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7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桢熙  具松竹 《地质论评》1988,34(3):272-276
吉林下活龙金矿氧化带矿石中,银主要以螺状硫银矿形式富集为具有工业价值的银矿物。螺状硫银矿多呈礁状、蜂窝状、被膜状以及胶状沉淀的隐晶质集合体,充填于方铅矿的裂隙和附生在白铅矿颗粒的表面上,常常构成铅矿的富银矿石。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计算的螺状硫银矿的分子式与理论分子式相近。除了银、硫等主要组分之外,还有微量的金、铅、硒等元素。晶胞参数a=9.52,b=6.93?,c=8.29,β=123°49′。粉晶衍射最强线为2.628(100),2.581(100),2.463(90)和2.38(90)。  相似文献   
62.
2006年我局承担壳牌公司油页岩勘探钻探工程项目.由于岩心采取率要求高达90%以上,且设计钻孔深度大,最大孔深达到1 050 m.所以采用了先进的ψ98绳索取心钻进方法.该方法要求冲洗液固相质量分数低(减少钻杆内壁结泥皮),粘度低,失水量低,护壁性能好.  相似文献   
63.
依据1/20万,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异常特征,结合区域及矿区地质,构造等地质要素,综合评价各异常特征气反映的地质找矿信息及其在大横路铜钴矿床找矿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对该地区影响地球化学异常强度的各因素等加以讨论,总结出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找矿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64.
我国油页岩资源潜力及其利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油页岩的用途,我国油页岩矿产的分布及潜在资源量,通过我国油页岩资源开发现状,详细介绍了地面干馏技术及工艺流程,并与世界各大油页岩矿生产工艺进行对比,尤其是地下转换技术问世,使油页岩开发利用更加经济、环保、可行。  相似文献   
65.
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化探样品中的铌和钽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准确测定化探样品中铌和钽的方法。此方法对对5个国家标准样品进行了验证,12次测定精密度小于6%。  相似文献   
66.
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地质样品中的碲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测定土壤样品中碲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常规方法的局限性。此方法对6个国家标准物质进行了方法验证,12次测定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7.
九台区大青山金矿位于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金矿化主要赋存于白垩系下统营城组中酸性火山岩系中,是该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金矿。笔者通过总结该矿点的地质特征,认为该金矿点是一处岩浆喷溢低温热液型金矿。该矿点是在地质、物化探密切配合下发现的,其发现过程对该地区今后的金矿勘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天合兴铜钼矿区位于张广才岭南端,山峦重叠,植被发育,基岩露头较少,海拔高度在400~900 m之间。区内树枝状水系发育,无大的地表水体。1983年吉林省化探大队在该区进行了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靖宇县天合兴水系沉积物多金属化探异常。1984至1985年吉林省化探大队对此异常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异常查证,发现了天合兴铜钼矿区。之后进行土壤化探测量以及探矿工程,发现8条铜钼矿化带,并控制了铜钼矿体多条。  相似文献   
69.
张元清  宋健 《探矿工程》2010,37(12):13-16
长白多金属矿区地层复杂,深孔钻探难度极大,采用先进的钻孔结构以及采用绳索取心钻进,利用同径绳索取心钻杆做技术套管,同时选用PAB高性能无固相冲洗液和选择高端广谱钻头的钻探技术,成功完成了一个孔深1505.88 m的钻孔,创造了吉林省地矿局钻探深孔记录。着重介绍了该孔钻探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0.
秦军华  张敏  张淑影 《吉林地质》2010,29(2):137-142
本文对支盘桩的作用机理、破坏形式进行了分析,对支盘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支盘桩技术在布桩面积较小时优势尤为明显;单方砼提供的承载力增加;由于支或盘的存在,使得桩身检测复杂:群桩效应机理还没有明确的理论成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