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73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通化地区铁帽含金性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化地区早元古宙集安群变质岩系中,分布着众多的铁帽,其含金量各异。本文在地质、物探资料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控矿铁帽产出的地质条件,对铁帽中的金等元素组合做了统计分析,以数量化理论划分了三种铁帽类型,其中含钒、钛的铁帽,系铁质岩石氧化而成,为假铁帽与金矿无关;铅、锌硫化物的铁帽也与金矿无关;而含铜硫化物铁帽则含金较高,具有指示找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宋群  杨翼 《吉林地质》1990,9(3):34-41
金仓砂金矿是吉林省延边地区著名的第四纪砂金矿床。其砂金含矿层中砾岩多呈棱角状,砂金粒度及形态沿河流流向分异现象不明显,砂金的连生矿物、伴生重砂矿物、成色、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及硫同位素、气液包裹体成分特征均可和矿区内原生金矿化对比。据此,初步从为金仓河砂金主要来源于金仓河谷中、上游底部基岩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原生金。  相似文献   
53.
吉林伊通新生代玄武岩的岩浆起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武殿英 《岩石学报》1989,5(2):65-75
沿伊通断裂带分布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具幔源原生岩浆特点,与其所含的上地幔二辉橄榄岩之间有成分上的互补关系,后者是熔出玄武岩浆后的难熔残余,其熔融程度为7.2—9.8%。据此,利用玄武岩浆与包体矿物平衡反应关系,借助于热力学计算,估算了本区玄武岩浆的起源条件:T=1370—1405℃、P=1.88—2.08GPa。这大致相当于65—70km左右深度,说明岩浆起源于含角闪石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层。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专家系统,说明了分布式专家系统的出现和应用,将会有利于解决专家系统中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和降低复杂问题的求解难度。通过将其应用到水利信息化工程的大坝安全监测管理中,实现了专家知识的全局共享和分布式问题求解。  相似文献   
55.
王义文 《地质与资源》1993,2(3):169-180
华北地台与金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其岩浆水以δD值较低为特征(-120‰——85‰),古老结晶基底变质水同样亦以贫δD为特征(-95‰)。中国不同类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多成因特征,但最突出的特征是皆在不同程度上混有大气降水成分。中国东部金矿床成矿流体δD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纬度效应和海岸效应,且与我国中生代大气降水等值线一致。借助被加热循环的大气降水使矿源层(岩)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和再富集是金矿成矿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成矿方式。  相似文献   
56.
重点论述矿脉与脉岩特别是中酸性脉岩在生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切关系。它们往往相伴产出,形影不离。因此,普查找矿工作中,把脉岩当作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爱林金矿床的控矿条件分析,矿床地质特征阐述,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液来源、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成矿与燕山期次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成次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58.
山门银金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贫硫化物型矿石.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锌银黝铜矿、深红银矿、硫砷铜银矿、硫锑铜银矿、马硫铜银矿、硫铜银矿.矿化分6个阶段.成矿温度为110~160℃.成矿时代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59.
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文 《地质与资源》1994,3(3):161-168
本文以夹皮沟、辽宁、冀东、张家口、小秦岭、胶东、湘西、粤西-海南、三江、北疆和台湾等重要金矿比集中区为例,讨论了我国不同地区某些典型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我国不同地质时期金矿床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在金矿成矿历史上存在一老(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一新(中新生代)两个成矿高峰时期,前者以形成绿岩建造金矿床为特征,后者则以发育花岗岩建造金矿床为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年龄老,矿床定位年龄新",即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继承性是中国金矿床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0.
辽西地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古亚洲洋与太平洋两大构造成矿域的叠加部位。区内晚太古代含金绿岩建造和燕山期Au-Cu系列花岗岩广泛发育,前者为形成金矿集中区的首要前提,后者是矿源层(岩)中成矿物质活化的主要营力。在区域上金矿床由于受纬向隆起带、深断裂、NE(NNE)向构造岩浆活动带和NW向构造挤压带的联合控制,其分布呈菱形格局。区内金矿床可划分为绿岩建造、花岗岩建造、火山岩建造和沉积岩建造金矿床四大类。探索新类型和加强老矿区的深部找矿是今后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