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地震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郯庐断裂带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切穿了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控制着东部地区的构造活动。本文收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1970~2010年的地震目录,将研究区划分成1°×1°的网格,分别求出每个网格的b值,最后得出研究区b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郯庐断裂带及周边地区为低b值区,由于郯庐断裂附近的小震活动性比较弱,因此低b值可能反映了研究区内大震周期长的特征;断裂带两侧的苏鲁和大别造山带的b值分布特征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似;华北中央造山带地区为高b值区,地震大多沿断裂带分布,地震频度高。通过结合已有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发现b值的分布与岩性或介质物性参数的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研究区内的b值分布(即地震活动特征)与该地区地壳介质不均匀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朱建明  林庆涛  高晓将  高林生 《岩土力学》2016,37(12):3417-3426
目前关于临近地下室外墙影响的挡土墙空间土压力的计算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原有的平面应变条件下的理论不能满足挡土墙的长高比B/H较小时的挡土墙土压力计算要求。通过将土拱效应原理引入顾慰慈[8]建立的空间土压力计算模型,建立了考虑土拱效应的临近地下室外墙影响的空间土压力计算模型,根据挡土墙和地下室外墙的间距与土体破裂面状态的关系将该模型分为3种情况,并将各模型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域,通过在各个区域内取水平微分单元体,建立各微分单元体的水平和竖向静力平衡方程,推导出了各区相应的挡土墙空间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计算出墙背任意位置的主动土压力;并提出了空间土压力合力及其合力作用点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计算可以直观地看出挡土墙后主动土压力的空间分布,由此可以看出,当空间效应存在时,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沿墙长的分布与平面应变条件时有很大的不同,此时挡土墙两端附近区域的主动土压力远小于平面应变条件下计算出的主动土压力,同时可以看出,考虑空间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要比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位置要高,挡土墙长高比B/H越小,空间效应对主动土压力沿墙长的分布和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3.
曹永利 《地理教学》2014,(12):39-41,5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一直以来教师们都把优质课堂教学作为自己事业追求的目标。新课改要求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带来了教学观、师生观的变化,也带来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变化。本文以"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为例,阐述作者对优质地理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要求、突出地理学科特色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84.
赵琦  朱建明  李鹏 《岩土力学》2014,299(2):607-608
<正>1引言笔者拜读了发表在《岩土力学》2013年第34卷第1期上的论文"黏性土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1](以下简称文献[1]),现有以下2点望与文献[1]作者商榷:(1)文献[1]4.1中求解土压力强度时未考虑墙顶张拉裂缝高度的影响,对于黏性土而言,不考虑墙顶张拉裂缝高度的影响是不合适的。(2)文献[1]中未给出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高度的求解公式。2计算公式文献[1]给出了土性参数内摩擦角与黏聚力与  相似文献   
85.
在老矿区重新开展物探测量,往往受到许多干扰和限制,而利用以往物探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推断深部存在矿体的可能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思路。文章以河北迁安马兰庄铁矿区为例,将原有磁法数据进行化极、小波多尺度分解、上延、功率谱计算场源近似深度等处理,预测在已探明铁矿体的下方还有磁性体存在;经验证钻孔证实,深部确有厚大的磁铁矿体,为老矿山新增了地质储量,研究成果成为利用以往磁法勘探资料寻找深部厚大铁矿体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86.
祝恩阳  李晓强 《岩土力学》2018,39(1):112-122
结构性土颗粒间的胶结使试样剪切破坏最终应力比高于相应重塑土,也限制了试样剪切时体积应变的自由发挥。在考虑结构垮塌为主的结构性土统一硬化(UH)模型基础上,将应力空间中静止的临界状态线扩展为动态的移动临界状态线。据此,通过建立新的屈服面方程并修正剪胀方程,将结构性土统一硬化(UH)模型扩展为胶结结构性土统一硬化(UH)模型。相对于原模型,新模型增加了1个模型参数,即初始胶结应力,反映土颗粒之间的初始胶结作用。通过4种结构性土试验数据与模型预测对照表明:所提模型能够较合理地描述结构性土等向压缩、常规三轴排水与不排水剪切等特性。  相似文献   
87.
基于岩石摩擦滑动变形场的非均匀特征,开展了岩石蠕滑和黏滑两种形式的摩擦滑动规律研究。采用双面摩擦模型试验方法,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观测手段,分别研究了岩石蠕滑和黏滑变形过程中围岩位移场等值线、变形场非均匀统计指标、变形能密度与滑动面滑动速度演化及规律。结果表明:围岩位移场等值线分布能较好地反映滑动面阻滑特征,其中强阻滑区域的位移等值线呈弧状且分布较稀疏,弱阻滑区域的位移场等值线呈平行状且分布较密集;岩石蠕滑过程中,非均匀统计指标呈现波动增长特征,岩石黏滑过程中,非均匀统计指标呈现出突变跳跃特征。岩石蠕滑过程中不同区域的滑动速度均呈加速与减速滑动的交替状态,滑动面上各点滑动趋势不同;岩石黏滑过程中不同区域的滑动速度均出现突变。岩石蠕滑过程中不同区域上的变形能密度均处于积累与释放的波动状态,岩石黏滑过程中不同区域变形能密度产生突变。  相似文献   
88.
高烈度艰险山区跨断层隧道减震层减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高烈度艰险山区跨断层隧道的减震性能,依托丽香铁路蒙古哨隧道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对跨断层隧道施设减震层不同模式的减震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减震层施设于初支与围岩间,其横向位移减小4.17%、竖向位移减小14.32%、最大主应力减小47.89%、最小主应力减小25.93%、最大剪切应力减小27.74%、最小安全系数提高34.62%~59.40%;减震层施设于初支与二衬间,其横向位移减小3.72%、竖向位移减小7.73%、最大主应力减小16.11%、最小主应力减小20.21%、最大剪切应力减小20.73%、最小安全系数提高0.04%~28.38%;减震层施设于初支与围岩间的减震效果优于施设于初支与二衬间。研究成果对于跨断层隧道的减震设计及减震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张立维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637-1642
高层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倒塌状况,严重影响人身安全,因此高层建筑物地震安全防护距离的预测至关重要。设计以基础数据库为核心的高层建筑物地震安全防护距离预测系统,通过高层建筑物基本信息系统采集高层建筑物高度、宽度、结构类型等基本数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到震害数据库系统中;地震危害模型分析系统依据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这些建筑物基本信息,分析地震危险性后,通过研究地震时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水平、底部及顶部先接触地面三种落地状态情况下,计算得到薄弱层和薄弱层上部结构高度的安全防护距离。实验验证在人工地震波作用下,利用该预测系统可有效获取实验小区高层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界定示意图,且其能够准确分析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物晃动时"飞石"安全距离,以及三种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物地震安全防护距离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范围,其预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90.
利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金刚石(100)表面不同氢吸附密度的平衡态几何结构和态密度.结果表明对于2×1构型,在平行和垂直表面两个方向上发生弛豫,而1×1构型仅在垂直表面方向上发生弛豫.另外,清洁2×1,2×1 ∶0.5H和1×1 ∶1.5H表面,带隙中存在空表面态;而对于1×1 ∶2H和2×1 ∶H两种表面结构,空表面态上移进入导带,带隙中不存在表面态.结合电荷密度分布,探讨了金刚石(100)不同构型和氢吸附密度表面的表面态诱发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