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455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81.
初论韧性断裂构造形成时限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韧性断裂构造形成时限的研究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反应速率法、扩散速率法和应变速率法3种。最近的研究表明,对同一韧性剪切带,应变速率法和有限应变测量法所得构造形成时限均以104a为数量级,并且均随着糜棱岩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形成时限也均以104a为数量级,其差异是由构造动力学条件不同引起的。利用应变速率法所得构造形成时限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利用应变速率法测定构造形成时限是可行的。在超薄片厚度、不活动组份、糜棱岩化温度和最适用古应力计等的确定上目前仍存在争议。文中还对体积因子和糜棱岩化程度等对求算构造形成时限的影响以及构造形成时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构造形成时限研究整体来说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只能达到半定量的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同时也有待于显微构造地质学、构造岩石学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82.
用Re标准溶液测定出X Series-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器的死时间为43ns。由于Re和Ir的对数分馏系数线性相关,可以用Ir对Re进行在线分馏校正。利用配制的Re同位素比值标准溶液检验该方法,大多数校正值对标准值的相对偏差在±0.1%以下。ICP-MS测量时,Os的分馏系数与中位质量数成正比,采用由迭代方法得到的样品和稀释剂混合物的同位素比值(192Os/188Os)mix作为标准化值对其他Os同位素比值进行分馏校正。用已知Os同位素比值的标准溶液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校正后,大多数校正值与标准值的相对偏差在±0.3%以下。上述Re-Os同位素分馏校正方法将改善用ICP-MS进行Re-Os定年时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883.
为探索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进一步认识其映震能力,使得数字化观测资料在今后的地震分析预报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收集2002年至2005年华北地区发生的M>5.0、张家口地区4.0级以上地震目录,对河北张家口、怀来台的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和体应变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几小时至几天,各个观测项目均记录到固体潮畸变、高频脉冲、抖动、转折等异常形态,并对其映震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84.
大别山中生代侵入岩氧同位素结果表明它们受到了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相互作用的扰动。为了确定水—岩交换过程中的有关参数,本文利用交换反应动力学模型分别对大别山中生代主簿源、天柱山和团岭花岗岩以及沙村和椒子岩辉长岩矿物—水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定量计算,并估计了水—岩反应有效时限、流体流动速率和水/岩值。多维矿物相—水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定量模拟结果表明,大别山主簿源、天柱山和团岭花岗岩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反应的有效时限约为0.3~3 Ma,流体流动速率约为1×10-15~3×10-14mol/s,水/岩值为0.27~0.78;沙村和椒子岩辉长岩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反应的有效时限约为0.02~0.4 Ma,流体流动速率约为1.6×10-14~4.8×10-13mol/s,水/岩值为0.11~0.33。  相似文献   
885.
大陆下地壳高电导率的起源:矿物中的结构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地电磁学的测定结果显示,大陆下地壳可能具有异常高的电导率(10-4~10-2 S/m)。认识这种异常现象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一些典型的地质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有多种机制试图对大陆下地壳高电导率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争论依然激烈,已有的模型(含水矿物模型、孔隙流体模型、颗粒边界石墨膜模型和正空穴电子对模型等)都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答案。对安徽女山下地壳麻粒岩包体中的主要组成矿物(斜长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的Micro FTIR分析表明:这三种矿物普遍含有结构水,含量分别可以高至~1 700×10-6、~1 600×10-6和~2 400×10-6。麻粒岩中结构水的存在可能会对大陆下地壳的电导率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可能为认识其起源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886.
陈斌  杨晓勇 《安徽地质》2003,13(3):161-164,208
对Shaw(Geochim.Cosmochim.Acta34.237—243,1970)提出的部分熔融过程中微量元素分配的定量模型进行修正和拓展,使之实现以下三点要求:(1)克服熔融过程中无固体相消失的限制;(2)考虑熔融过程中的分配系数和熔融比例的变化;(3)处理不一致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887.
文中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和微波成像仪探测结果,研究了1998年7月20日21时(世界时)和1999年6月9日21时发生在武汉地区附近和皖南地区的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以及TMI微波亮温对降水强弱和分布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中对流降水所占面积比层云降水面积小,但对流降水具有很强的降水率,它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超过了层云降水。降水水平结构表明,两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由多个强雨团或雨带组成,它们均属于对流性降水;降水垂直结构分析表明,强对流降水的雨顶高度可达15km,强对流降水主体中存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非均匀降水率分布区,层云降水有清晰的亮度带,层云降水的上方存在多层云系结构。降水廓线分布表明:对流降水廓线与层云降水廓线有明显的区别,并且降水廓线清晰地反映了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垂直分布。整个中尺度强降水系统中对流降水与层云降水的区别还反映在标准化的总降水率随高度的分布。微波信号分析表明:TMI85 GHz极化修正亮温,19.4与37.0,19.4与85.5,37.0与85.5 GHz的垂直极化亮温差均能较好地指示陆面附近的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888.
山东五莲中生代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苏鲁造山带产出一系列中生代岩浆岩 ,但是对它们的确切侵位年龄至今尚无正式报道。对其西北部五莲断裂附近四个花岗质侵入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龄测定 ,结果得到大店复式岩体中角闪二长岩的谐和年龄为 12 3± 4Ma ,七宝山复式火山 -侵入杂岩体中辉石二长岩的谐和年龄为 12 6± 3Ma。五莲山岩体中晶洞花岗岩的谐和年龄为 116± 4Ma,马耳山岩体中不等粒二长花岗岩的谐和年龄为 115± 1Ma。这些锆石U Pb年龄结果说明 ,苏鲁造山带同样存在侵位时间分别为 115Ma和 12 5Ma左右的早白垩纪侵入体 ,与大别造山带内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岩浆岩年龄基本一致 ,代表了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碰撞折返后的岩浆活动 ,其物质来源可能与俯冲陆壳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889.
利用阴极发光和离子探针技术,对大别山北部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分析。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三层结构,核部是原岩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2800Ma;幔部是变质重结晶的产物,变质作用的时代为-2000Ma;边部则是在-110Ma从部分熔融体里结晶出来的增生锆石,是受大别山燕山期构造-岩浆事件影响的反映。黄土岭片麻岩和麻粒岩中-2800Ma和-2000Ma的年龄,以及麻粒岩中约3400Ma的残留锆石年龄均可以与扬子崆岭群变质岩对比。由此可以推断,北大别在构造属性上属于扬子板决,扬子与华北板决的缝合线应在北大别以北。锆石的核-幔-边具有不同的氧同位素组成,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黄土岭片麻岩的原岩是S型花岗岩,在-2000Ma和-110Ma的事件中都有外来物质(流体或熔体)的加入。  相似文献   
890.
大别山北部饶拔寨超镁铁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报道了饶拔寨超镁铁岩体的5个钻孔15个岩心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该岩体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岩性以方辉橄榄岩为主,纯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次之。主量元素成分表明岩体由饱满地幔经过不同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了亏损程度不同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总体上下部岩体较上部亏损程度大。原始地幔标准化REE等不相容微量元素丰度模式表明岩体在熔融作用后又经过了地幔交代作用,形成不同程度LREE和LILE的富集。样品中有角闪石和金云母等含水矿物,表明有实性地幔交代作用。对比LREE与LILE的富集特征,表明可能有两类地幔交代作用,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交代介质,LREE和Sr等的富集可能与硅酸盐熔体有关,而Rb、Ba、K等的富集可能与俯冲带流体活动有关。总体上下部岩体的交代作用较上部岩体的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