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1,他引:30  
孙力  安刚  丁立 《地理科学》2002,22(3):311-316
利用东北三省及内蒙东北部均匀分布的80个测站40年(1961-2000年)夏季(6-8月)月降水资料以及正态化Z指数变换、小波分析和正交旋转主成份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夏季降水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并探讨了旱涝发生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不同级别旱涝出现的几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旱涝异常还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和周期性变化以及阶段性和群发性持征,地理分布上,可将东北地区夏季降分为7个旱涝型(或敏感区),各敏感区内旱涝异常具有相对一致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2.
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如何实现企业化经营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企业经营的实质是地勘单位体制由事业性质转为企业,它是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方向,地勘单位企业化决定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必须纳入国有企业的改革之中,这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加大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促使地勘单位早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3.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中生代盆地为断坳叠置式结构,坳陷层位于松辽盆地边缘,由于受嫩江末期构造运动影响。东南隆起区整体抬升。广遭剥蚀,坳陷层残留厚度在盆地各部位差异很大,生烃能力有限,难以成藏,断陷层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各断陷之间长期被基底古隆起分割,彼此相对独立,但它们又是在统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断陷层又具相似性,油气能否成藏主要受各断陷盆地资源量及生烃强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4.
辽西中生代玄武岩中幔源气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是由古老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和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所组成。前者以角闪尖晶二辉橄榄岩为代表,它经历了富钠质的地幔交代作用。橄榄岩类捕虏体富含轻稀土元素,并具有较高的ω(^87Sr)/ω(^86Sr)比值;后者以二辉石岩为代表,具典型堆积结构,与本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相比,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在矿物成分和稀土元素丰度上,本区辉石岩捕虏体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辉石岩捕虏体,这意味着辉石岩捕虏体可能是上地幔中更早期的岩浆堆积体。  相似文献   
105.
内蒙古中部下地壳出露较好,主要以麻粒岩相变质岩石为主,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华北克拉通北缘出露的下地壳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主要由于挤压逆冲作用使下地壳岩石逆冲到一定高度,再经长期剥蚀得以出露。本文对内蒙中部地区出露的下地壳岩石物质组成和变质、变形特征的分析,确定其形成条件为:温度610℃~850℃、压力0.5~1.03GPa、深度18~39km、地热梯度(21~35.4)℃/km。  相似文献   
106.
孙力 《地理科学》2007,27(Z1):2-9
利用东北地区均匀分布的80个气象站42 a(1961-200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自然降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2 a来,大气可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是增加的,尤其是1988年以来增加趋势更为明显,这与同时期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正好相反,降水量减少的原因是自.然降水率的降低.与实际降水量相比,大气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降水量的差异相比,少雨年和多雨年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也并不显著,少雨的原因也主要是自然降水率偏低.因此,东北地区的空中水资源是相对稳定的.东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具有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的分布特点,而自然降水率则是在东南部最高,西部最低;大气可降水量和自然降水率都是在夏季最多(大),冬季最少(小),显示出了较大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07.
于秀晶  谢今范 《地理科学》2007,27(Z1):91-96
利用1948-2006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200 hPa纬向风的方差场,定义了春季东亚对流层上层(200 hPa)的西风急流指数JEAS,分析了其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强度指数ISM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JEAS主要反映出春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度和东西方向位置的变化,并且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当西风急流发生强(弱)的异常时,预示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在30°N-35°N的江淮流域地区活动偏弱(强);②JEAS与南印度洋经北太平洋至东太平洋地区的夏季200 hPa速度势场呈准大圆路径" 、-、 "显著相关波列,当西风急流偏强(弱)时,一般对应着夏季北太平洋地区的加热场偏强(弱);③西风急流强(弱)的异常,与500 hPa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30.N以北的西太平洋地区活动减弱(增强)对应;④当西风急流强时,将强迫出滞后3个月的850 hPa风矢量场的主要分布特征是,亚洲大陆为反气旋性环流,东亚沿岸出现明显的南风负异常,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较常年弱,反之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强.  相似文献   
108.
李尚锋  姚志平 《地理科学》2007,27(Z1):111-117
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EASSM)的活动范围和强度对中国大陆的中东部、日本、朝鲜半岛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综述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范围研究成果,分析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范围变化的可能原因,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这对于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的进退、季风边缘带的气候变化、中国北方干旱化和生态环境的演变等科学问题的研究都有借鉴作用.季风活动的范围是一个动态区域,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的边界可用其活动所能到达地区的概率来划分.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的范围和边界的变化不仅与热带季风向北爆发的强弱有关,还与极地和中高纬度的环流系统,以及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动力、热力作用都有密切的关系,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要加强定量描述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变化的研究工作,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科学界定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9.
机载激光雷达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它集成了GPS、IMU、激光扫描仪。其中主动传感系统(激光扫描仪)利用返回的脉冲可获取探测目标高分辨率的距离、坡度、粗糙度和反射率等信息,而被动光电成像技术可获取探测目标的数字成像信息,经过地面的信息处理而生成逐个地面采样点的三维坐标,最后经过综合处理而得到沿一定条带的地面区域三维定位与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10.
为有效解决松辽盆地南部油气田储集层取心钻头选型困难、机械钻速低和岩心收获率不稳定等难题,在分析取心井段地质特征、XRD元素组分占比、地层可钻性的基础上,开展了取心筒和岩心爪比选、取心钻头选型和个性化取心钻头的研制,同时优选取心钻具组合和优化取心参数,完善不同储集层取心工艺技术配套。比选后的取心工具配合新型取心钻头在多口井的取心实践中,取得了平均岩心收获率>98.98%、最高机械钻速达到6.03 m/h的效果。系列取心钻头优选和配套关键技术的应用解决了目前松辽盆地南部储集层取心的技术难题,可为后续取心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