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3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吉林白山五道羊岔新太古代大型钒钛磁铁矿是国内外首次发现的产于斜长角闪岩层状侵入体内的岩浆型铁矿,对于相似成矿地质条件区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该矿床位于吉林省南部龙岗古陆核南部边缘,板石沟绿岩带北侧。Ⅰ、Ⅱ、Ⅵ号矿体位于斑杂状斜长角闪岩层状侵入体内,并具有成因联系。该岩体原岩为正角闪岩,构造环境为汇聚边缘岛弧环境。矿体形态为层状,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矿石构造有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等。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钛铁矿。对磁铁矿、钛铁矿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磁铁矿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钛磁铁矿型。钛铁矿与理论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对斑杂状斜长角闪岩层状侵入体中锆石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其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锆石为岩浆锆石,采用LA-ICP-MS法进行了U-Pb定年,获得一条较好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526±35)Ma。  相似文献   
22.
韩明泽  孙晶  邵琪 《吉林地质》2010,29(4):111-116
强震中,液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往往发生水平扩展流动,对桩基础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有关液化土体流动对桩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模拟振动台实验,将这一过程简化为三维的单桩模型进行计算。经过对某一固定流速土体流动的计算,分析得到液化土横向流动中自身的孔隙水压力、变形以及对桩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3.
肖永春  张旭  刘强  刘闯  陆浩 《吉林地质》2020,39(2):15-19
工作区位于安图县亮兵镇,成矿地质条件复杂。北部发育有上二叠统解放村组残余海盆相细碎屑岩建造、早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南部分布有中三叠世二长花岗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18个Li、Be、Ce、La、Nb、Y等元素综合异常,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区内稀有元素的成矿作用主要与中三叠世花岗岩有关,工作区南部具有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4.
磐石石咀铜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磐石-明城背斜的东翼,区内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运动。矿体赋存于石咀子组大理岩、硅质条带大理岩中,岩石溶隙、溶洞较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从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补迳排关系、矿坑充水因素等要素入手,综合分析坑道涌水特点、涌水规律,并预测其涌水量,指导矿山水文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25.
2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建设大中型或重要项目必须进行的前期重要工作,是对建筑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区域地质概况的适宜程度进行的综合论证。其中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对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阐述的内容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含油页岩系,夹有数十层白云岩透镜体或条带。在对该油页岩系进行钻探时,由于经常遇到硬度较大的白云岩层,使用普通的硬质合金钻头不仅进尺极其缓慢,而且钻头损坏严重,寿命短。为解决此钻探难题,研制开发具有高耐磨性和穿透能力强的钻头势在必行。为此,研发了尖齿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并进行了现场钻进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钻头在含白云岩层的油页岩地层钻进时,不仅钻进速度高,而且具有高耐磨性、寿命长,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远远优于常规硬质合金钻头。  相似文献   
28.
王占东 《吉林地质》2013,(1):155-158
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为保障建筑安全应该积极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社会。最后介绍了项目成本在投标报价阶段的控制与管理;中标后开工前的控制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和在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29.
赵生庆  卢彬  李录波  李强 《探矿工程》2009,36(10):28-30
分析了在松原油页岩地层采用硬质合金裸孔钻进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的优越性,提出了松原油页岩地层硬质合金裸孔钻进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工程实例取得的较好效果验证所选择的钻进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2004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将地球上的岩石划分成两大部分,即显生宇和前寒武系。两者划分的依据不同,显生宇是依据"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而前寒武系则是依据"全球标准地层年龄"。为了建立一个"自然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人们提出了2004~2008年前寒武系划分参考方案,它指明了前寒武纪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