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126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3059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晋东北侏罗纪盆地早中侏罗世沉积充填记录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侏罗纪/白垩纪之交是中国中东部乃至东亚地区构造活动的重要时期,发生了构造变形、岩浆-成矿、气候环境突变等一系列重大的构造事件,被称为"燕山运动",但对于其启动时限的认识却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以晋东北侏罗纪盆地为研究对象,在早中侏罗世沉积序列划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变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层位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详细刻画了这期构造事件启动的具体时限。研究认为,中侏罗统云岗组(J2yg)底部砾岩沉积时期,沉积序列由早期的湖进序列向湖退序列转换,碎屑岩的成分由早期的以石英、长石为主过渡为以长石、岩屑为主,重矿物组合由早期的以锆石为主过渡为以石榴子石为主,预示着侏罗纪构造活动进入了启动阶段。通过下侏罗统永定庄组(J1y)火山碎屑岩的年龄(179.2±0.79)Ma和中侏罗统云岗组(J2yg)顶部凝灰质碳酸盐岩年龄(160.6±0.55)Ma的制约,推测中侏罗统云岗组(J2yg)底部砾岩沉积时间大约为168 Ma,这个时间代表了侏罗纪构造活动(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限。该成果在沉积学方面为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限提供了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992.
庐山第四纪泥砾堆积物成因争论是庐山第四纪冰川争论的焦点之一。对新发现的庐山牧马场泥砾剖面进行了石英砂电镜扫描(SEM)和成因分析,并初步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测定。石英砂电镜扫描表明该剖面泥砾堆积物为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并在后期湿热化影响下导致部分化学特征明显;ESR测年数据表明该剖面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225.5±20)—(242.6±24)ka BP,与推测的时代(庐山冰期)基本一致。根据测试结果,作者认为庐山牧马场剖面具有第四纪冰川作用的痕迹,但其时代和规模尚有待探讨改进。  相似文献   
993.
羌塘地块南部广泛出露陆相红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部分红层划归为中新统康托组,但缺乏可靠的年代学依据。野外观测发现火山岩与红层之间存在喷发不整合接触关系,室内从火山岩选出很多岩浆锆石;应用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方法精确测定岩浆锆石年龄,能够为研究火山喷发期次和红层形成时代提供重要依据。对羌塘地块南部红层内部粗面安山岩夹层—比洛错火山岩和扎加藏布北侧红层上覆安山岩,挑选岩浆锆石进行高精度的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发现比洛错粗面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年龄为(83.3±1.3)Ma,扎加藏布北侧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年龄为(75.65±0.82)Ma。这些年龄良好地揭示了晚白垩世不同期次的火山喷发时代,同时为红层形成时代和红层盆地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根据比洛错和扎加藏布北侧火山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资料,将羌塘盆地南部红层时代归属上白垩统阿布山组,这对分析羌塘地块南部油气地质构造保存条件和构造地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断层泥是断裂活动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中石英碎砾微形貌特征的识别和统计,可以提供断裂活动的年代学证据。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西秦岭白龙江断裂带西段尼什峡剖面进行了系统的断层泥样品采集,共采集22件样品全部进行了石英碎砾提取和扫描电镜微形貌观察统计,其中5件样品进行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尼什峡段在晚近以来曾多次活动。活动始于上新世,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进入高峰期,晚更新世仍在活动,但全新世已不再活动。这一结论对于正确评价白龙江断裂带的活动规律及其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首都北京的地质安全,在探索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地震地质研究中应用思路方法的基础上,制定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总体规划,通过不同关键构造部位深孔地应力测量、实时监测以及测量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首都圈地区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捕捉中强地震发生的地应力前兆异常。平谷地应力实时监测台站全程记录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及其前后地应力大小和地下水位相对变化,尤其是大地震发生的前兆应力变化,为地震地质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通过首都圈地区不同关键构造部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及2012年和2013年唐山及其周围地区地震发震背景的综合研究,发现唐山—滦县—昌黎一带,尤其是昌黎地区,现今构造活动异常,需要重点关注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川滇地体、思茅地体白垩纪、古近纪地层古地磁数据以及新生代地壳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GPS监测研究结果,揭示了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块体的旋转变形特征.根据古地磁数据模拟计算得出~5Ma以来哀牢山-红河走滑断裂带(ARF)受川滇地体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南北向偏移速率至少为~13.05mm/a,奠边俯左旋走滑断裂带(DBPF)西侧思茅地体内部自~5Ma以来至少存在~2.08mm/a的东西向伸展分量,而DBPF 5Ma以来的南北向平均左旋走滑速度则至少为~1.66mm/a,与现今GPS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带(XXF)的左旋走滑运动虽然没有切断ARF,但是川滇地体的南向顺时针旋转挤压作用导致了断裂带的南向弯曲变形,从而吸收了部分左旋走滑速率,造成左旋走滑运动在跨过ARF传递到DBPF后走滑速率发生了突变,由~10mm/a减小于2~3mm/a.缅泰地块和思茅地体在经历了渐新世-中新世时期以高黎贡山-实楷右旋走滑断裂带和ARF为边界的东南侧向顺时针旋转挤出运动之后,自5Ma开始,至少思茅地体与川滇地体一起,以XXF和DBPF为旋转边界发生了以东喜马拉雅构造节为近似中心的旋转挤出运动.  相似文献   
