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3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栉孔扇贝壳尺寸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63,自引:7,他引:63  
选取 65只 2岁龄栉孔扇贝 ,测定其壳长、壳厚、壳高、活体重、肉重、熟肉重 ,计算相关系数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 ,栉孔扇贝壳长、壳厚、壳高与活体重、净肉重、熟肉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 .0 1 ) ;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 ( 0 .6682 )最大 ,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 ;壳长与活体重的相关程度很大 ,但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 ( 0 .2 5 5 9 )较小 ,主要通过壳高间接影响活体重 ,是影响活体重的次要因素 ;壳厚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 ( 0 .0 960 )最小 ;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 ;所选贝壳性状与活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 =0 .8847;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壳厚、壳高估计活体重的回归方程为 :^Y =- 42 .1 331 + 3.1 60X1 + 3.5 2 5 3X2 + 7.692 0X3,为扇贝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我国沿海多次野外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报道,对铜藻进行了分类地位及生物地理分布特征介绍。结合分子数据,目前由过去单一的狭义铜藻Sargassum horneri和线形马尾藻Sargassum filicinum结合而成广义铜藻。其生物地理分布区系由西北太平洋扩大到东北太平洋的有限区域。根据我国沿海铜藻底栖和漂浮种群的发生季节变化,初步判断我国可能存在2个以上的底栖铜藻种群:春季成熟型、夏季成熟型和/或秋季成熟型。结合铜藻的自然生境、底栖分布区系以及海流等水文资料,本文对2016年底黄海漂浮铜藻种群的源头进行了初步分析,其最可能地域源头为渤海海峡区及其邻近水域,最可能的种群来源为夏季成熟型。  相似文献   
43.
鲮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授精获得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受精卵,观察其胚后发育,描述9个主要发育期的仔鱼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鲮胚后发育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较为透明,淡黄色,体形短小,孵出时,体长4.7mm,肌节数36(10+16+10);鳔一室期后,其胸鳍基部有2~3个黑色素花,头部较为尖突,尾柄下具黑斑;出膜5d后,全长7.1mm,卵黄被完全吸收,尾锥开始上翘;经过25d的生长和发育,进人幼鱼阶段,此时平均全长达30.1mm,初步呈成鱼体征。为监测及保护珠江水系早期鲮鱼资源,讨论鲮与其他几种常见鱼类胚后发育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44.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99-106
试样经高温焙烧、碱熔分解,铁、铜、锰、钴、镍、钛、铋、镁等元素呈氢氧化物沉淀与钨、钼分离。在硫酸—二苯乙醇酸—二苯胍—氯酸钾底液中,钼、钨分别于约-0.26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钼峰电位)、-0.76V(钨峰电位)产生灵敏的平行催化波,根据测定区间内极限扩散电流的大小(选定区间内峰谷间的垂直距离)同时测定这两种元素。方法适用于化探样品、水系沉积物、土壤及岩石等样品中ω(Mo或W)1.0100.0ng/mL的测定。  相似文献   
45.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18
通过在会泽县地区开展的区矿调工作,发现该地区的飞仙关组地层中植物化石丰富,赋存多金属矿产。通过实测剖面观察,四条飞仙关组剖面的岩性总体上变化不大,横向上从西到东,岩石粒度变小,成熟度增高,并出现海相沉积。通过对资料分析、地层对比、实地观察,结合构造特征,初步认为会泽地区在早三叠时期为一相对稳定的陆棚环境,地台有一定的下降,沉积环境从陆相渐变为海相。  相似文献   
46.
提要:选取辽宁獐子岛近岸海域大叶藻样品,对其根系、根状茎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叶片长度随着生长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灰分含量随着叶片生长逐渐升高,且极显著小于根状茎和根系(P<0.01);不同部位干质量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以初生叶最高,为14894.36±40.25 Jg-1,后逐渐减小,在根系中最小,为8153.81±78.91 Jg-1;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去灰分热值差异不大,但大于根系和根状茎;碳氮磷含量均呈同一趋势:初生叶>幼叶>成熟叶1>成熟叶2>衰老叶>根状茎>根系;N/P比值为12.23,说明大叶藻存在N限制;N/P比值在根状茎中最大,根系中最小,这说明大叶藻存在能量的转移和存贮;大叶藻不同部位灰分含量与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干质量热值与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大叶藻不同部位的热值与碳氮磷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  相似文献   
47.
选取辽宁獐子岛近岸海域大叶藻样品,对其须根、根状茎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叶片长度随着生长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灰分含量随着叶片生长逐渐升高,且极显著小于根状茎和须根(P0.01);不同部位干质量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以初生叶最高,为(14.89±0.040)k J/g,后逐渐减小,在须根中最小,为(8.15±0.079)k J/g;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去灰分热值差异不大,但极显著大于须根和根状茎(P0.01);碳、氮、磷含量均呈同一趋势:初生叶幼叶成熟叶1成熟叶2衰老叶根状茎须根;N/P比值为27.08,说明大叶藻存在P限制;N/P比值在根状茎中最大,须根中最小,这说明大叶藻存在能量的转移和存贮;大叶藻不同部位灰分含量与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干质量热值与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大叶藻不同部位的热值与碳、氮、磷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  相似文献   
48.
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海和渤海水域,是北部海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血浆睾酮(T)和雌二醇(E2)含量、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性腺组织中的定位,以及它们与性腺发育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雄鱼血浆T和E2含量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动,在繁殖期(11月至翌年1月)内显著上升,T和E2水平分别达到21.26 ng/dL和13.36 pg/mL,在非生殖季节(2~8月)显著下降。ER在精巢间质细胞中表现强阳性反应,AR只在间质细胞中表现中等强度的反应。在恢复期发育的精巢(Ⅲ期),芳香化酶表现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特别是在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在成熟精巢中阳性反应减弱,在精子细胞和精子中表现阴性反应。上述研究结果说明,睾酮、雌二醇及芳香化酶参与了大泷六线鱼精巢发育和繁殖内分泌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49.
日本绒螫蟹放流群体12S rRNA序列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参考果蝇与蚤状溞序列进行了日本绒螯蟹放流群体的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得到457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158bp(34.57%)、178bp(38.95%)、51bp(11.16%),70bp(15.32%),与果蝇与蚤状相同基因片段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50.
采用体外实验筛选益生菌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法,从124株不具有溶血作用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肠道细菌中筛选得到5株潜在益生菌并进行了分子鉴定,进一步对5株潜在益生菌进行了安全性实验及体内饲喂实验。结果表明,2株具有拮抗哈维弧菌和灿烂弧菌能力的潜在益生菌分别被鉴定为Shewanella sp.(WA64)和Shewanella sp.(WA65),一株产海藻酸酶和淀粉酶的潜在益生菌被鉴定为Vibrio sp.(WA51),产蛋白酶潜在益生菌被鉴定为Bacillus sp.(FA12),产琼脂酶潜在益生菌被鉴定为Tamlana sp.(FA86);安全性实验表明5株潜在益生菌在107cfu/ml下对皱纹盘鲍没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通过体内饲喂实验发现,潜在益生菌WA64、WA65的复合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幼鲍增重率和存活率(P<0.05),并在生产条件下能够明显降低幼鲍的死亡量。经抗生素敏感性实验,WA64菌株对15种抗生素均敏感或中度敏感,WA65菌株仅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2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