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81.
在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内新发现了彭措林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点,从矿点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推测,该矿点具有中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法定年结果为(11.04±0.46)Ma,指示该矿点形成时代为晚喜马拉雅期,可能属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大规模成矿事件。该矿点的发现扩大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南成矿亚带的范围,使斑岩型铜矿今后的找矿空间一直向南扩大到日喀则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82.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在平面上分布极不均匀,高异常压力区呈局部块状分布.压力分布、气藏特征、成藏演化历史综合研究发现,不同压力状态反映不同气藏类型:正常压力系统(压力系数在1.25以下),多处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岩性以云岩为主,储集类型多为孔隙型,气藏一般甲烷含量低、储层舍大量沥青、气藏连通范围大,具边底水等特征,主要为构造或岩性-构造型气藏;异常高压或超高压系统(压力系数多达1.65以上),多处于海槽区或台内云岩欠发育区,储层岩性以灰岩为主,甲烷含量高、储层不含或含极少量的沥青,不含或有限边底水等特征,主要为裂缝型岩性气藏;而处于台地内部,介于以上两种压力状态之间的过渡类型气藏,多出现轻微高压,压力系数多在1.20~1.45,孔隙-裂缝或裂缝-孔隙型储层交替出现,气藏连通范围有限,气水特征较复杂,主要为岩性型或构造-岩性气藏特征.同时鲕滩气藏压力系数与气藏储集系数明显成反向关系,地层压力大小体现了天然气储集系统空间大小,天然气富集于正常压力系统.地层压力威因及形成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优质储层发育历史、天然气的充注历史、礁滩气藏成藏历史的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过程,详细研究它们的配置关系和作用过程对正确认识飞仙关组礁滩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浙闽地区白垩纪中期古土壤类型与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南数个小型沉积盆地的11个剖面和观察点进行了地质调查,在中国大陆第一次识别了白垩纪中期三种古土壤类型,分别是粘土红壤、钙质土壤和铁质土壤型。粘土红壤型以发育红色(粉砂质)泥岩、生物潜穴、植物根系(根迹)为特点,钙质土壤型以发育紫灰色调钙质泥岩、钙质结核(含姜结石)为标志,铁质土壤型显示了紫红和橙黄色调泥岩、粉砂岩与铁质皮壳及结核组合。进而提出,白垩纪中期的阿普特期-阿尔布时期,在浙江西南金华—衢州—丽水盆地、中部的永康盆地大量发育钙质土壤,以横山组、中戴组、金华组、馆头组和朝川组为代表,属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产物;在闽西南地区出现丰富的铁质氧化型土壤,由板头组、均口组和沙县组为代表,反映热带半干旱气候;之后的白垩纪中期赛诺曼期(衢县组)在浙西局部地区气候变为亚热带温湿气候,古土壤变为粘土红壤型,开始产生较为丰富的生物活动,而闽西南主体气候格局可能不变,但沉积建造因区域构造断隆作用转变为巨厚的"丹霞"砾岩。  相似文献   
84.
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剖面的沉积特征和地层对比分析,识别出上扬子西南部存在晚三叠世古隆起;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古隆起的构造属性、演化和大地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上扬子西南部普遍缺失上三叠统,这一地层的缺失不是后期剥蚀造成的,而是由于上扬子西南部在晚三叠世存在一个与上扬子西南缘近平行的古隆起。该古隆起的发育与金沙江-哀牢山-马江-八布洋、甘孜-理塘洋的关闭及之后的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在早三叠世末,金沙江-哀牢山-马江-八布洋关闭,上扬子西南部南缘的右江和楚雄盆地成为前陆盆地,形成的前缘隆起共同组成了该古隆起;至晚三叠世诺利期,甘孜-理塘洋关闭,上扬子西南部西缘发育西昌前陆盆地,其前缘隆起与右江、楚雄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一起组成古隆起;至瑞替期末,由于右江前陆盆地停止发育,古隆起仅由楚雄和西昌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组成。这一古隆起的发现对研究四川盆地晚三叠世盆地原型和上扬子西南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上扬子北缘川北地区出露的基底地层发育双层结构,其中上层的褶皱基底早已发现尖山、坪河、庙坪等中—大型、超大型石墨矿;但是直到最近,才在下层的结晶基底后河岩群汪家坪岩组细粒石英岩中发现了石墨矿。该矿体长约200米,宽约6.7米,矿体平均厚度4.9米,矿石平均品位5.13%。矿物组合为:石英+石墨+云母+黄铁矿+赤铁矿。该成果在上扬子北缘地区的发现,扩大了该区域的找矿前景,为区内晶质石墨矿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为四川巴中地区超大型晶质石墨矿基地建设提供了新的资源潜力保障。数据集包括Excel表格数据,2个*.xls类型文件,记录了样品固定碳测试结果和氧化物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86.
中国沉积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实践不断取得进步,提出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油气地质基础科学问题,凝练与分析这些问题将为深化我国沉积盆地深层地质研究与油气勘探提供引领。近年来,我国在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砂砾岩、火山岩、变质岩与页岩气等勘探领域中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田,油气勘探发现深度推进到7 000~8 500m,勘探前景良好。但由于沉积盆地深层经历了长期构造演化,温、压场与应力场变化大,地质结构多变,油气成藏过程复杂,深层油气勘探面临着一系列关键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中国大陆的形成演化及其构造-古地理,中国小克拉通地块之上海相盆地的原型及演化,中国沉积盆地的多期改造过程与叠加地质结构,沉积盆地的成因机制与动力学演化,深层烃源岩发育、成烃机制及其演化,深层储集体的形成机制与分布,深层油气成藏机制,多期叠加、改造背景下油气聚集与分布规律,深层页岩气赋存机制与分布规律,过程导向的沉积盆地4D动态模拟。我国沉积盆地深层的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需要立足于中国大陆实际,在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油气成藏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期望在活动论构造-古地理、三维构造复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与四维动态模拟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87.
钙与生态大系统及其保健医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在自然界和生命史中是重要的地球化学元素之一。在自然生态平衡系统中,钙起着物质和能量的重要协调作用。其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息息相关;钙元素为生命体的最优生境提供物质代谢的绿色和安全的保障。钙是动物和人类的骨骼、壳质最主要的组成物,也是各种肌体组织和细胞的活性元素。人体健康的生态系统与钙代谢的保健医学作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缺钙与100多种疾病相关。现今缺钙,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故有钙属“生命元素”之说。  相似文献   
88.
陈春华  杨全忠 《探矿工程》2007,34(2):16-18,24
通过在郑西客运专线的工程勘察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针对现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勘察长期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9.
简要介绍了CINRAD/CD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与功能,根据控制流程分析了遵义市CINRAD/CD伺服系统一次俯仰定位精度故障,初步提出了故障排除思路。  相似文献   
90.
随着苏里格气田的深度开发,大井丛、三维水平井施工逐渐增多,增大了轨迹控制难度。丛式三维水平井存在防碰风险高,斜井段长导致摩阻和扭矩大滑动钻进困难,水平段长及产层不稳定导致钻压传递困难和井壁失稳、井壁清洁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优化剖面设计和钻具组合,采用盐水钻井液体系、螺杆优选及现场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精心应对,形成了配套的技术对策,有效地实现了钻井工程的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