997.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变形岩石EBSD组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柏林  崔玲玲  陈正乐 《地质学报》2014,88(8):1475-1484
岩石组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在岩石中分布的各向异性,EBSD(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岩组分析就是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测定岩石结构要素——岩石中矿物分布的规律性。本文作者运用EBSD技术方法,对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变形岩石的组构分析显示,花岗质糜棱岩和蚀变变形花岗岩中,石英变形机制是以中温I级柱面(10-10)0001和中高温II级柱面(10-10)0001滑移为主,少量为中低温底面(0001)11-20滑移;而在变形火山岩中,石英变形机制是以中低温底面(0001)11-20滑移系为主。在区域南北向剖面分布上,接近阿尔金北缘断裂和白尖山断裂的中北部变形温度较高,向南变形温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从岩石组构特点结合宏观构造分析,可以认为本区北段属于中—中深层次(15~25km,t=350~550℃,P=0.40~0.60GPa)的韧性变形,而中南段为中浅层次(10~15km,t=250~350℃,P=0.25~0.40GPa)的韧脆性变形。结合不同变形特点花岗岩的年代学资料,确定构造变形的时代为早古生代。上述特征与区域上发育板块碰撞带,且北部发育高压榴辉岩和蓝片岩的构造部位以及该构造变形带的演化历史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8.
中国东南部印支期花岗岩对亚洲大陆东部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构造指示意义。在浙江东阳大爽以及松阳县东部靖剧地区发现两个印支期花岗岩体,大爽岩体和靖剧岩体。岩性为斑状石英正长花岗岩,二者都侵入到元古代基底中。大爽石英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1±2.1~229.6±2.5Ma,靖剧岩体斑状石英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45.7±1.8Ma和241.2±2.7Ma,表明这两个岩体均为早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个花岗岩体富钾、高铝,富集轻稀土LREE及Rb、Th、U、K,亏损Ba、Nb、Sr、P、Ti,接近A型花岗岩的配分模式,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中国东南部一系列A型花岗岩或碱性正长岩的发现,表明东南沿海在印支期已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下,这种伸展可能是华南板块与东南亚板块碰撞之后的转换伸展,使得区域上断裂重新活化,岩浆沿断裂侵入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9.
西藏定结盆地叶如藏布东岸剖面为一套灰—灰白色粘土质砂、粉砂、细砂与粗砂层所组成的湖相沉积地层,厚约41.3m,该套地层中产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含10属26种,ESR测年数据显示地层沉积时间介于543.8~184.0 kaBP的中更新世时期。本文首次报道了该盆地中更新世时期(543.8~184.0 kaBP)的介形类,据介形类属种类型与丰度值变化,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化石组合;结合ESR测年结果,讨论了定结古湖近360 ka的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543.8~437.9 kaBP,湖区气候偏凉湿,降水较多,湖面较宽,水体较深,但水温不高,水质为微咸水;437.9~347.7 kaBP,湖区气候较上一时期变得寒冷,水体变小,湖水向咸化发展;347.7~264.2 kaBP,气候较上一时期变得更冷,湖泊水体扩大,湖水含盐度减少,向淡化方向发展;264.2~254.9 kaBP,湖区气候更加寒冷,水体温度变得更冷,湖泊水体先缩小后逐渐增大;254.9~239.0 kaBP,湖泊水体减少,湖区气候较前一阶段变暖;239.0~184.0 kaBP,湖水较上一时期有所扩大,淡化明显,湖泊周边环境依然比较寒冷。  相似文献   
1000.
冈底斯花岗岩带是沿雅鲁藏布江北侧近东西向展布的一条长约2 500 km、宽100~300 km的巨型岩浆岩带。在阿里冈底斯山主峰岗仁波齐峰附近,冈底斯花岗岩体受到多期断裂活动的影响,特别受喜马拉雅大反向断裂和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改造,造成断裂和岩体的关系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一些研究者把在北阿伊拉日居山分布的32~25 Ma的花岗岩作为喀喇昆仑断裂活动引起的同构造花岗岩,并把此年龄段归结为断层活动年龄,从而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本文的锆石U-Pb年龄指示了岗仁波齐峰地区的冈底斯花岗岩是由110 Ma、60 Ma和50 Ma的3期花岗岩组成,而韧性剪切带内的锆石年龄与附近未变形岩石内的锆石年龄一致,表明锆石的形态并未受到断裂活动的影响。韧性剪切带内云母的氩氩年龄为12 Ma左右,而周围未变形花岗岩的云母氩氩年龄在60~50 Ma左右,由此表明喀喇昆仑断裂在岗仁波齐峰地区是12 Ma开始活动的。由于研究区内韧性剪切带中的变形花岗岩并没有记录32~25 Ma这期热事件,由此排除了断裂在狮泉河-门士一线是32~25 Ma开始活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