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对国内外32个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之间差值(Δt)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36;峰度系数CKU=2.99);年龄差(Δt)既呈正值又有负值,其均值为2.08Ma;相对年龄差(Rt)小于5%。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tZr)对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8),回归系数接近l(α=1.003)的线性回归方程(tRb =1.003tZr +1.258)。这些统计特征表明,从总体来看,花岗岩体的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与锆石U-Pb定年测定结果是一致的,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方法是成熟、可信的,同时也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代表结晶年龄而不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2.
华夏地块显生宙的变质作用期次和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华夏地块主要存在四期变质作用。加里东期变质作用呈北东向展布于华夏的大部分地区,变质作用可达麻粒岩相,且麻粒岩断续分布平行于造山带,此期变质作用是在挤压造山构造背景下发生,很可能与扬子地块向冈瓦那大陆北缘聚合–碰撞,造成大陆边缘沉积物变形–变质有关。根据粤东梅县片麻岩和兴宁混合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邻区独居石U–Pb年代学的研究,海西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260~280 Ma,年轻于欧洲典型的海西期造山时代。华夏地块的海西期变质作用分布局限,它们可能形成于拉张构造背景。印支期变质岩在华夏有较广泛的分布,西南端大容山—十万大山的印支期变质作用可达麻粒岩相,其他地区的变质作用具有中低压相系的特征,记录了造山后期伸展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指示华夏中部粤中地区的印支期变质作用发生在231~232 Ma。燕山期变质岩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台湾中央山脉,显示了双变质带的特点,表明与太平洋板块向东南沿海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从印支期到燕山期,变质带的方向发生了转变,说明影响华夏地块变质作用的构造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