示南雄盆地边缘相的粗碎屑岩层,并认为丹霞盆地的丹霞组相当于南雄盆地的园圃组下段,建议南雄盆地弃用丹霞群(组)一名.在此基础上提出,粤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岩石地层序列是由松山组,南雄群(园圃组、主田组、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浓山组、古城村组)组成.  相似文献   
120.
利用钾长石粉体水热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的晶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章西焕  马鸿文  白峰 《现代地质》2007,21(3):584-590
实验研究了以钾长石粉体为原料水热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的晶化过程,确定了晶化过程的诱导期、晶化期和沸石晶体的平均生长速率。以钾长石焙烧熟料为前驱物合成13X沸石,反应混合物首先转变为铝硅酸钠(钾)凝胶,再逐步水热晶化为13X沸石;在反应物未完全转变为铝硅酸钠(钾)凝胶之前,13X沸石已开始结晶。13X沸石晶体的生成主要发生在凝胶相内部,是凝胶结构逐步趋于有序化的过程。13X沸石晶体生成是由凝胶相内的[TO4]四面体相互连接,互套构成笼状结构。推测13X沸石形成机理为:硅酸根离子和铝酸根(+铁酸根)离子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次级结构单元双六元环;双六元环进一步缩合,生成方钠石型笼;最后,方钠石型笼进一步相互联结,生成13X型沸石分子筛的硅铝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