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植被覆盖率的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综述了应用遥感技术估算植被覆盖率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植被覆盖率估算中的几个影响因素,给出了未来研究植被覆盖率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2.
建立区域成矿系列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利用成矿系列来进行成矿预测。成矿系列具有明确找矿方向的作用,在具体找矿靶区预测时,结合区域物、化探和矿化、蚀变等找矿标志可以起到更为有交的预测效果。本文利用已经建立的区域成矿系列,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矿化、蚀变分带,对延边金苍地区进行了金矿成矿预测,提出了新的预测区。通过成矿预测工作,认为以成矿系列为理论基础进行成矿预测时,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区域成矿系列预测体系和预测靶区评价体系,其中分析多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时空分布是其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3.
大兴安岭地区银矿床中银矿物的矿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银成矿区,在所发现的十多个银矿床中,银主要呈独立银矿物形式产出。大兴安岭地区银矿床中已发现近40种独立银矿物和几种未定名的银矿物,这些银矿物在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成因类型,不同物质组分、不同温压条件的银矿床中均表现为低温后期成矿的特点,温度是控制银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4.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锰矿物的矿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出现的锰矿物主要为软锰矿、水锰矿、六方锰矿、锰铅矿、锰钾矿、菱锰矿、铁菱锰矿及锰方解石。解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离子吸附状态的形式赋存于地表锰铅矿和锰钾矿中;而软锰矿、六方锰矿、锰铅矿、锰钾矿等锰的氧化物和锰的氢氧化物是原生锰碳酸盐矿物的氧化分解而形成的,而水锰矿可能为热液形成;菱锰矿等原生锰的碳酸盐类矿物形成于后期热液阶段。  相似文献   
75.
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东北基性岩脉以 K2 O/ Na2 O<1,K2 O+Na2 O在 3.0 3~ 5 .5 7之间为特征 ,属陆内拉斑玄武岩系列 ,部分煌斑岩属于碱性系列。岩石富 L REE,δEu负异常不明显 ,其形成主要受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制约。岩石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富集地幔 (EMII型 )洋岛玄武岩 (OIB)特征 ,富集 Nd,P,Cs,而 K,Rb,Sr,U,Th等富集程度不明显 ,Ta,Nb略有富集。湘东北的北部地区基性岩脉虽表现出 Ta,Nb,Ti亏损 ,但 L IL E并不富集 ,可能反映地壳混染程度的增强 ,基性岩脉的特质组成与湘东南玄武岩类岩石基本一致。推测两者应具有同一个地幔源区。依据侵入关系和区域对比 ,认为湘东北基性岩脉的形成是早白垩世以后晚燕山期岩石圈拉张 -减薄作用产物 ,湘东北基性岩脉所处的构造环境应属于整个湘东南岩石圈伸展 -减薄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6.
高保真地震数据采集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秋  孙建国 《吉林地质》2002,21(1):104-109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对数据的保真度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从震源激发、波的传播、仪器的接收和记录出发,详细分析了各个部分对保真度的影响,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胶西北两类金矿床暗色脉岩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西北部金矿床化过程伴生的暗色脉岩是以煌斑岩为主的钾玄岩-高钾钙碱性岩。详细研究其两类代表性矿床的脉岩内碳酸盐碳、氧内位素和全岩氧同位素发现,石英脉岩型矿床的δ^18OSMOW,方解石为10.2‰-11.6‰、δ^13CPDB,方解石=-3.5‰、δ^18OSMOW,全岩为5.8‰-6.6‰,蚀变岩型矿床的δ^18OSMOW,方解石为7.18‰-8.66‰、δ^13OSMOW,全岩为6.9‰-10.6‰。通过对源区的δ^13CPDB、δ^18OSMOW特征和同位素效应与就位环境关系的讨论,初步认为:两类矿床的暗色脉岩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初始岩浆来源于洋壳俯冲提供流体与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富集地幔。两类矿区暗色岩的碳、氧同位素体系的相对独立性与岩浆演化过程就位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8.
海城滑石矿田成矿地球化学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域滑石矿矿石质量高,可满足各种工业用途的要求。微量元素含量、包裹体测量、同位素等资料表明矿田成矿物质镁、硅主要来自近矿围岩,成矿热液来自区域变质作用。据稀土元素分馏特征,滑石的成矿时代大约为早元古代末。在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强应力作用,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高盐度热液使围岩中的菱镁矿被交代而生成滑石,而白云石很少参与滑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9.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发育2套火山岩,分布在下白垩统营城组下部和上侏罗统火石岭组中上部。东岭地区营城组为酸性岩,岩相以爆发相为主,占73%;火石岭组为中基性岩,可分为上下两段,岩相以喷溢相为主(上段占67%,下段占59%)。酸性岩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透镜状、丘状反射特征,顶面为中强反射,内部为中强或弱反射,低频、杂乱、断续分布,具有明显的穿时现象。中基性岩在地震剖面表现为眼球状、丘状反射特征,顶部为强反射,与围岩呈超覆关系,内部为弱反射、蠕虫状、杂乱、低频、断续反射。利用拟声波曲线反演方法识别火山岩,其结果表明东岭地区火石岭组火山岩厚度受断层F1控制,在F1东侧薄,西侧厚,在SN109井区域最厚。利用构造趋势面分析和三维体切片技术可识别火山机构的火山锥。在东岭地区火石岭组发现2个火山锥发育区(以中部区域为主),该区火山锥面积为56 km2,最大幅度为547 m。利用倾角属性方法结合火山机构物理模型可识别出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波形分类方法可识别爆发相和喷溢相,结合两种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出火山岩相;其结果表明东岭地区火石岭组在中部区域喷溢相上部亚相和火山通道相发育。火山锥发育的区域是火山岩储层厚度发育的区域,同时岩相预测结果表明该区也是储层物性好的区域,所以东岭地区中部火山岩是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80.
裂缝是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因此对裂缝的研究是火山岩油气藏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针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火山岩裂缝储层,从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中挖掘出裂缝研究的有用参数,结合地质资料对该区内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裂缝的发育与岩性、岩相的关系及长岭地区裂缝发育的空间分布规律,这对后期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