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1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90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赣南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底部的玄武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72.6~175.6Ma),其Pb,Nd,Sr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h/^206Ph)i=17.872~18.653,(^207Pb/^204Pb)i=15.434~16.131,(^208pb/^204pb)i=37.837~39.194),中等的εNd(t)(-0.4~+1.1,平均值为0.1)及较高的ISr(0.70835~0.71115)。玄武岩在Ph-Ph图解上均投影于NHRL上方,A7/4Pb值为0.19—61.7(平均值为22.1),AS/4Pb值为59.2~101.5(平均值为71.03),△Sr值为80.0~111.5(平均值为91.5),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Nd,Sr-Ph,Nd-Pb和Pb-Pb相关特征,判明赣南玄武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M)和EMⅡ型富集地幔端元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EMⅡ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分别为58%~64%和42%~36%。赣南地区呈东西向展布的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带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一起重要伸展构造事件。根据Ph-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推测赣南中生代地幔源区中的EMⅡ富集地幔端元组分可能源自冈瓦纳古陆。  相似文献   
812.
华仁民 《矿床地质》1998,17(Z6):977-980
热液矿床与地热系统之间的联系一直为矿床工作者所关注。最近几十年的研究已有力地证明:所有的热液矿床都是地热系统的产物,因此可以把热液矿床看作一定构造背景中的古地热系统。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运用研究现代地热系统的思路和方法来研究热液矿床,有可能开拓矿床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13.
顾连兴  张文兰 《矿物学报》1998,18(2):126-129
在安徽省马山矿区的硫化物矿石中,黄铁矿与磁铁矿呈后成合晶交代磁黄铁矿的结构,是成矿系统物理化学条件向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铁矿三相点演化的产物。系统经过三相点的几率甚小,因而这种结构在矿石中十分少见。  相似文献   
814.
苏州花岗岩的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汝成  沈渭洲 《矿物学报》1998,18(3):303-308
本文根据钻孔样品对苏州花岗岩主侵入阶段岩石作了较详细的氧同位素研究。内部相岩石全岩、石英与长石的δ18O值变化小,石英和长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处于同位素平衡状态,在δ18OQ-δ18Of图上分布于一个很小区域内,表明内部相岩石并未受到雨水热液作用影响;而边缘相岩石的全岩δ18O变化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处于极端不平衡状态,在δ18OQ-δ18Of图上,呈近乎垂直状态分布,表明已受到雨水热液作用的显著影响。强烈的水一岩交换作用还导致了Nb、Ta、Zr、Hf、Th等稀有元素在边缘相的矿化作用。本文还对苏州花岗岩的源区物质特征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15.
华仁民  胡金化 《地球化学》1998,27(2):187-195
根据紫金山矿床不同位置和深度的蚀变岩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以及流体氢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测量数据,讨论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及运移-反应机制。认为该矿床主要由大气降水的环流形成。  相似文献   
816.
山西耿庄金矿FeS2-Fe(Ni,Co)S2晶须的发现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重晶石晶体中大量晶须构成了明显的环带状。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研究了晶须的物理性质、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晶须属FeS2-Fe(Ni,Co)S2类质同象系列。根据地质背景,结合同位素、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和包裹体研究成果等,讨论了FeS2-Fe(Ni,Co)S2系列晶须的成因,认为耿庄FeS2-Fe(Ni,Co)S2系列晶须是在浅成、低温条件下由幔源岩浆期后热液和大气水热液经沸腾和混合作用形成;晶须结晶的溶液饱和度低于临界过饱和度,晶须形成后经历了二次加厚过程。深入研究晶须生长原理和条件,对进一步了解耿庄成矿热液的演化和相关环境有实际意义,同时对研究矿物形貌与生长环境条件的相关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17.
张家口下花园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灰质页岩热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烃源岩的有机质热演化普遍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张家口下花园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和灰质页岩的Rb仅有0.38-0.6%,处于低成熟阶段,是系统研究中上元古界地层的生烃模式及有机质热演化特征的较理想模拟实验样品。本次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温度在275℃以前(R0<0.80%)为低成熟阶段,275℃-350℃(R0为0.8-1.32%)为成熟阶段;其中325℃(R0为1.16%)为生油高峰,350℃(R0为1.32%)为轻质油高峰,350℃-410℃(R0为1.32-2.0%)为高成熟阶段,410℃以后(R0>2.0%)为过成熟阶段。随着温度升高,生成的烃类和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逐渐变重,验证了δ^13C存在温阶效用。在过成熟阶段,可溶有机质亦发生了芳核的缩聚反应,使芳烃含量减少,大分子的沥青质含量增多。可溶有机质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有“逆转”现象,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出现了双主峰,高碳数部位出现了奇偶优势等特征。当Rb>0.81%以后,同一温度点为Rb%>R0%。无水与加水模拟实验对比表明,加水实验的液态烃产率高,液态烃中重组分相对含量多,说明无水实验中热裂解反应强烈,而加水实验更接近地层热演化条件。  相似文献   
818.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富硅、贫钙、贫铝,属偏碱性花岗岩,围岩为含榴辉岩包体的超高压副片麻岩。变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多在(100-200)×10^-6,具有较大的负铕异常,其原岩应为壳源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变质花岗岩原岩与古造山作用有关。变质花岗岩中存在大量由岩浆型内核和变生型边缘构成的变质增生锆石。结合锆石U-Pb年龄资料认为,变质花岗岩应由古老花岗岩变质形成,而不是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部分地壳岩石重熔的产物。岩石中有富锰和贫锰两种石榴子石,通过富锰石榴子石-黑云母、贫锰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等矿物对的温压计算可知变质花岗岩在400-500℃、0.6-0.8GPa条件下经历过变质作用。但几种间接证据反映出变质花岗岩可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19.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是一个规模大、品位低、并具有细脉浸染和蚀变特征的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上石炭含碳碎屑岩建造中,矿化受构造破碎带的严格控制。组成矿石的基本矿物为硫化物、石英和方解石。金不均匀地分布于硫化物内。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加热的循环地下水。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10-210℃范围内。成矿物质来源较复杂,既有赋矿地层的提供,又有来自下伏的碳酸岩盐和中基性火山岩,同时也有深部物质的参与。该矿床地质背景、赋矿岩石、矿化形式、矿物组合、元素组合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均与邻国的穆龙套型金矿床具有可对比性,但也有其明显的特殊性-低温成矿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820.
为进一步阐明长英质隐爆角砾岩的成因及其气热溶浸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文章对闽北570有赣南6722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的矿石矿物,蚀变围岩,基底岩石的氧,氢,硫,碳,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主成矿期和矿后期有大气降水成分的外来水混合加入成矿流体;(2)蚀变流纹岩和蚀变花岗岩的水-岩氧原子质量比值(分别为0.21和0.26)为隐爆角砾碉的岩浆-外来水混合爆发模式提供了佐证;(3)成矿流体中的矿化剂组分(CO3^-2 ,HCO3^-,HS^-等)主要来自壳幔深部。(4)成矿物质不仅与赋矿主岩(火山岩)有关,而且部分来自基底岩石(花岗岩和变质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