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90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桂东北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桂东北姑婆山地区的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的形貌、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产物;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说明它们属钾玄岩系列,其源岩具OIB型微量元素特征;包体与寄主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的相同性,排除了来源于深部固体岩石熔融残留体或浅部围岩捕虏体的可能性,而两种岩石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在岩石结构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方面的明显差别性,又排除了同源包体或析离体、堆积体的可能性。里松花岗岩在很多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上都介于里松暗色包体和姑婆山主体花岗岩之间,里松暗色包体的总体特征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是里松暗色包体岩浆与姑婆山主体花岗岩岩浆发生混合时不完全混合的残留物。  相似文献   
752.
江南造山带上产出有大量金矿,但其成因存在争议,为厘清其成因,对该造山带上的正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正冲金矿的流体包裹体有含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其中富CO2包裹体与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但盐度不同,说明流体不混溶可能导致了...  相似文献   
753.
采用Ba型、H型和Cs型三步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海洋沉积物中孔隙水的氯进行了分离和提纯。氯的回收率达99.6%,能满足氯同位素质谱测定的需要。氯同位素的测量采用基于Cs2Cl^+离子的高精度正热电离质谱法,对ISL354NaCI标准物质的多次测量结果为”CI/”CI=0.319130±0.000029,对一个南海海底沉积物中孔隙水的多次测量结果为^37CI/^35CI=0.319144±0.000043,表明此方法的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可用于海洋沉积物中孔隙水的氯同位素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754.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重晶石晶体中的晶须状FeS2-Fe(Ni、Co)S2,有直杆(线)状、串珠状、顶珠状、藕节状、蒲棒状、分枝状等多种形貌,许多晶须有二、三次加粗现象,有部分加厚产物已生长成了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并且从重晶石晶体中心向边缘呈现出藕节状、蒲棒状组合→串珠状、顶珠状组合→直杆(线)状为主的变化规律。根据晶须生长理论,结合地质环境和矿区热液活动特点,就耿庄晶须的生长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本区隐爆作用、热液沸腾作用与晶须生长有密切关系。耿庄晶须早期以VLS机制生长为主,晚期则转变为VS机制生长;晶须形貌和成分随时间呈现规律性变化,对地质环境非常敏感。反映出形成时宏观条件的一致性和微观条件的差异性,是研究地质环境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55.
表面能量非均质性是影响固体材料表界面行为的重要属性,基于低温气体吸附等温线的分子探针方法是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定量表征该属性的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的三种常用计算方法:规则化方法、密度泛函理论及微分等温线加和(DIS)法。作为应用实例,使用规则化方法和DIS方法对合成的Schwertmanite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其表面存在三种不同的能量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规则化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样品,但只能给出吸附能曲线而不能精确表征表面能量区域;函数方法虽然比较精确,但表征值不能处理复杂表面;DIS方法虽能精确表征,但计算却较为繁琐。三种方法可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756.
对国内外32个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之间差值(Δt)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36;峰度系数CKU=2.99);年龄差(Δt)既呈正值又有负值,其均值为2.08Ma;相对年龄差(Rt)小于5%。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tZr)对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8),回归系数接近l(α=1.003)的线性回归方程(tRb =1.003tZr +1.258)。这些统计特征表明,从总体来看,花岗岩体的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与锆石U-Pb定年测定结果是一致的,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是成熟、可信的,同时也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代表结晶年龄而不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7.
与原始岩浆组成 (δ1 8O=8.36× 1 0 - 3)相比 ,铜厂花岗闪长斑岩的氧同位素在纵向上存在着 3个特征区段 :1中段 (标高 0~ 80 m之间 )样品接近原始岩浆1 8O值 ;2上段 :在此之上的样品 δ1 8O值变化区间很大 ( 5.4 3~ 1 0 .86)× 1 0 - 3 ,有富集 1 8O的 ,也有亏损 1 8O的 ;3下段 :标高在 0 m以下深部未 /弱蚀变斑岩样品的δ1 8O值均一 ,亏损1 8O,集中在 ( 6.8± 0 .5)× 1 0 - 3范围内。研究表明 ,这种现象是岩浆流体、深部非岩浆流体和浅部大气降水等 3种不同来源的热液流体在不同温度、水 /岩比环境下发生水岩交换综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758.
赣北阳储岭大型斑岩型钨钼矿床地处江南造山带东部九岭-障公山隆起带,是江南钨矿带典型的斑岩型白钨矿矿床。钨钼矿体主要发育于二长花岗斑岩内,少量发育于花岗闪长岩和爆破角砾岩中。矿体以脉状、网脉状、似层状、透镜状、星点状产出。前人针对阳储岭矿床已开展全岩Rb-Sr法、全岩K-Ar法、锆石U-Pb法、辉钼矿Re-Os法等诸多定年工作,但因“过剩Ar”的存在、后期热事件扰动和高U花岗岩中锆石发生蜕晶化等原因,导致成岩年龄结果及解释仍存在争议。文章选取与成矿相关的二长花岗斑岩开展了独居石和金红石原位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分析,以精确厘定成矿岩体的侵位年龄。研究表明,独居石年龄为(146.06±0.61)Ma(MSWD=10.2),金红石年龄为(150.20±2.60)Ma(MSWD=1.13)。此外,独居石是开展高U成钨岩体定年的有力对象,独居石年龄与前人发表的高精度辉钼矿Re-Os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独居石年龄可更准确地代表矿床的成矿岩体年龄。阳储岭矿床所处的江南钨矿带内的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可分为中侏罗世(约162 Ma)、晚侏罗世(150~135 Ma)和早白垩世(135~12...  相似文献   
759.
准噶尔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记录了古亚洲洋演化的关键阶段,是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但其时代划分及地层对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地质事件和烃源岩成因及分布规律的认识。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已经发表的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工作,以碎屑锆石年龄和生物地层数据为依据,结合沉积演化特征,厘定并提出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划分和对比的新方案。芦草沟组、平地泉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均形成于乌拉尔世(Cisuralian,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Sakmar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风城组时代跨越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石人子沟组、塔什库拉组和乌拉泊组下部形成于晚石炭世;盆地内很可能缺失空谷阶(Kungurian)至瓜达鲁普统(Guadalupian)大部分沉积。新的地层对比框架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时代归属的认识,为建立统一的全盆地沉积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案。  相似文献   
760.
近期在江西九瑞矿集区朗君山地区通过钻探获取了新鲜的第三纪火山岩样品,本文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火山岩样品均为玄武岩,可明显分为两个喷发旋回,主要组成矿物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并有少量的磷灰石和铁钛氧化物等矿物。根据其矿物成分特征判断,早期旋回的玄武岩属于钾玄岩系列,晚期旋回的玄武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对比两套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可以发现,早期玄武岩岩浆朝着富钙富锰和贫铝贫碱的方向演化,而晚期玄武岩岩浆则朝着富钛富锰和贫铝贫钙贫铬的方向演化。早期旋回玄武岩中斜长石斑晶发育反环带和韵律环带,辉石斑晶中发育正环带、反环带和韵律环带,且基质中斜长石普遍被碱性长石所交代,推测早期喷发的岩浆遭受过多次岩浆混合作用。早期旋回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形成的温度为1124~1157℃,压力为1.23~1.42GPa,相应深度为41~47km,表明这套玄武岩可能是由相对原始岩浆上升到较浅部位分异形成的。根据单斜辉石F1-F2图解和Ti O2-Al Z图解判断,该区玄武岩具有明显的与弧有关的构造环境特征,推测应为弧后拉张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