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12.
我队生产钻机使用的配电柜,其钻机起动和运行是采用QX型自动星——三角起动器,该装置需交流接触器3只,时间继电器1只,中间继电器1只,TA、QA各1只,其成本约350元。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1)经常需维修,且维修费用较高,年维修费约150元/台;(2)线较复杂,钻机工  相似文献   
13.
秦岭蟒岭高Sr花岗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蟒岭花岗岩体位于商丹构造带北侧的北秦岭构造带上,为一呈近东西走向的中生代花岗岩基。蟒岭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I型花岗岩,其w(SiO2)=67.3%~73.7%,w(Al2O3)=14.0%~16.3%,w(Na2O)=3.17%~3.93%、w(K2O)=3.9%~6.3%,具高Sr、Ba、LREE、Sr/Y、La/Y,低HREE、Y、Mg#(50)、Rb/Sr,亏损Nb、Ta、Ti和P,无明显负Eu异常的特征,与中国东部的高Sr、Ba低HREE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锆石εHf(t)值为-9.4~-3.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于1.4~1.8 Ga,暗示蟒岭高Sr花岗岩的原岩主要为中新元古代地壳物质,并混入少量幔源物质;源区残留石榴石,而角闪石、斜长石为主要熔融相。蟒岭高Sr花岗岩形成于陆内造山阶段,由增厚的下地壳物质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形成,而底侵的镁铁质岩浆可能为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热量。  相似文献   
14.
15.
重砂异常的评价,是区域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多根据异常强度、地质条件、矿物对找矿的指示意义、伴生矿物以及与其他异常的相互关系,将异常定性地分成几个级别.这种定性评价异常的方法,往往带有主观因素.本次在进行戴家汇幅1∶5万重砂测量中,为找寻铜矿,试用逻辑信息法对重砂异常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逻辑信息法是苏联学者康斯坦丁诺夫等近年提出的,在苏联已成功地运用于预测矿床产出的可能规模.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①建立标志总体;②建立研究对象的原始数据表;③建立地质对象的变异序列;④  相似文献   
16.
与冬瓜山叠生式层状铜矿有关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量元素全碱-硅投影显示青山脚岩体岩性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里特曼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岩性呈钙碱性;岩体中Cu呈明显的正异常,说明含铜岩浆热液一方面叠加改造原始矿胚层,使层状铜矿进一步富集;另一方面含铜的岩浆热液在岩体边缘或接触带形成浸染状、网脉状矿床(既斑岩型矿床)。钾化与Cu富集呈正相关,钾化越强,Cu富集程度越高。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δEu接近1.0,说明岩体分异演化程度不高。该岩体是重要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岩浆侵入与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促使矿床规模扩大、品位提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平面弯曲理论,应用空间解析几何和球面三角等数学方法,在动态坐标系中建立计算公式,并绘出孔斜变化曲线.设计方法可用于设计复杂轨迹,孔斜变化曲线可判断其发展趋势和变化速率.实际应用方便简捷,结论正确.  相似文献   
18.
铜陵冬瓜山铜矿床含矿岩石组合与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为了更好地适应地勘体制改革的需要,促进商业性地勘工作的发展,我刊拟辟专栏就商业性地勘工作展开探讨.商业性地勘工作涉及面广,诸如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地质成果及矿权转让、矿业市场运营、地勘及矿业资本市场、勘查风险投资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期特刊登安徽省首例矿权成功转让案例,以飨读者,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本刊热忱希望广大热心的读者、作者围绕商业地勘工作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发表文章,刊登信息(如矿权转让、项目引资等),充实这一栏目,共同为商业性地勘工作的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20.
秦岭造山带蟒岭花岗岩锆石LA ICP MS U 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蟒岭花岗岩位于东秦岭地区商南—丹凤断裂带北侧的北秦岭构造带上,呈北西西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本文报道了该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数据和地球化学数据,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总结了该岩体的年代学特征。结果显示,蟒岭花岗岩的岩浆演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二长花岗岩(158.4±1.8Ma~160.5±1.3Ma)和早白垩世中期的钾长花岗岩(124.1±2.0Ma)。此外,样品09CL264获得锆石继承核部年龄为1883±36Ma、1860±35Ma,可能代表了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上,早期的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碱,K2O/Na2O>1,以及高Sr、低Yb、Y的特征,而晚期的钾长花岗岩具有高硅、碱,K2O/Na2O<1,低Sr、低Y、Yb的特征。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二长花岗岩(09CL260)的εHf(t)值变化于-9.4~-3.1,暗示其可能具有多源特征,源岩主要为下地壳元古宙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