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3 毫秒
31.
为提供长春硬塑状态老黏性土可靠的地基承载力依据,探讨适宜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采用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对长春老黏性土进行了测试研究,获取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6~425 kPa)、静力触探锥尖阻力(1.9~3.3 MPa)、天然孔隙比(0.63~0.72)和液性指数(0.02~0.25)等试验数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线性相关,并与天然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线性相关的结论。据此,提出了根据静力触探锥尖阻力计算长春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总结出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指标确定长春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数据表。  相似文献   
32.
强度折减法在评价边坡稳定性时不需要假设和搜索临界滑裂面,相对于其它方法具有一定优势,但失稳判据尚无明 确标准。滑移线场理论(SLFT) 可以计算得到的极限状态下的边坡坡面曲线(简称极限坡面曲线),已有研究表明极限坡 面曲线与边坡坡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判断边坡稳定性。基于该结论提出一种边坡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不同折减系数计 算得到不同的强度参数,因此滑移线场理论计算得到的极限坡面曲线将发生变化,当极限坡面曲线与边坡坡面在坡底相离 时,判断边坡为稳定状态;当极限坡面曲线与边坡坡面相交于坡脚时,判断边坡为极限平衡状态;当极限坡面曲线与边坡 坡面相交时,判断边坡为失稳状态。对标准边坡考题的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失稳判据收敛性较好,安全系数计算结果与 标准答案和已有失稳判据分析结论相差较小;传统失稳判据收敛指标的确定没有明确标准,当位移突变曲线光滑时很难找 到突变点,很难准确计算对应的安全系数,更重要的是传统失稳判据判断边坡极限状态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提出 的失稳判据可以实现失稳判据的客观标准化;确定的临界滑裂面形状以及在边坡中的位置都与标准答案基本一致,提出的 失稳判据适用于强度折减法。  相似文献   
33.
寒冷地区的支挡式结构,极易受水平冻胀力的影响,过大的水平冻胀力容易造成支护结构变形、出现裂缝、支护体错断甚至整体倾倒,严重威胁支护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因此研究寒区支挡式结构水平冻胀力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水平冻胀力的产生、影响因素、分布模式、取值大小、计算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等诸多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水平冻胀力的大小及其分布形态受土质类型、土颗粒大小、土体分散性、土内所含矿物成分、土体温度、土体含水量、外界水源补给以及支护结构特征等多因素影响;水平冻胀力存在多种分布模式,对不同分布模式应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而且各计算公式均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在实际工程中,若要减弱水平冻胀力的影响,可采取换填土质、加强保温、隔水排水、使用物理化学试剂或多方法综合使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34.
降解有机质的电产甲烷(electromethanogenesis)技术在生物能(CH4)的生产、废水处理、地下水和土壤(及沉积物)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寻找简捷的方法获取高活性的生物阴极是该技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最有应用潜力的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为反应器,对以葡萄糖为可发酵物质代表的SCMMEC阴极上生物膜的评估表明,可利用SCMMEC处理含葡萄糖的废水来富集电活性生物阴极。当外压为0.8V时,富集的2个生物阴极的电流密度可分别达到0.59A/m~2和0.62A/m~2。但该法获得的生物阴极活性仍然比较低,是阴阳极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进一步的介体影响评估表明,生物阴极的电活性不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电子介体的影响。在低剂量缓冲盐(6 mmol/L的磷酸盐)下的长期运行显示,0.8V外压下生物阴极的活性在62d和153d时持平,到275d时已有明显下降。长期直流通电单向极化导致的离子浓缩,甚至盐沉积,可能是生物阴极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老黏性土工程实践经验较多,根据其他省市地区的成熟经验,用数理统计法确定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可根据土的室内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孔隙比、液性指数查表求得,还可根据原位测试静力触探指标和标准贯入试验指标确定.本次试验利用这些成熟经验,通过分析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指标与静载试验测得的地基承载力的对应关系,总结出用土工试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静探指标计算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和经验表.  相似文献   
36.
地下磁共振响应特征与超前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矿井和隧道内)超前探测灾害水源是磁共振测深(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方法应用的新领域,在地球物理方法中是一个难题.本文在地面磁共振探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地下全空间模型,推导直立线圈的磁共振响应信号表达式,对比国际标准模型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引入旋转系数矩阵,计算任意地磁场方向和线圈方向的激发场垂直分量.研究了磁共振响应信号与线圈法向偏角和倾角的关系,指出当线圈法向方向垂直于地磁场方向时,磁共振响应信号最大.同时,研究表明磁共振超前探测距离与激发脉冲矩和接收灵敏度紧密相关,激发脉冲矩越大,接收灵敏度越高,则超前探测距离越大,但存在极限距离.在地下线圈尺寸受限的情况下,为使检测信号灵敏度为5 nV时,超前探测距离达到30 m,提出了边长2 m线圈的匝数优化方案,共圈模式最少需要100匝,分离线圈模式最少需要10匝发射线圈和160匝接收线圈.仿真模型试验结果证明,随着噪声水平增大,磁共振超前探测距离和反演分辨率均减小.泽雅隧道探测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地下空间磁共振理论在矿井和隧道环境中进行超前探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基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利用最新实测的航空重磁综合测量数据, 结合野外踏勘与物性测量结果, 采用化极、向上延拓、垂向导数等场源分离或异常提取技术, 研究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及周边不同类型岩浆岩的重磁异常响应, 圈定了其空间分布范围, 揭示了区域岩浆岩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研究区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迥然不同的航磁异常特征; 本次采用的突出局部重磁异常的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有效识别酸性、中酸性、中基性等岩浆岩; 本次系统圈定了具有地质意义的岩浆岩百余处, 多数岩浆岩沿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及其两侧分布, 尤以断裂交汇部位最为发育, 说明断裂对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航空重磁揭示研究区发育较大规模的隐伏中基性火山岩, 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火山岩盆地油气藏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38.
利用核主成分(KPCA)较强的非线性特征提取能力对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及光谱特征提取,将特征信息作为支持向量机(SVM)建模样本的观测数据,建立KPCA-SVM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研究区岩石氧化物百分含量反演。同时,依据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提出的QAPF火成岩分类方案对区内火成岩进行了岩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KPCA降维后的高光谱数据反演氧化物含量的效果良好;而基于QAPF模型的火成岩划分结果也十分理想,分类结果对已有地质图进行了有效的补充。KPCA-SVM理论模型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岩性分类提供了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高翯  白立敏  李冰心  谭亮 《地理科学》2023,(9):1527-1536
本文基于非期望Super-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2010—2018年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以6.26%的年均增幅持续性改善,但距离有效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优化速率停滞,持续改进动力不足。(2)全国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较落后”的阶梯状分布格局,东部、中部地区保持快速上升趋势,西部地区缓步改善,仅有东北地区在2014年后出现严重下滑。(3)各省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集聚效应日渐增强,当前正处于高水平集聚阶段,低水平集聚基本固化。(4)产业规模、环境规制对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体制机制和能源强度抑制产业转型效率的改善,研发强度仅在东部地区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他地区的科技转化驱动较弱。  相似文献   
40.
优化构建课程体系,开展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工作,是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测绘工程专业核心主干课“工程测量学”为例,系统论述了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的评价依据、评价方法、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