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117篇
地质学   322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程绍平 Pavl.  SB 《地震地质》1994,16(2):176-178
希腊萨洛尼卡东北Gerakarou地点探槽初步研究程绍平,方仲景(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SBPavlidesAAChatzipetros(DepartmentofGeology,AristotleUniversityofThessa  相似文献   
112.
北京平原区基岩井水位的年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用太  简春林 《地震地质》1994,16(3):255-263
系统阐述了北京平原区10口地震地下水位动态观测井及其水位年动态特征,主要分析了降雨与开采对年动态特征的影响,讨论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后某些井水位长期异常的信度  相似文献   
113.
徐锡伟  钱瑞华 《地震地质》1994,16(4):355-364
通过实地考察、槽探和浅层地震探测等手段以及对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环境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指出现今处于发展中的地裂缝带是由东向西扩展的,扩展速率为260~520m/a,地裂缝带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速率达22.1~24.4mm/a,主地裂缝带的水平拉张速率约1.11~11.6mm/a,垂直错动速率0.2~8.57mm/a,左旋错动速率1.87~3.57mm/a。地裂缝带的活动方式为无震蠕滑型,扩展中的地裂缝是一种无震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14.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5,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小麟  陈社发 《地震地质》1994,16(4):422-428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由3条主要的逆断裂带组成,根据构造地貌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推测,其第四纪活动性自南西向北东方向递减,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中灌县-江油断裂控制了山地与平原或山地与丘陵区的分界以及第四系的厚度,根据这一特征可知该断裂的活动性自南向北,在大邑、灌县和彭县一带最强,绵竹次之,安县至江油最弱。断裂活动的分段性可能受龙门山北部南北向岷山隆起的控制。由于新构造活动分布在3条断裂上,所以区内以6级以下的中小地震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15.
岷山隆起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小麒  陈社发 《地震地质》1994,16(4):429-439
岷山隆起为一第四纪强烈抬升区,构成川西高原的西界。岷山隆起的东、西边界分别受岷江断裂与虎牙断裂的控制,为地震活动带,南部向龙门山构造带过渡。岷江断裂北段的第四纪活动始于距今2Ma以前,为一逆走滑断层,观测到的左旋位移量为2.4km,左旋滑动速率为1mm/a。岷江断裂控制了沿隆起西界分布的地震活动,包括1933年叠溪和1960年漳腊地震  相似文献   
116.
诱发地震中的非双力偶震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诱发地震的研究中,用小孔径地震台网在近场观测,其震源机制的P波初动除Ⅲ象限分布的双力偶外,还有不是Ⅲ象限分布的非双力偶震源机制。双力偶震源机制是剪切破裂机制。非双力偶震源机制为向内源炸型和张破裂机制,以及在适当方向上两个以上双力偶迭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7.
五、亚太地区的沉积盆地及其构造背景在宏观地质构造单元上,沉积盆地是一种主要的类型,它不仅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聚集的场所,也是80%的人类居住的场所。同时,大多数沉积盆地受断裂或其它类型的地质构造所控制,又是地震发生的场所。因而对沉积盆地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8.
十、地温与热流在板块构造演化中的作用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包括“下地壳结构的地热、岩性和流变”和“热流与地温循环”两个专题。由于这两部分内容相近,且报告的数量不多,故将它们放在一起,并着重简介地热在板块构造演化中的作用。地热是研究地球内部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19.
九、地下水位动态的地震中短期预报新途径研究1.“中短期”的概念地震预报分为长、中、短、临阶段渐进式实施的思想,已为国内外地震界接受,但各阶段划分的时间尺度与物理本质却理解不尽相同。Mechirikov,J.A,(1968)最早根据地震取得地壳运动分为...  相似文献   
120.
从地震模拟看匀阻段与大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汉净 《地震地质》1994,16(2):109-114
运用滑块模型建立了一个地震活动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对地震活动计算机模型进行反复试验,认识到断层失稳过程中摩擦强度分布的重要性。把在断层滑动中摩擦阻力分布比较均匀的段称为匀阻段。对大地震而言,断层摩擦阻力的大或小都不是决定因素,而具有较长的匀阻段才是发生大震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