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53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75篇
地质学   2076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渤海湾盆地北部主要包括黄骅坳陷、沧县隆起、冀中坳陷和下辽河坳陷,区内奥陶系厚 6 0 0~ 80 0m,主要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下奥陶统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中奥陶统分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上统缺失。其中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段和上段。早奥陶世冶里期和亮甲山期,本区以局限海环境为主,其内散布着一些潮坪和滩。中奥陶世,本区岩相古地理面貌变化旋回极为明显,下马家沟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以局限海为主;上马家沟期早期又是潮坪广布,晚期以开阔海为主;峰峰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又以开阔海为主。在奥陶纪,本区经历了 4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其中上马家沟期晚期是本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台的最大海侵期。  相似文献   
42.
南天山西段古生代火山岩Ar-Ar年龄新资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新近采自中国南天山西段志留-泥盆系乌帕塔尔坎群中的安山岩样品和石炭-二叠纪康克林组上部英安岩角砾样品的全岩Ar-Ar定年测试,乌帕塔尔坎群安山岩的坪年龄为427.70±0.60 Ma,等时年龄为426.96±4.57 Ma; 康克林组上部的英安岩角砾的坪年龄为288.16±0.40 Ma,等时年龄为289.18±2.02 Ma.测试结果为研究中国南天山(西段)古生代造山带的构造体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
滨里海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里海盆地内充填了巨厚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物。在剖面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组合,即盐下层系、含盐层系和盐上层系。盐下层系为下古生界-下二叠统,包括巨厚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在泥盆纪-早二叠世,滨里海盆地周缘广大地区普遍发育碳酸盐岩,在许多古隆起上还发育生物礁体,说明这一时期盆地的滨、浅海地带具有浅、清、暖的沉积环境,盆外陆源碎屑供应较少。含盐层系为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早二叠世中-后期由于持续构造抬升,盆地气候变得干旱,海水变浅,潮上带蒸发环境发育,以致这一时期广泛发育盐类沉积,形成含盐层系,主要由盐岩和硬石膏层构成,并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盐丘构造。盐上层系为上二叠统-第四系。晚二叠世-三叠纪盆地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为浅海陆棚环境,局部为海陆过渡三角洲相。侏罗纪-白垩纪在总的浅海陆棚环境下,盆地不同地区也形成了湖泊和瀉湖环境。晚二叠世以后形成的盐上层系沉积,主要为碎屑岩,在局部地区有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44.
陕北新庄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一般河道砂体的正粒序性决定了其下部物性条件优于上部,但新庄地区长2油层组河道砂体的物性特征截然相反,而是中上部物性条件好,下部物性条件普遍差。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等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造成其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压实、胶结、次生加大等作用。指出河道边滩砂体中上部储层为该区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45.
地气的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子勇  陶澍 《地学前缘》2003,10(1):249-255
根据地球内部气体 (地气 )的释放特征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文中提出了地气的宏观效应及地气的微观效应的概念。地气的宏观效应主要是由地球内部大量气体的突然释放所引起 ,它具有突发性、宏观性及难于研究的特点。地气宏观效应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火山爆发、地震前后排气及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及自然现象等。地气的微观效应则是由地球内部气体持续微观释放所引起 ,它具有普遍性、微观性及可研究的特点。地气的微观排放及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远距离迁移是地气微观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地气的微观排放对于研究温室气体及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而研究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远距离迁移现象对于石油、金属矿的勘探以及在环境研究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地气宏观效应及地气微观效应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6.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泌阳凹陷油气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发现在差异抬升过程中,深凹源岩区抬升幅度小,凹陷四周圈闭发育区抬升幅度大,差异抬升运动导致源岩和圈闭之间的势能差急剧增大,从而促使油气大规模沿砂体向圈闭充注,这一过程类似于水泵抽水的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油气泵吸作用和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概念及机理,并以泌阳凹陷为例讨论了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及油气差异泵吸作用对油气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影响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势能梯度、通道质量和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泌阳凹陷油气分布总体上受成藏运聚系统的控制,在各运聚系统内油气分布受油气差异泵吸作用的控制,其中势能梯度、泵源配置及油气运移距离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在每一个大泵(复合泵)内部,通道质量差异是影响油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中国西北叠合盆地的主要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了中国西北地区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的主要特征 ,研究表明 ,在中国西北叠合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 ,构造变革和构造耦合起着主导作用。构造变革包括大地构造格局的转变、沉积区和剥蚀区的转换、盆地类型的转换、大型区域性不整合的出现以及发生盆地构造反转等 ,这种构造变革具有多期性。叠合盆地构造耦合的方式主要涉及深部和浅部构造的耦合和盆山耦合等。盆山转换、盆山过渡带深部浅部构造的耦合、盆地沉降与造山带隆升耦合以及不同方向构造的耦合 ,反映了盆山耦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构造的分层性、分带性、分段性、交叉性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多变性 ,喜马拉雅运动对于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最后的构造改造以及构造定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8.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为例,探讨了应用水平井和露头资料及标点过程(示性点过程)方法进行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研究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的定量结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坪桥水平井区三角洲分流河道单砂体宽度一般为40~100m左右。砂体结构呈两种模式,其一为“迷宫状”,砂体离散地分布于湖相泥岩中,其二为“拼合板状”,多个砂体在侧向上叠置而形成连片分布的砂体,但部分单砂体间可被泥质或钙质薄层侧积层所隔挡。应用水平井资料和露头资料,可有效地提取三维建模所必须的地质统计学参数。研究表明,采用标点过程方法,可建立符合地质实际的沉积微相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49.
在甘肃省酒西盆地青南凹陷柳沟庄-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及中沟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发育一套地震事件沉积物,是一套含微裂缝或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震积特征的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组合.本区震积作用及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及其伴生构造、重荷模及伴生构造、脆性和塑性两类沉积物相间的滑塌变形作用及滑塌岩、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及泄水构造、层内阶梯状断层及地裂缝.柳沟庄-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填补了本区震积岩研究的空白,反映了本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可以推测其影响范围可能还会波及青南凹陷的其他地区,也有望在酒西盆地类似环境的其他凹陷发现震积岩,开辟震积岩研究的新领域.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同样表明,青南凹陷青西Ⅰ号同生断裂带及509断阶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正是本区早白垩世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为本区震积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在甘肃省酒西盆地青南凹陷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及中沟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发育一套地震事件沉积物,是一套含微裂缝或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震积特征的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组合。本区震积作用及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及其伴生构造、重荷模及伴生构造、脆性和塑性两类沉积物相间的滑塌变形作用及滑塌岩、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及泄水构造、层内阶梯状断层及地裂缝。柳沟庄一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填补了本区震积岩研究的空白,反映了本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可以推测其影响范围可能还会波及青南凹陷的其他地区,也有望在酒西盆地类似环境的其他凹陷发现震积岩,开辟震积岩研究的新领域。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同样表明,青南凹陷青西I号同生断裂带及509断阶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正是本区早白垩世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为本区震积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