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43篇
自然地理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从东海到莺歌海,环绕中国大陆边缘,发育着一条北东向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盆地经过了晚白垩世—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第四纪等三个沉积阶段。盆地开始由许多凹陷组成,随着沉积作用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统一的大盆地。在盆地内随着地层从新到老,沉积范围越来越小,分割性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分析了“海洋四号”船1991年在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所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这里的地形地貌、重力异常和磁异常沿东方向呈条带状分布。海峡中的新生代沉积可分为两组沉积系:第一张裂沉积系和第二张裂沉积系。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西北部,基底发生了断裂,基底断块沿断面下滑,因而在海峡中部形成基底半地堑。通过横穿南设得兰群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和南极半岛的地壳剖面,我们用分层剪切模式解释了在张性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圈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应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土工学和海洋学等综合学科技术在南海北部进行区域性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取得了系统、丰富的可靠资料,以其优秀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64.
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编撰南黄海西部地貌及沉积物图集工作中,整理了该海区的矿物资料,编制了一套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含量分布图及组合分区图,从中获得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整理成文.南黄海西部范围以31°43′N—37°10′N,西起沿岸 5米等深线至123°E.调查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图 1)地质部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972—1980年在本区进行海洋地质调查时,基本上以10×10公里的同度取样,在沿岸地区加密至10×5公里,甚至5×5公里取样,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本文以其中的1645个表层样的重矿物分析资料作为论述的基础.一、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组成及其含量分布特征调查区内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经镜下鉴定有四十余种(表1).重矿物以硅酸盐类及氧化物类矿物为主,其次为少量的磷酸盐和硫化物类,再次为碳酸盐类.硅酸盐类矿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其含量在整个重矿物中占压倒优势,接近80%.从表1不难看出,南黄海西部重矿物组成基本上是陆源的.自生矿物种类少,含量低,它们主要是一种  相似文献   
65.
文章导出了南半球ΔT表达式,测区约位于63°S,故异常以正值为主,负异常在其南侧。以化极、匹配滤波等方法处理数据得深浅源异常。深源异常自北向南以正负相间的三个条带状异常分别对应着南设得兰群岛、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和南极半岛,浅源异常则对应着海峡南北缘的两条断裂。深部异常认为是磁性基底隆拗所致,因太平洋板块对南设得兰群岛的俯冲,那里深部基性成分多,故北部的深浅源异常幅值皆比南部的高。据浅源异常还识别出了与海峡延伸方向垂直的断裂,结合地貌、岩浆岩年龄及地震波速分布,进一步认为南极半岛地区可能发生过西向漂移。  相似文献   
66.
本文总结了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东海油气勘探中取得的成果,对新形势下的油气勘探开发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
渤海,黄海,东海的地球物理调查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三十年来渤海、黄海和东海的地球物理工作发展的过程.地质系统在上述海区约九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累计获得了各种地球物理资料近六十八万公里,发现了我国东部海域一系列含油气盆地,为我国海上油气勘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8.
南海海底细粒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南海陆架、陆坡海洋细粒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基本特征的研究,发现宏观上受控于它的沉积环境,微观上又受控于它的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特征、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9.
台西南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藏组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根据台西南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台西南盆地的地壳结构、基底特征、沉积厚度、断裂构造等基本地质构造特征^[1]作了研究,探讨了台西南盆地的构造发展演化及及油气藏组合。认为该盆地的构造演化为幕式拉张。幕式拉张可分为三大张裂幕,相应的热沉降作用使盆地在不同的张裂幕时期发展为断陷,裂陷,裂拗-拗陷。它们分别与板块作用下的区域构造运动阶段相对应,说明区域构造运动不但控制了盆地的发展演化,同时也制约  相似文献   
70.
南海北部陆缘东部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美联合调查南海海洋地质项目所采集的双船地震扩展排列剖面资料,研究了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其特征为:从陆架到深海平原,地壳呈阶梯状减薄,地壳厚度分别为26-28km,23-24km,13-15km,以及南海洋盆中5-7km厚的洋壳,反映了地壳在新生代早期是幕式拉张的.地壳底部存在高速地壳层,地震波速度为7.1-7.4km/s.它是在地壳被拉张后,上地幔熔融物质上涌到地壳底部冷却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